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场风暴
才进门第二天就学会挑拨离间了?
还敢要奶奶的新棉袄?
你配吗?
啊?”
史正英双手叉腰,站在院子中央,活像一尊怒目金刚,“脱下来!
马上给我脱下来!”
英子站在原地,深吸一口气,没有像昨天那样低头顺从:“妈,是奶奶非要给我的,说我那件太薄了。”
“哟呵?
还学会顶嘴了?”
史正英眼睛瞪得溜圆,几步冲过来就要扯英子身上的新棉袄,“我让你脱下来听见没?
那是王家的东西,轮不到你穿!”
王小林急忙挡在英子身前:“妈!
确实是奶奶给的!
姐也在场,她可以作证!”
一旁的王小杰嗤笑一声:“我可没看见奶奶非给,我就看见某些人装可怜,博同情!”
史正英一听更来气,绕过儿子就去拽英子的衣领。
英子本能地往后一退,史正英抓了个空,险些摔倒。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反了天了!
敢躲?”
史正英站稳后,脸色由红转青,抄起墙角的扫帚就往英子身上打去,“我今天就教教你王家的规矩!”
扫帚结结实实落在英子胳膊上,***辣地疼。
但她咬紧牙关,没哭也没求饶,只是定定地看着婆婆:“妈,我做错什么了?
奶奶给件衣服就是罪过吗?”
“还敢顶嘴!”
史正英又是一扫帚打下来。
这次,扫帚在半空中被王小林抓住了:“妈!
别打了!
英子没错!”
史正英不可置信地瞪着儿子:“你为了这个外人跟我动手?”
她突然撒泼似的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哭嚎起来:“老天爷啊!
我养的好儿子啊!
娶了媳妇忘了娘啊!
我不活了啊!”
王寿如闻声从屋里出来,推了推眼镜,眉头紧皱:“闹什么闹?
像什么样子!”
“爸!
妈要打英子!”
小林急忙解释。
王寿如看了看坐在地上哭嚎的妻子,又看了看穿着新棉袄的英子,叹了口气:“英子,你把棉袄脱下来还给奶奶就是了,何必惹你妈生气。”
英子心凉了半截。
她终于明白,公公不是看不清是非,而是根本不想管。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声洪亮的呵斥:“史正英!
你又在发什么疯!”
众人回头,只见爷爷奶奶拄着拐杖站在门口,面色铁青。
显然是不放心跟过来看看,正好撞见这场闹剧。
史正英顿时慌了,赶紧从地上爬起来:“爸、妈,你们怎么来了...”奶奶不理她,径首走到英子面前,查看她胳膊上的红痕:“打孩子了?”
英子摇摇头:“没事,奶奶,不疼。”
奶奶转身瞪着史正英:“我给的棉袄,你有意见?
冲我来啊!
打孩子算什么本事?”
史正英支支吾吾:“妈,我不是那个意思...主要是这棉袄太贵重了,她一个新人...我乐意给!
你管得着吗?”
奶奶声音提高八度,“当年你进门时,我给的银镯子比这贵多了,怎么没见你推辞?”
史正英被噎得说不出话。
爷爷用拐杖重重敲着地面:“寿如!
你就这么看着你媳妇胡闹?
还是个教书先生呢!
家里的事管不好,怎么教学生?”
王寿如面红耳赤,低声道:“爸,是我没管好...”爷爷又看向王小杰:“小杰,你多大了?
还整天搬弄是非?
我看是时候给你说个婆家嫁出去了!”
王小杰吓得躲到母亲身后。
最后,爷爷对英子说:“孩子,棉袄穿着!
我看谁敢让你脱!”
然后又对所有人宣布,“从今天起,谁再欺负英子,就是跟我老头子过不去!
听见没有?”
史正英母女低着头,不敢吱声。
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瓷瓶,递给英子:“这是消肿的药膏,晚上擦擦。”
然后压低声音,“别怕,有我们呢。”
老两口又训斥了几句,这才离开。
风波暂时平息,但家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晚饭时,史正英把碗筷摔得砰砰响,故意不给英子盛饭。
英子自己默默去盛,却发现锅里只剩锅巴。
“哟,不好意思,没算计好量。”
史正英假笑一声,“新人进门,饭量见长啊。”
英子没说话,舀了点热水泡锅巴吃。
小林要把自己的饭分给她,她摇摇头:“你干了一天活,多吃点。”
晚上回房后,小林愧疚地拉着英子的手:“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
英子摇摇头:“不怪你。
只是...”她犹豫了一下,“爸明明什么都看得明白,为什么不管管呢?”
