第一章 礼物快递盒子放在门廊上,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林薇皱了皱眉,
她最近并没有网购。盒子是普通的牛皮纸材质,掂起来很轻,摇晃起来也没有声音。
出于好奇,她还是把它拿进了公寓。打开盒子,
里面只有一件东西——一个做工精致的古董黄铜望远镜。镜筒上刻着繁复的花纹,
似乎有些年头了,但保养得很好,镜片清澈透亮。盒子里没有卡片,没有说明,什么都没有。
“奇怪。”林薇拿起望远镜,手感冰凉沉重。她走到窗边,下意识地将望远镜举到眼前,
对准了对面的公寓楼。镜头清晰得惊人。她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盆栽叶片纹理,
甚至透过一扇未拉窗帘的窗户,看到屋内书架上的书名。就在她准备放下望远镜时,
镜头无意中扫过四楼的一个窗户。那扇窗户后面,站着一个男人。他面无表情,
脸色苍白得不像活人,正直勾勾地盯着她的方向。更让林薇脊背发凉的是,
那间公寓没有开灯,一片昏暗,而男人所在的位置,几乎是完全隐藏在阴影中的。
林薇吓得猛地放下望远镜,心脏狂跳。她揉了揉眼睛,
再次看向对面四楼的那个窗户——没有灯光,没有人影,只有一面漆黑的玻璃。是错觉吗?
她犹豫着再次举起望远镜。那个男人还在那里。位置、姿势、表情,没有丝毫变化。
就像...就像一个被固定在那里的假人。但那双眼睛,在望远镜的放大下,显得异常真实,
甚至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专注。林薇感到一阵恶寒,连忙放下望远镜,拉上了窗帘。当晚,
她做了个噩梦。梦里,那个苍白的男人一直站在她的床尾,无声地注视着她。她想起身逃跑,
身体却无法动弹。男人缓缓俯下身,那张毫无血色的脸几乎贴到她的面前,
嘴角咧开一个不自然的微笑。“你看得见我。”他无声地说。林薇尖叫着惊醒,
浑身被冷汗湿透。房间里空无一人,只有窗帘随着夜风轻轻摆动。她颤抖着打开床头灯,
直到天亮才敢再次入睡。第二章 窥视第二天,林薇试图说服自己那只是个巧合。
也许对面住着一个行为艺术爱好者,或者那根本就是个做工逼真的模特。但一整天,
她都心神不宁。那个男人的影像和梦中的情景不断在她脑海中闪现。傍晚,鬼使神差地,
她又拿起了那个望远镜。一种莫名的冲动驱使着她,她想再次确认,那到底是什么。
她小心翼翼地拉开窗帘一角,将望远镜对准对面四楼。窗户后面是空的。林薇松了口气,
看来果然是自己想多了。就在她准备放下望远镜时,镜头里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
在那个房间深处的阴影里,那个男人走了出来。他移动的姿态很奇怪,僵硬而缓慢,
像是牵线木偶。他再次走到窗前,停下,然后缓缓抬起手,指向了林薇的方向。
林薇倒吸一口冷气,猛地蹲下,躲在窗台下面。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他指着我?
他看见我了?这不可能!距离这么远,我没有开灯,他不可能用肉眼看到我!几分钟后,
她颤抖着,一点点探出头,再次举起望远镜。男人已经不见了。那扇窗户依旧漆黑一片。
林薇瘫坐在地上,感到一阵恐慌。这绝对不是巧合,也不是错觉。
那个望远镜...那个男人...她拿起那个来历不明的望远镜,仔细检查。
在黄铜镜筒的底部,她摸到一行极小的、几乎难以辨认的刻字:“它知道你看得见。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就在这时,她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一个陌生号码。
林薇犹豫了一下,接通了电话。电话那头只有沉重的、缓慢的呼吸声。一下,一下,
仿佛就在耳边。林薇猛地挂断电话,手脚冰凉。第三章 它知道接下来的几天,
林薇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她不敢再轻易使用那个望远镜,
但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观察对面的窗户。用肉眼看去,那扇窗总是漆黑一片,
安静得令人窒息。而那个陌生号码,开始频繁地打来电话。有时是深夜,有时是凌晨,
接起来永远只有那种缓慢而沉重的呼吸声。她拉黑了那个号码,
但很快会有新的陌生号码打进来。她开始产生幻觉。
眼角的余光总是瞥见一个苍白的影子站在房间角落,或是窗外快速闪过的模糊人脸。
夜间走廊里的脚步声变得频繁,总是在她的门外停留片刻,然后又渐渐远去。
