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惊悚连载
《别忘了删微信聊天记录》中的人物李泽坤陈琦拥有超高的人收获不少粉作为一部悬疑惊“汐砚水水”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不做以下是《别忘了删微信聊天记录》内容概括:1 胃中密信刀子划开胃壁的触和陈琦三年前处理那具无名女尸时一一种熟悉的、略带滞涩的阻那他是游走于阴影的“清道夫”。现他是市局鉴定中心法医病理室副主任陈一个依靠精确和秩序活着的解剖室里只有器械的碰撞声和通风系统低沉的嗡无影灯将冰冷的光投在不锈钢解剖台照亮了台上那具已无声息的躯壳——本市著名富豪李泽他是在自家书房被保姆发现初步现场勘察倾向于突发性心脏骤但...
1 胃中密信刀子划开胃壁的触感,和陈琦三年前处理那具无名女尸时一样,
一种熟悉的、略带滞涩的阻力。那时,他是游走于阴影的“清道夫”。现在,
他是市局鉴定中心法医病理室副主任陈琦,一个依靠精确和秩序活着的人。
解剖室里只有器械的碰撞声和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无影灯将冰冷的光投在不锈钢解剖台上,
照亮了台上那具已无声息的躯壳——本市著名富豪李泽坤。他是在自家书房被保姆发现的,
初步现场勘察倾向于突发性心脏骤停,但家属,主要是他那面色阴沉的独子李明伟,
坚持要求尸检。陈琦喜欢这种秩序。外部检查,Y形切口,脏器摘取……一切按部就班,
如同精密仪器运行。肺部轻度水肿,心脏表面有少量出血点,符合早期猝死的一些特征,
但并非决定性。他的注意力转向胃内容物。死亡时间在昨晚八点到十点,
胃里残留着尚未完全消化的晚餐——一些精致的菌类和稀疏的肉纤维,
混合着胃酸散发出特有的气味。镊子在泛着酸液的食糜中仔细拨弄,
寻找可能隐藏的线索——未溶解的药片,异常的化学物质。然后,
镊尖碰到了一个异样的、非消化物的边角。触感坚韧,带着塑料的滑腻。
陈琦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他用镊子小心地将那东西夹了出来——一小卷被近乎透明的塑料薄膜紧密包裹的纸片。
薄膜的边缘密封得极好,像某种专业包装,有效地隔绝了胃液的侵蚀。
他用生理盐水仔细冲洗掉表面的粘液,将其放在操作台旁的纱布上,然后用另一把镊子,
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层保护膜。里面是一张裁剪得边缘整齐的普通米色便签纸。
当陈琦将纸条完全摊平,看清上面那行打印的、毫无个性的宋体字时,
他感觉解剖室里恒定的低温瞬间穿透了厚重的防护服、手术衣,直刺骨髓。杀我的人,
是正在解剖的你。周围的器械泛着冷光,他的身影被拉长,扭曲地投在光洁的金属台面上。
空气似乎凝固了,只剩下他自己骤然放缓、几乎屏住的呼吸声,在口罩里显得异常粗重。
胃里?纸条?在李泽坤的胃里?这怎么可能?几秒钟的死寂。陈琦猛地抬头,目光锐利如刀,
扫过解剖室的每一个角落。只有他,和台上这具再也不会开口的尸体。
墙角监控摄像头的红色光点,稳定地亮着,像一个冷漠旁观者的眼睛。
职业本能强行压下胸腔里翻涌的惊悸。他没有动那张纸条,而是将其暂时放在纱布上,
继续完成剩余的解剖程序。动作依旧精准、稳定,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次下刀,
每一次探查,都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被窥视和被栽赃的刺骨寒意。
肝脏、肾脏、大脑……仔细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外力打击痕迹。
一切似乎都在指向自然死亡,除了那张该死的纸条。完成主要步骤,
将脏器样本一一封装、标签,他才直起身,脱掉外层沾污的手套,深吸了一口气。
冰冷的空气带着消毒水的味道灌入肺腑,却无法冷却心头的躁动。他重新拿起干净的镊子,
夹起那张纸条,放入一个透明的证物袋中。按照规定,他应该立刻将此异常发现上报主任,
并登记入证物链,通知负责此案的刑警。但他的手停在了半空。上报?怎么说?
死者李泽坤胃里发现了一张指认法医陈琦是凶手的纸条?谁会信?李泽坤的社会地位,
这离奇到近乎荒诞的“证据”,足以让他立刻被停职,接受无休止的内部调查和问询。
他的职业生涯,他苦心经营、试图与过去彻底割裂才换来的平静生活,
都可能毁于这张轻飘飘的纸条。人们不会相信巧合,
只会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一个法医利用职务之便,处理了一个富豪,
还留下了拙劣的挑衅。汗水从额角渗出,沿着防护面具的内侧,冰凉地滑下。不能上报。
至少,不能是现在。在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之前,他必须把主动权,哪怕是被动的主动权,
攥在自己手里。2 暗影追踪他将证物袋紧紧攥在手心,塑料膜因用力而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他需要时间。需要思考。处理完遗体,进行严格的消毒程序,脱下防护服,
换上自己的白大褂,已经是两个多小时后。那张被藏起的纸条,
此刻正安静地躺在他白大褂内侧的口袋里,紧贴着胸膛,像一块灼热的炭,烙得他心神不宁。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反手锁上门。窗外,城市已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勾勒出繁华的轮廓,
却驱不散他心头的厚重阴霾。他拿出证物袋,在办公台的台灯下再次审视。打印字体,
毫无特征。纸张是最普通的那种。塑料薄膜也是常见的食品包装级别。
没有任何指向性的标记。是谁?用什么方法,能让李泽坤吞下这张纸条,
并且确保最终是由他陈琦在解剖时发现?知道他会是李泽坤尸检主刀法医的人,
范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局里的调度人员、主任,
李泽坤的家属、亲近的手下、私人医生,
甚至……可能提前得知消息的、与李泽坤有利益牵扯的某些人。李泽坤的生意帝国并不干净,
地产、娱乐、乃至传闻中的矿产,黑白两道都有牵扯,仇家不少。
这是否是针对李泽坤的庞大阴谋的一部分,而自己恰好被选为了那个顶罪的、可笑的替罪羊?
