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夏日的暴雨敲打着窝棚的油布顶,程书白在黑暗中睁开眼睛。

梦境中粉笔与黑板的气息还未散去,耳边却已响起雨声和远处哨兵换岗的低声交谈。

他摸索着戴上眼镜,从草铺上坐起来,手指触到枕边的手枪——冰冷、坚硬,

与梦中的粉笔形成鲜明对比。窝棚外传来刻意放轻的脚步声。"程老师,醒了吗?

"是赵队长的声音。程书白披上外衣钻出窝棚。雨中,赵队长披着蓑衣,

脸上的伤疤在闪电照耀下显得格外狰狞。"有任务,"赵队长压低声音,"去我那儿说。

"队长的窝棚比其他的稍大,墙上挂满了手绘地图和潦草笔记。

李红英和王大柱已经等在里面,脸色凝重。"县城来的消息,"赵队长摊开一张地图,

"日军要在青林村修建永久性据点,从东北调来一个工兵联队。"程书白凑近看地图,

青林村被画了个红圈,周围标注了几个箭头和日期。"这不仅仅是据点问题,

"赵队长的手指顺着一条虚线移动,"他们在勘测地形,

准备修建一条从县城直达山区的公路,方便装甲车通行。""那我们不是更危险了?

"王大柱挠着胡子拉碴的下巴。"非常危险,"赵队长点头,"一旦公路建成,

日军可以快速调兵清剿山区,我们的活动空间将被大大压缩。

"程书白推了推眼镜:"需要我做什么?"三双眼睛同时看向他。

我们需要详细情报——工兵联队的规模、装备、施工计划...最重要的是公路的具体路线。

""我去侦察?"程书白的心跳加快了。"不止是侦察,"赵队长的目光如铁,

"你需要潜入青林村,至少待三天。日军征用了村里剩余的房子,住满了军官和工程师。

你要混进去,近距离观察记录。"程书白的掌心渗出冷汗。重返青林村?

还要在日军眼皮底下活动?这简直是***。"为什么是我?"他听见自己问,

"队里应该有更擅长侦察的...""因为你看起来最不像游击队,"李红英直截了当,

"白净的脸,文绉绉的举止,还有那副眼镜...你根本就是个教书先生。

""而且你熟悉青林村,"赵队长补充,"认识剩下的村民,知道怎么避开危险区域。

最重要的是..."他敲了敲桌上的日文文件,"你是唯一能看懂这些的人。

"程书白沉默了。理性告诉他这个任务九死一生,

但责任感又提醒他——这正是他用知识报国的机会。"什么时候出发?""三天后。

这段时间我会亲自训练你必要的技能。"赵队长拍拍他的肩,"去准备吧,天亮就开始训练。

"程书白回到自己的窝棚,却再也无法入睡。他掏出小本子,

就着闪电的光芒写下:"六月七日,凌晨。接受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恐惧如这暴雨般冲刷全身,但我别无选择。若有不测,

愿这本日记能被人发现..."天亮后,雨停了。程书白被带到营地后方的一片密林,

赵队长已经等在那里,身旁摆着几件破旧的农民衣服、一个背篓和一些简单工具。"第一课,

伪装。"赵队长拿起一件打满补丁的粗布衣,"穿上。"程书白换上衣服,

立刻感到粗糙的布料摩擦着皮肤。赵队长又递来一顶破草帽和一双草鞋。"眼镜得摘了。

""可我近视...""忍着。"赵队长的语气不容置疑,"没有农民会戴眼镜下地。

"摘下眼镜,世界立刻变得模糊。程书白眨了眨眼,感到异常脆弱。

赵队长不知从哪里掏出一把灰土,直接抹在程书白脸上和手上。"太白了,一看就是读书人。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程书白学习如何弯腰驼背地走路,如何用粗哑的声音说话,

甚至如何笨拙地使用农具。他的手掌磨出了水泡,后背被太阳晒得发红,但赵队长毫不心软。

"再来一遍!肩膀要塌下去,眼神要呆滞...对,就像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

"中午休息时,程书白瘫坐在地上,浑身酸痛。小石头偷偷跑来,递给他一个窝头。

"程老师,你要去执行秘密任务吗?"孩子眼中闪烁着兴奋和担忧。程书白点点头,

突然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小石头,你还记得村里哪些人家可能收留陌生人?

"孩子认真地皱起眉头:"老孙头家...他一个人住,耳朵背,日本人懒得理他。

还有村尾的刘寡妇,她儿子被日本人抓走了,恨死他们了。"程书白默默记下。

小石头突然压低声音:"我也想去...""不行!"程书白声音陡然提高,吓得孩子一缩,

"太危险了。""可我能帮忙!"小石头不服气,"我个子小,不容易被发现。

王叔说我天生是当侦察兵的料!"程书白胸口发紧。十岁的孩子谈论侦察和冒险,

就像在讨论一场游戏——他根本不明白其中的血腥和残酷。"听着,"程书白蹲下身,

双手按住小石头瘦弱的肩膀,"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

等战争结束了...""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孩子突然问,"我们真的能赢吗?

"这个简单的问题让程书白哑口无言。他看过太多日军暴行,

知道他们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游击队缺衣少食,靠什么赢?靠信念吗?

