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班级分流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清晨的晨雾尚未完全褪去,阳光如细碎的银子,撒在宏远中学主教学楼的露台上。

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排成两列,指尖捏着崭新的分班通知单,头顶着这座城市刚苏醒时特有的闷热和青涩气息。

教务处左侧的公告栏前,一圈鹊噪的人群簇拥着,像一锅总也停不下的沸水。

方夜行站在队伍末尾,只觉手心汗涔涔。

他拧紧指缝间的纸单,纸角早己被捏起毛刺,同学们交头接耳,讨论着今年年级理科实验班的分班线。

他垂着头,一语不发。

母亲昨晚再三嘱咐要好好珍惜机会,此刻却只有一种说不清的空茫。

他对未来一片模糊,更不知这分班单上那个醒目的“理科实验班A”三个黑体字,到底意味着自己将面对怎样的新生活。

“方夜行也分到实验班?

果然学霸。”

不远处,有人小声说笑,语气带点敬仰。

方夜行没抬头,只是眉头微蹙。

张旭凯就在他身后,个头高出一截,能轻松越过密集的人头。

“行哥,晚上请吃烧烤啊?

进了实验班不容易,得庆祝庆祝。”

他说话时带着大男孩特有的爽朗,轻轻拍了拍方夜行的肩。

“我还在想这事呢,小张,别话多。

你不是肯定进体育班么,又不用愁这些。”

一个短发女生接口,语气调皮,正是林诺。

她戴着银框眼镜,表情平静,手里拎着一袋刚出炉的包子。

张旭凯咧嘴一笑,调侃着道:“哟,林大神!

你不是信息竞赛班的种子选手么?

快,跪求指点小弟。”

林诺嘴角扬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正要反唇相讥,分班名单那头却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

“实验班位置有限,就那么几个人能进。”

有家长小声嘀咕,语气里夹杂一缕焦虑。

队伍最前端,沈蘅静静地抽出自己的班级通知单,指尖修长。

她低头凝视“文科一班”那一行字眼,两鬓垂下的发丝遮住了眼底的微光。

“你进了文科一班?”

旁边一个同学低声惊呼,目光里难掩艳羡,“沈蘅,厉害啊!”

沈蘅微不可察地点点头,嘴角没有半点得意,只将那张纸悄然收进课本里。

她的目光在喧闹的走廊游移,仿佛在寻找什么,又仿佛与一切都没有太多联系。

而方夜行,自低头之际就再没敢看母亲的神情。

耳边同学们的声音时远时近,唯独那句“理科实验班”像烙印,越发滚烫起来。

队伍慢慢移动,分班现场的热度逐渐攀升。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属于新学期的忐忑和希冀。

***骤然响起,将所有的嘈杂拉进一个新的节奏。

几位年级组老师开始召集各班学生入场。

方夜行走向A班教室,步履有些沉重。

走廊窗外的枝桠在铺天盖地的晨光中愈发清晰,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路线己开始偏离熟悉的同伴,驶向一条更难预料的新轨迹。

进入教室的一刻,他的心跳仿佛和讲台上摆放的新课本的纸页一起,颤动了数下。

理科实验班的教室位于教学楼的西侧三楼,窗外望出去是体育场的一角和更远处密密麻麻的高楼。

教室宽敞,座位己分好序号,黑板左上角用白粉笔写着几个大字:“理科实验班A欢迎你们。”

头一排靠窗的位置还未有人落座,张旭凯却一头扎进来,高高举着那张早己攥皱的班级单,冲着班主任老赵喊道:“老师,我能申请和方夜行同桌么?

他成绩好,我跟着沾沾灵气。”

全班哄堂大笑。

老赵推了推眼镜,假装正色:“张旭凯,你该去体育实验班的,你怎么混进来?”

“老师,篮球是不耽误上课的!”

张旭凯一脸认真,惹来更多笑声。

方夜行坐在窗口,手指有些别扭地攥着书角,脸上浮起一抹无措的笑。

老赵最终还是顺水推舟,让他们挨着坐了。

两人刚坐下,林诺也走进教室,淡定地找到自己靠近中排的位置。

她悄悄朝方夜行点了点头,算作打招呼。

整个班级很快安静下来,老赵开始逐一核对名单,讲述实验班的规矩与期望。

这间教室汇聚了年级里最顶尖的七十余人,每个人都背负显示分流的压力,或者家庭的期望。

他讲课语气平实,内容不乏警醒;讲到奋斗二字时,轻轻扫视了方夜行一眼,似乎寄予厚望。

课后,方夜行收拾书本,张旭凯一把搂住他的肩膀:“哥们,午饭一起?

