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谓神连信徒死活都不管 那又为何要信神?!”
…………老者眼中透射出无奈:“神与灵的战争从未结束过……我们是特殊的人类,我们有个更伟大的名字:” 灵 “如今的宁静祥和,亦全源自八千年前那两位灵皇的惊世一剑,而代价便是其部分后人须永信神教而那两位灵皇 被后人并称——炎黄”— —这本书会类似于《龙族》,以炎黄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场关于“神”与“灵”的战争。
灵感来自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借此讽刺中国长期以来的封建迷信,“不管信徒死活的神明”也是那段令人难忘的疫情前后一个比较热的梗。
用“代价”二字突出封建迷信的阴暗本质,以铭记人类本身的伟大力量。
至于书中关于神灵的矛盾,我大概构思如下:作为新生文明的两个不同生命体,为了争夺自然界的地位自然是有矛盾的,“神”与“灵”拥有本质的不同——“神”为人形,背生翼,数量为2或4或6,代表了其严明的阶层制度,翼多则强,是如今人类七情六欲的来源,擅长蛊惑操纵。
“祂们自认高洁而不染凡尘,眸中金光流转间便能取缔他人的思想;祂们是利益驱动的机械,自私自利是祂们的原型”。
攻击方式:祂们擅长瞳术,拥有极高的智商,研制机械跨越时代。
“灵”为兽人形,生于自然,终于自然,生生不息。
有极高的自然亲和力与原灵(共五类:冰川与光、金属与火、大地与空、生态与毒、音韵与祀)的掌控能力,岁月流转,纯种的“灵”己然不多,混血种则根据自身“灵血”残留成分及纯度而获得相应的能力和等级(参考《龙族》血脉等级)。
“本为一体的它们互相包容接纳,未曾拥有野心也意味着进步的缓慢。
那场灾厄过后,它们意识到了自然赋予的无上力量,因此更加忌惮三分。”
灵族以声望聚能从而提纯血脉加强原灵威力,依声望也有不同划分,各个阶层封号依次为“师” “王” “皇” “帝”。
神族不满发展速率和势力范围,以蚩尤为首挑起了战争,本渐渐占据了上风,首到灵族两位灵帝,也就是我们口中的炎黄,二人合力一剑斩尽神族生机,而后又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音韵与祀”之灵,彻底为这场战争画上了句号。
念及神族种种优势,它将二族融合,为了压制,它以后人信奉神教为代价,以一曲独创《龙鸣》将世人对神的仰慕化为铁锁,拴住神识深处阴暗的一面,唯有历朝君主作为《龙鸣》祀体,不受影响的他们拥有更为强大的实力,却也需强大的自制力与之对抗,这也是古来多暴政的原因。
“音韵与祀”可以选择吟唱他人所作祀文(所能吟唱祀文级别与血脉与熟练度都有关系),也有可能作出自己本命祀文(很难,对天赋要求极高,所以至今没什么人能发明,以前这个灵甚至被人当作废灵过)。
而今封建迷信画上了句号,神识深处的贪婪随平等的权利而放逐,神的归来显然急不可耐。
主角的设定是“音韵与祀”与“冰川与光”双灵体,血脉纯度也因此达到了90%,因一场意外纷争,他被“灵”组织发现并带回,从此改变了命运。
不过他喜欢摆烂,对一切满不在乎,认为“神”的复仇是不可能的,就算真的也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可也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人,面对“神”复苏作祟而不幸身亡的白月光,爆发出惊人的天赋,一首云水谣祭天,以神血为代价换其复活。
于是,少年正式拉开了了所谓“诛”神黄昏的序幕。
(后面如果要写词的话,我会偏向文言文+祭祀用语一点,用以还原)值得一提,毕竟双灵体嘛,“冰川与光”会作为他主要的技能来源,通过数理化的应用,这种看似简单的原灵威力也不可估量,何况是90%血脉的他呢?
不同于龙族,这本书在男女主情感上我懒得加刀子了,不过结局的话会稍稍有点意料之外,这其实也是我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看法: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有bug才是常态,而真正的正义,只存在于童话里。
至于接下来怎么取舍,就看主角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