小林叹了口气:“我爸...他就是这样的性子。
说是清高,不管俗事,其实...”他没说下去,但英子懂了。
沉默片刻,英子轻声问:“小林,咱们能分出去单过吗?”
小林面露难色:“咱们刚结婚就分家,会被人笑话的。
而且...家里也不会同意。”
英子望着窗外冷冷的月光,不再说话。
她知道小林说的是实情,但这个家的压抑让她喘不过气。
第二天清晨,英子照例早起做饭。
刚走进厨房,就发现不对劲——面缸空了,米袋也见了底。
史正英慢悠悠地走进来:“哟,没面了?
那你得自己想辙了。
总不能一大家子人跟着你饿肚子吧?”
英子愣住了:“妈,这...我什么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不是能干吗?
自己想办法啊!”
史正英得意地笑着,转身走了。
英子站在空荡荡的厨房里,手足无措。
这时,她忽然想起奶奶给的五块钱和粮票。
但很快她又否定了这个想法——这是奶奶的一片心意,不能就这么用了。
而且如果用了,婆婆更有的说了。
思索片刻,英子有了主意。
她回到厢房,从包袱里拿出一个小布包——那是从娘家带来的干货:蘑菇、木耳和一些干野菜。
“小林,”她推醒丈夫,“你去幺爸家借点面粉和米好吗?
就说...就说我回门要用,做点心带回娘家。”
小林迷迷糊糊应了,起身去了。
英子则生起火,开始准备用那些干货做汤。
虽然没有米面,但至少能让一家人喝上口热乎的。
不一会儿,小林背着半袋面粉和一小袋米回来了:“幺妈听说你要回门做点心,非要给这么多。”
英子松了口气,赶紧和面做饭。
早饭时,史正英看到桌上的馒头和米粥,脸色顿时变了:“哪来的米面?”
英子平静地回答:“我去幺妈家借的。
想着今天不是要回门吗?
得准备点东西。”
史正英被噎得说不出话——回门是大事,她要是追究下去,反倒显得自己不懂礼数了。
王寿如难得地开口:“正英,一会儿给英子准备点回门礼,别失了礼数。”
史正英不情愿地应了一声。
饭后,英子正在厨房忙活,准备回门的点心,忽然听到院里传来奶奶的声音:“正英!
给我出来!”
英子忙擦手出去,只见奶奶拎着一袋米站在院里:“听说你家没米了?
我拿来点!
别饿着我孙媳妇!”
史正英尴尬地迎出来:“妈,有米有米,不用...有米?”
奶奶眼睛一瞪,“那怎么听说英子早上还得去借米做饭?
史正英我告诉你,亏待儿媳是要遭报应的!”
这时,爷爷也进来了,首接找王寿如:“你跟我来一趟!”
王寿如乖乖跟着父亲出去了。
奶奶则拉着英子进屋,关上门低声说:“好孩子,受委屈了。
你爷爷找你爸谈话去了,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装聋作哑!”
英子眼眶发热:“奶奶,谢谢您...”奶奶拍拍她的手:“记住,在这个家,你不是一个人。”
那天下午,英子和小林回门时,史正英破天荒地准备了一份像样的礼物——两斤猪肉、一包点心和一瓶酒。
回娘家的路上,英子提着那份礼物,心情复杂。
小林轻声说:“英子,我会努力挣钱,早点分出去过,不让你再受委屈。”
英子望着丈夫认真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也许前方的路依然艰难,但只要有这个人真心对她好,有爷爷奶奶这样的长辈护着,再大的风雨她也能扛过去。
夕阳西下,夫妻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仿佛预示着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都将携手共度。
而王家大院里,史正英正对着王寿如发脾气:“你就会装好人!
让我做恶人!”
王寿如罕见地顶了一句:“你要是不那么刻薄,我能装好人吗?”
史正英愣住了,结婚二十多年来,这是丈夫第一次反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