她变得越来越神经质,睡眠严重不足,黑眼圈浓重。最可怕的是,
她发现那个男人似乎...正在靠近。起初,他只在对面四楼的窗户后面。后来,
林薇在对面三楼、二楼的窗户后,也瞥见过他苍白的身影一闪而过。直到昨天,
她惊恐地发现,他似乎出现在了对面一楼的某个窗户后面,离她更近了。他正在穿过街道。
今晚,林薇从浅眠中惊醒。她听到一种细微的、持续的刮擦声,似乎来自...窗外。
她住在五楼。恐惧攥紧了她的心脏。她慢慢地、极其缓慢地转过头,看向窗户。
窗帘没有完全拉拢,留下一道缝隙。月光透过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苍白的光带。
而在那扇窗外,一只毫无血色的手,正用指甲缓慢地、一下下地刮着玻璃。
吱呀...吱呀...林薇屏住呼吸,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凝固了。她眼睁睁地看着那只手,
看着那毫无人色的皮肤和长长的指甲。刮擦声停止了。那只手慢慢地移动,五指张开,
贴在了玻璃上。然后,另一只手也出现了,同样苍白得可怕。两只手之间,
一张脸缓缓地升了上来。正是那个男人。他的脸紧贴着玻璃,挤压得变形,
那双空洞的眼睛透过缝隙,直直地看向屋内,看向床上无法动弹的林薇。他的嘴角,
开始一点点地向耳根咧开,形成一个巨大而诡异的笑容。无声地,
他用口型说道:“我 知道 你看得见。”“我 来了。”第四章 源头“啊——!!!
”林薇的尖叫终于冲破了喉咙的禁锢。她连滚带爬地翻下床,踉跄着冲到门口,
疯狂地拧动门把手,打开门,冲向漆黑的楼道。她不敢回头,拼命向下跑,
脚步声在空旷的楼梯间里发出巨大的回响。她感觉那双眼睛始终黏在她的背后,
那个诡异的笑容就在她颈后呼吸。她一口气跑出公寓楼,冲到深夜寂静的街道上,
才敢停下来,扶着膝盖大口喘息。冰冷的夜风吹在她汗湿的皮肤上,激起一阵战栗。
她抬头望向自己公寓的窗户。那里一片漆黑,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恐惧已经扎根。
她不敢回去。她想到了那个望远镜。一切都是从它开始的。
那行小字——“它知道你看得见”。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是谁寄给她的?林薇想起一周前,
她曾在二手论坛上发帖,求购一个老式望远镜用于观星。难道是这个?
她在街角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坐下,用手机颤抖着打开那个论坛,查找自己的帖子。果然,
在她帖子下面,有一条匿名回复:“我有一个合适的,免费送你。地址发我。
”她点开那个匿名用户的资料,一片空白。当时她只当是遇到好心的收藏家,
没多想就提供了地址。现在想来,处处透着诡异。她尝试给那个匿名用户发信息,
系统却提示“用户不存在”。线索似乎断了。天快亮时,林薇鼓起勇气,决定回公寓。
她不能永远流浪在外面。她需要拿走那个望远镜,去找人看看,或者干脆毁掉它。
公寓楼里静悄悄的。她乘坐电梯上楼,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她的房门虚掩着——她记得自己昨晚是疯狂冲出来的,可能没关紧。她深吸一口气,
猛地推开门!客厅里空无一人,一切如常。晨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
驱散了些许夜晚的恐怖氛围。望远镜还放在茶几上。林薇快步走过去,拿起它,
准备立刻离开。然而,在晨光下,她注意到镜筒上那些繁复的花纹,
似乎组成了某种诡异的图案,像是一只只扭曲的眼睛。而底部那行小字旁边,
似乎又多了一行更小的、之前没发现的刻字:“看见,即被看见。
”门廊上的快递盒子...她当时没有仔细看。她冲回门廊,捡起那个被扔在角落的纸盒。
盒子内侧,似乎用某种暗红色的颜料,写着一行潦草的字:“下一个就是你。
”林薇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这不是随机事件。她是被选中的。那个“它”,
whatever it is,是通过这个望远镜找上了她。
而“下一个”意味着...在她之前,还有别人。第五章 循环林薇带着望远镜,
找到了本地一位研究民俗和神秘学的老教授。教授仔细检查了望远镜,脸色越来越凝重。
“孩子,你惹上大麻烦了。”教授推了推眼镜,指着那些眼睛状的花纹,
“这是一种很古老的诅咒之物。它不属于这个世界,或者说,它是一扇‘窗户’。”“窗户?