还是……这根本就是冲着他陈琦来的?有人知道了他的过去?“清道夫”的幽灵,从未远去?
他打开电脑,调出李泽坤案的初步现场报告和相关人员初步信息。发现尸体的是李家保姆,
报警的是李明伟。当时在别墅的,还有李泽坤的私人律师赵权,
一个总是穿着笔挺西装、眼神精明的中年人,以及几个面容冷硬的保镖。
陈琦的目光在李明伟和赵权的名字上反复停留。遗产继承?权力交接?利益纠纷?
最常见的动机。他需要信息,需要跳出目前这被动挨打、如同困兽的位置。就在这时,
他放在桌面上的私人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条短信毫无征兆地闯入。
是一个没有存储的本地号码。内容只有简短的四个字:纸条,喜欢吗?
陈琦的血液仿佛在这一瞬间彻底凝固,四肢冰凉。他死死盯着那行字,瞳孔骤然收缩。
手指关节因为用力攥紧而失去血色,微微颤抖。对方知道。对方不仅布置了圈套,
还知道他隐瞒了证据,知道他违反了程序,知道他此刻正独自对着纸条恐惧!
他迅速回拨过去,听筒里只传来系统冰冷而标准的提示音:“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
”他放下手机,感到一阵冰冷的窒息感从四面八方涌来,紧紧缠绕住他的脖颈。
自己不仅落入了圈套,而且每一步都在对方的监视之下。解剖室有监控,
但那个角度……对方是入侵了警局的内部系统,还是……局里有内鬼?他强迫自己冷静,
再次拿起那张纸条,对着台灯,近乎偏执地一寸寸检查。纸张,薄膜……忽然,
他的指尖在薄膜的一个不起眼的折角内侧,
感觉到了一点点极其细微的、不同于塑料光滑触感的颗粒感。
他立刻从抽屉里取出一个便携式的高倍放大镜,聚焦在那个点上。在透明的薄膜折缝里,
嵌着几粒比盐粒还要细微的白色颗粒,不仔细看,完全会以为是灰尘或制作瑕疵。这是什么?
无意中沾上的,还是……特意留下的?或者说,是对方也未能察觉的疏漏?
3 显微镜下的真相陈琦的心跳开始失控地加速。
他小心翼翼地用一个新的小证物袋将纸条装好,然后找出一个无菌的小取样盒,
用最精细的镊子,屏住呼吸,尝试将那几粒白色颗粒从薄膜折缝中剥离出来。动作必须极轻,
极稳,不能损坏这可能的、唯一的物证。几分钟后,他终于成功取出了三颗完整的微小颗粒,
放入取样盒中。他所在的市局鉴定中心设备齐全,他有权限使用大部分。但现在,
他绝对不能去中心的公共实验室,那里有详细的使用记录,人多眼杂,风险太高。幸好,
他自己的办公室隔间里,有一台小型的偏光显微镜,是他平时用来初步观察一些微量物证的,
算是个人爱好。他将一粒颗粒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然后凑到显微镜目镜前。
调整焦距……视野逐渐清晰起来。那些白色颗粒呈现出一种规则的、边缘锐利的片状结构,
在偏振光下呈现出独特的、斑斓的干涉色。这是……云母?一种常见的矿物,用途广泛,
从化妆品到建筑材料,再到电气工业。单纯的云母颗粒,指向性太弱了,几乎无处不在。
他有些不甘,又极其小心地将另外两粒颗粒并排放在一起观察。结构基本一致。
看来就是同一种物质。云母……李泽坤的产业里,有涉及矿产或者建材的吗?
他努力回忆刚才看过的资料,似乎没有明确提及。这线索,难道就这么断了?
就在他感到线索即将中断的沮丧时,目光无意间扫过载玻片上那并排的两粒云母。
在显微镜的强光侧向照射下,其中一粒的边缘,
似乎反射出了一点点极其微弱的、异样的光泽。他立刻调整光源角度,
将物镜切换到更高倍数。这一次,他看清楚了。在那粒云母片的一个锯齿状边缘,
极其巧妙地附着着一小段几乎透明的、纤维状物质,长度不足半毫米,
若不是特定角度的反光,根本无从发现。是纤维?哪种纤维?
他尝试进行简单的染色和偏振光观察,那纤维呈现出特定的双折射现象。这不是天然纤维,
也不是最常见的涤纶、棉纶之类。
这种光学特性……更像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高强度的……一个模糊的猜测在他脑中形成。
他需要更专业的设备,比如显微红外光谱,来确认它的具体成分。但现在,他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