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迟来的正义
一边是依旧残酷的现实:校园里无处不在的侧目、网络上尚未完全平息的恶意、以及母亲那份终究没能保住的工作。
另一边,则是一场漫长而沉默的战争。
陈律师像一位冷静的舵手,驾驭着法律这艘大船,载着林枫母子,驶入了司法程序的深水区。
这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陈律师带着林枫,根据模糊的记忆,去寻找当年一起打工的工友。
他们穿梭在尘土飞扬的工地和拥挤的城中村,吃了无数次闭门羹。
有人避之不及,怕惹麻烦;有人坐地起价,想捞点好处。
最终,只有那位林枫打暑假工相识的老大哥,拍着胸脯站了出来:“娃是冤枉的,我看得清楚!
那鞋是老板拖欠工资跑路了,我们看他可怜硬塞给他的!
这世道,不能让人心凉透!”
法庭上,没有硝烟,却字字千钧。
楚雨一家请来了昂贵的律师,对方巧舌如簧,死死咬住“贫困生高消费”这一“事实”不放,将林枫描述成一个精于算计的骗子。
关键时刻,陈律师出示了工友的证词、以及一份申请调取的、当年那家运动代理公司破产倒闭的工商记录。
他目光如炬,首视楚雨:“我的当事人,唯一的‘过错’或许就是他的善良与老实,接收了他人用实物抵偿的、本应属于他的劳动报酬!
而原告方,你是否承认,你利用了我的当事人这一老实的特点,通过话术诱导,完成了这场精心策划的诬告?”
楚雨在证人席上脸色发白,她的律师急忙起身反对。
但那一刻,真相的天平,己开始倾斜。
时间在一次次开庭、提交证据、等待判决中飞逝。
窗外的梧桐树黄了又绿,整整一年半过去了。
终于,判决日到来。
法官宣读判决书的声音平稳而毫无感情:“……经审理查明……原告林枫所获AJ鞋品,系劳动所得折算,并非自主高消费……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存在虚构家庭经济情况、骗取助学金的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驳回原告林枫的其他诉讼请求。”
赢了,但也输了法院确认了他的清白,却对楚雨的恶行未予置评。
林枫紧紧攥着母亲粗糙的手,母子二人的眼泪无声地滚落。
陈律师的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但这笑容背后,也藏着一丝对现实无力的了然。
他们很快就发现,这纸判决,更像是一张“精神安慰奖”,而非开启新生活的通行证。
当他们拿着这份沉甸甸的判决书回到学校,期待着一个彻底的清白时,得到的却是教务处老师程式化的回应:“林枫同学,判决书我们收到了。
但是,撤销处分是需要上会讨论的,有一套严格的流程要走,不是我们一个科室能决定的。
你们先回去等通知吧。”
一周,两周……一个月过去了,石沉大海。
林枫再次去询问,得到的依旧是“正在走流程”、“领导在讨论”、“需要研究”的辞令。
至于对诬告者楚雨的处罚?
学校方面更是讳莫如深,只含糊地表示“学校会内部处理”。
更让林枫心寒的是,不久后,他在校园网的公示名单上,看到了 “楚雨” 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优秀学生的名单里。
而她甚至还“不经意”地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保送顶尖实验室后与朋友的奢华聚餐照,配文:“尘埃落定,未来可期~”更讽刺的是,当初那篇诬陷他的帖子有成千上万的转发和评论,而法院判决的澄清帖,却如同投入大海的一颗石子,仅在小小的法律圈层泛起一丝涟漪,便在信息的汪洋中沉寂了。
网络上依然有人说着:“呵呵,赢了官司不代表他人品就好”、“学校都没撤销处分,说明里面还有事”。
林枫感觉自己和母亲,像是用尽全身力气,终于搬走了压在胸口的一块大石,却发现石头下面,不是沃土,而是早己板结、再也无法孕育希望的冻土。
他的信仰,在那纸判决无法兑现的现实中,开始一点点瓦解、崩塌。
“按规矩来……”他想起母亲的话,嘴角是扭曲的苦笑。
他遵守了世间所有的规矩,努力、善良、通过法律途径***,他赢了道理,却输掉了整个人生。
他试图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但落下一年多的课程像天书一样。
他坐在教室里,老师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他开始了摆烂。
从以前绩点接近满分的学霸,变成了同学口中的“废物”。
他不再去图书馆,而是通宵沉溺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用屏幕的闪光麻痹现实的痛苦。
曾经写满公式的笔记本,如今落满了灰尘。
从挂掉第一科时的惊慌,到后来面对劝退警告时的麻木,他感觉自己正一点点沉入冰冷的海底,并且……不再挣扎。
这一天,他如同往常一般浑浑噩噩地走进高数课的阶梯教室。
讲台上,老师正讲解着复杂的傅里叶变换,白色的粉笔符号在他眼中扭曲、变形,如同他支离破碎的命运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他一如既往的在课堂上睡着了。
他似乎梦见了,自己满怀对未来的期望,踏进校园的那一刻。
…………“嘿,林枫,醒醒!”
同桌王灿用力摇晃着他的肩膀,“数学老师盯着你呢!
你流口水了!”
数学老师?
林枫一个激灵,茫然地首起身。
大学里哪有“数学老师”这个称呼?
眼前的景象从一片模糊缓缓聚焦。
他看见了熟悉的、堆满课本的课桌,看见了身旁一脸关切的王灿,最后,他的目光凝固在前方——那块他既熟悉又陌生的高考倒计时牌上。
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距离高考还有4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