"只要我们坚持抵抗,就有希望。"他最终说,声音比自己预想的坚定。

下午的训练更加严酷。赵队长教他识别日军军衔、记下装备型号、观察防御工事的弱点。

程书白用他那学者的大脑贪婪地吸收着这些实用知识,将它们与书本上的军事理论对应起来。

"你学得很快,"赵队长难得地称赞,"不愧是读书人。""纸上谈兵罢了,"程书白苦笑,

"真到了战场上...""记住,你的任务是观察和记录,不是战斗。"赵队长严肃地说,

"看到任何可疑情况立刻撤离,情报比英雄主义重要得多。"傍晚,

程书白精疲力竭地回到营地。李红英递给他一碗稀粥和一小块咸菜。"吃吧,

明天还有更难的。""更难的?""跟踪与反跟踪。"女卫生员露出难得的微笑,

"希望你的腿准备好了。"第二天的训练确实更加残酷。

程书白学习如何在人群中不引人注目,如何利用环境和阴影隐藏自己,

甚至如何判断是否被跟踪。"永远假设有人在看着你,"赵队长在密林中穿行,

声音从不同方向传来,"改变步态,偶尔回头,

突然改变路线..."程书白努力跟上这些技巧,

但知识分子的思维习惯常常成为障碍——他总想分析每个动作的原理,而不是凭直觉行动。

"想太多会害死你,"赵队长批评道,"在敌人地盘上,犹豫就等于死亡。"中午时分,

训练突然中断。哨兵带来一个满身是血的农民,说是从李家洼逃出来的。

"日本人...在抓壮丁,"农民喘着粗气说,

"修公路...累死的就扔进沟里...我装死才逃出来..."程书白帮他清洗伤口,

听到更多可怕细节:日军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从周边村庄强征劳力,每天工作十六小时以上,

稍有懈怠就鞭打甚至枪决。"他们还...特别找识字的,"农民突然说,

"说要看什么图纸..."程书白和赵队长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是个危险的新情况。

"你必须加快准备了,"等伤员被带下去后,赵队长低声说,"明天晚上就出发。

"最后一整天的训练集中在记忆和应急措施上。程书白学习如何快速记住关键信息,

如何在被发现时制造混乱逃脱,甚至如何用日常物品制作简易武器。"记住,一旦暴露,

不要回安全屋,直接往预定***点跑。"赵队长反复强调,"我们会有人在那里接应。

"夜幕降临时,程书白独自坐在溪边,

检查着明天要带的物品:几块干粮、一个水囊、一小卷纸和铅笔头,

还有——经过激烈争论后——他的眼镜,藏在衣服夹层里。小石头悄悄走过来,

在他身边坐下。"给。"孩子递过一个小布包。程书白打开一看,是一把精致的折叠小刀,

刀刃闪着寒光。"王叔给我的,但我想你更需要它。"小石头认真地说,"藏在鞋子里,

日本人搜身时不容易发现。"程书白喉咙发紧。这份礼物背后是孩子纯真的关心,

而那把小刀却是如此冰冷的杀人工具。他多想还给小石头一个和平的童年,

而不是教他如何隐藏武器..."谢谢。"他最终说,将小刀收好,"我不在的时候,

你要听李阿姨的话,继续学习,好吗?"小石头点点头,突然扑进程书白怀里,

小身体微微发抖。"你一定要回来,"孩子闷声说,

"你答应过要教我写更多字..."程书白紧紧抱住他,闻着孩子头发上的泥土和草木气息,

试图将这感觉刻进记忆。明天之后,他可能再也..."我答应你。"他轻声说,声音坚定。

出发前的夜晚,营地举行了简单的送行仪式。赵队长给了程书白一个密写的药水和显影方法,

李红英准备了应急用的止血药粉,

连一向粗鲁的王大柱也贡献了自己珍藏的一小瓶白酒——"壮胆用"。

程书白将日记本交给小石头保管:"如果我...回不来,等战争结束了,

把它交给能读懂的人。"孩子郑重地接过,像接受一项神圣使命。凌晨三点,

程书白换好农民装束,脸上抹了灰土,背上背着装工具的竹篓。赵队长亲自送他到山口。

"记住路线了吗?"程书白点点头:"先向北到老槐树,然后沿着干涸的河床向东,

避开巡逻路线。""接头暗号?""'问:老孙家的玉米熟了吗?答:还早呢,得等下过雨。

'"赵队长满意地拍拍他的肩:"三天后的这个时间,我们在野狼谷西侧等你。"他顿了顿,

"保重,教书先生。"程书白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入黎明前的黑暗中。没有眼镜,

他只能模糊辨认前方的路,

异常敏锐——脚下泥土的松软、晨露的气味、远处不知名鸟类的啼叫...走了约莫两小时,

天色渐亮。程书白躲在一丛灌木后,第一次戴上眼镜仔细观察周围。青林村就在前方不远处,

袅袅炊烟显示日军已经起床活动。村口有两个哨兵,懒散地靠在临时搭建的岗亭旁。

程书白按照计划绕到村子西侧,那里有一片菜地,现在应该无人照料。果然,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