”“连通两个世界的窗户。”教授沉声道,“通过它,你可以看到‘另一边’的东西。
但更重要的是,‘另一边’的东西,也能通过它,看到你。”“它知道你看得见。
”林薇喃喃道,明白了那句话的意思。“没错。你的‘观看’,
就像是在黑暗森林里点亮了火把,立刻暴露了你的位置。你看到了它们,它们也就找到了你。
它们会追逐光亮,追逐那个能看见它们的人。”教授指着底部那行新发现的刻字,“‘看见,
即被看见’——这是最古老的警告之一。
”“那...那个男人...”“很可能是一个‘标记’,或者说一个‘诱饵’。
它被放置在那里,就是为了测试谁有能力通过这扇‘窗户’看到它。一旦你看到了,
诅咒就启动了。它会追踪你,靠近你,直到...”教授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我该怎么办?它昨晚已经到我的窗外了!”林薇绝望地问。教授叹了口气:“很难。
它们一旦锁定目标,就不会放弃。毁掉这个望远镜可能没用,诅咒已经附着在你身上了。
它们‘知道’你看得见。”教授告诉她,或许可以尝试寻找上一个受害者的信息,
也许能找到破解方法的线索。根据盒子的提示,她是“下一个”,那肯定有“上一个”。
林薇开始了疯狂的调查。她查阅本地旧报纸档案,搜索论坛上的灵异事件帖子,
甚至通过一些渠道查询意外死亡或失踪人口的记录。几天后,
一条一年前的新闻引起了她的注意:一名独居的男性摄影师,
在公寓内疑似因极度惊恐导致心脏病发身亡。发现时,他身边散落着好几个望远镜。
报道里提到,死者生前几周曾向亲友抱怨,总是接到无声电话,并感觉被人窥视,
甚至声称“窗外有人”。林薇顺着这条线索,
找到了摄影师生前居住的公寓地址——就在她所在街区对面的一栋楼。她忽然想起,
用望远镜第一次看到那个苍白男人的窗户,似乎就是那栋楼的四楼!她浑身冰冷。
那个男人不是标记,不是诱饵。他就是上一个受害者。他的灵魂被困住了,
成为了诅咒的一部分,引导着、帮助着那个“东西”寻找下一个目标。而现在,轮到她了。
第六章 闭眼诅咒的速度加快了。林薇几乎不敢合眼。
那个苍白的男人出现在任何能反光的地方——窗户、镜子、甚至手机黑屏。
他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距离越来越近。无声电话的频率越来越高,
有时话筒里还会传来模糊不清的耳语,像是“看见...看见...”。
门外的脚步声几乎不再离去,日夜不停地徘徊。有时会有敲门声,缓慢而规律,
仿佛在耐心地等待她开门。她试图用东西挡住所有反光的表面,
但总能从缝隙里看到那只空洞的眼睛。她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老教授的建议没有用。
祈祷、盐圈、符咒...所有已知的驱逐方法都试过了,毫无效果。那个东西,
那个通过望远镜连接上的存在,无法用常规方式驱散。它唯一的目标,
就是她这个“看得见”的人。一天晚上,林薇在极度疲惫和恐惧中,意识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看见,即被看见。它知道你看得见。它的力量来源于“被看见”。
它的追逐依赖于“被观察”。如果...不再“看见”呢?不是指物理上的闭上眼睛,
而是指彻底地从这种“观察与被观察”的共生关系中脱离出来。她不再看向任何反光物。
她拆掉了家里所有的镜子,用厚布蒙住了窗户。她扔掉了手机。
她不再试图去“观察”那个男人到了哪里,是否靠近。她拒绝接收任何关于它的信息。
她开始努力遗忘,在脑海中擦除它的形象,否定它的存在。这极其困难。
恐惧和好奇像毒瘾一样拉扯着她的意志。那个形象、那些声音,
无时无刻不在试图闯入她的脑海。但她坚持住了。门外的脚步声变得焦躁,
敲门声变得急促猛烈,甚至伴随着刮擦和撞击。
无声电话疯狂地响彻整栋楼邻居们后来抱怨说那晚电话线似乎出了问题,全是杂音。
它在愤怒。因为它在失去她的“坐标”。“观察”是双向的锚点。她停止“观察”,
就像熄灭了灯塔,它在茫茫黑暗中开始迷失她的位置。几天过去了。撞击声消失了。
电话不再响起。林薇不知道它是否还在,但她坚持着自己的方法:不看不听不想,
彻底地否定和遗忘。又过了一周,平静得令人窒息。林薇几乎要相信,它真的离开了。
直到她半夜醒来,感到前所未有的口渴。她摸索着走向厨房想倒水。经过被封住的窗户时,
她下意识地停顿了一下。月光透过厚布的细微缝隙,在地板上留下极细的光线。鬼使神差地,
也许是潜意识里想要确认的冲动最终战胜了理智,她凑近那条缝隙,向外瞥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