还是你实验班要吃‘学霸套餐’?”

方夜行笑笑,还没来得及答应,隔壁文科班门口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声音。

“沈蘅,沈蘅!

帮我一个忙呗!”

女生的声音带着天然的亲昵和仰慕,就像春天的第一缕风。

张旭凯探头一看,“哎,那不是文艺女神么?”

方夜行循声望去,只见沈蘅被簇拥在人群里,神情却有几分疏离。

她向他投来短暂的一瞥,眼底的光影刹那闪逝。

那一刻,教室里外的空气仿佛都多了些意味。

“你俩今天是头一回见吧?”

张旭凯推了推方夜行,坏笑着低声说。

“不算。”

方夜行目光一收,淡淡答道。

彼时,他清晰地记得,开学报到那天,在操场边,他们不过擦肩而过。

两人间好似遥远,却又好似彼此的影子那么熟悉。

午休时,林诺捧着饭盒坐在角落。

张旭凯挤过去:“林大神,一起啊?”

林诺微微一笑,看了眼方夜行。

三个人凑成一个小小的三角,各自吃着饭,教室的余温里流动着少年未名的友谊。

远处的窗户外,校队正在操场上训练。

汗水与欢呼充斥在夏末初秋的空气里。

张旭凯咬着筷子,神情莫名落寞。

他偷偷瞄了瞄手机,那条欠缴训练经费的家长群消息又一次弹了出来。

他把手机扣在桌上,装作无所谓地问:“咱实验班,有没有什么社团活动?”

林诺摇头,抿唇说:“课业太紧了,恐怕很难。”

方夜行也点头。

空气中一瞬间有些沉闷,他们却都没有挑明。

每个人都明白,这个班里,负担是常态,喘息才是奢侈。

那天下午的课程像山一样压来。

自习、讲解、测试卷,每一个节奏都利落而迅疾,毫不留情。

到最后一节晚自习放学,天己彻底黑下来。

林诺临走前,轻声问方夜行:“后天社团招新,你要去看看吗?”

方夜行迟疑:“我还没想好。”

“可以试试,有些事靠兴趣坚持会容易点。”

林诺的目光柔和而坚定。

张旭凯挥挥手,大咧咧道:“行哥,咱先看看,管它呢!”

灯光投在楼道尽头,三个人背影被拉长,一步一步慢慢消失在高楼与夜色之间。

楼下,沈蘅独自抱着书包,从文科一班教室门口出来。

她在走廊站了一会儿,抬头看了看夜色,忽然觉得自己的心也像这座城市一样,被千万灯火割成了碎片。

她用指尖轻轻按住课本边角,不让自己太不安。

班主任从教室内招呼:“沈蘅,你妈妈刚打来电话,让晚上早点回家。”

语气温柔,却带着不可置疑的距离感。

沈蘅点点头。

她穿过楼梯,脚步无声地融进人流。

外面的马路车灯一盏盏亮起,晚风寂静,衬得她的影子愈加修长。

学校大门口人声鼎沸,家长接送的车辆一辆接一辆。

方夜行站在天桥下,双肩包勒出深深的折痕。

他望着人群里母亲的身影,突然想起林诺的话——兴趣,坚持。

可目光落在母亲身上时,他又莫名觉出无力。

张旭凯远远招手,爽朗的声音划破人声:“行哥,怎么还不回家?”

方夜行笑着点头,却仍旧少言,默默跟着队伍穿梭在人流中。

林诺骑着一辆老旧的小单车从巷口穿出,和母亲隔着一条马路擦身而过。

她看着马路尽头辉光闪耀的城市,忽然意识到,这里每一个向前奔跑的背影都如此真实而孤独。

韩嘉祺坐在教学楼顶楼某间空教室,不急不缓地收拾课本。

夜风从开着的窗户吹进来,掀动书页。

他注视着外面校园灯火,心里默默盘算: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这一年,他要证明自己不是被命运选中的弃儿。

那一刻,五条轨迹从校门、走廊、天桥、街巷、楼顶静静发散,像夜色中彼此照亮的萤火,或远或近,但都被同一种光悄然牵引着。

夜色很深,城市的心跳却在继续。

新的班级,新的目标,新的疑问,和那些无处安放的期待,一起在空气漂浮。

明天,不会像今天,也不会和昨天一样。

而属于青春的第一道晨曦,刚刚穿透人群与分流,用最温柔的锋芒,开始雕刻着每一颗少年的成长纹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