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战后的冰封纪元,我是唯一提前苏醒的冬眠者。零下八十度的城市废墟里,
我悠闲吃着火锅,隔壁避难所已经为一块压缩饼***了三个人。他们不知道,
我囤积的不只是物资,还有整个文明的科技。当其他幸存者颤抖着点燃最后的柴火时,
我的房车已经能变形为雪地堡垒。直到那天,我在冰层下发现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金属箱,
上面刻着我的名字...第一章:寒意,
是第一个恢复的知觉不似寻常冬天早晨那种清冽的冷。而是浸入骨髓,冻结灵魂,
连思维都要被凝固的极致低温。我猛地睁开眼,视野里是一片模糊的冰蓝。维生液早已冻结,
像一口水晶棺材把我封在里面。我试着活动手指,关节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
仿佛稍一用力就会碎裂。冬眠舱!故障了?还是……时间到了?
记忆碎片汹涌而来——全球核战爆发,环境急剧恶化,联合政府启动了“火种”计划。
筛选百万志愿者进入地下冬眠避难所,设定冰封期过后,环境适宜时自动苏醒。
我是其中之一,编号CN-739,陈远。但周围死一般的寂静,以及这要命的低温,
都在说明一个事实——出大问题了!求生的本能压倒了混乱的思绪。
我记得紧急手动开启的步骤,右手艰难地、一寸寸地挪向侧面的一个红色拉杆。
每移动一厘米,都感觉肌肉纤维在撕裂。终于,指尖触碰到了那冰冷的金属。拉!无声。
我用尽全身残余的力气,再次一拉!咔——嚓!内部传来一声沉闷的断裂声,
紧接着是液压装置泄气的嘶鸣。舱盖边缘的冰晶簌簌震落,
厚重的透明盖板缓缓向上开启了一条缝隙。更刺骨的冷空气瞬间涌入,呛得我肺叶生疼。
我剧烈地咳嗽着,挣扎着从半凝固的维生液里坐起。入目所及,是噩梦般的景象。
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冬眠大厅,密密麻麻排列着数以千计的冬眠舱,如同巨大的金属蜂巢。
此刻,所有的舱体指示灯都一片漆黑。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不透明的白色冰霜,
有些甚至被扭曲变形的金属结构贯穿。穹顶破裂,垂落下巨大的冰棱,像怪物的獠牙。
外面透进来的,是灰蒙蒙的、毫无生气的天光,映照着这片死寂的坟场。
只有我的舱门打开了。我,是这里唯一的活物。冷,无法形容的冷。
皮肤暴露在空气中几秒钟就开始失去知觉。我不敢耽搁,哆哆嗦嗦地爬出冬眠舱,
身体失去平衡,重重摔在覆盖着滑冰的地面上。刺骨的冰冷透过单薄的休眠服直达肌肤,
让我瞬间清醒了不少。我扶着冰冷的舱壁站起,牙齿不受控制地打颤。必须找到御寒的东西,
否则几分钟内就会失温而死。视线扫过控制台,屏幕漆黑。备用电源似乎也耗尽了。
我踉跄着走向大厅一侧的物资储备区。厚重的合金大门被暴力扭曲,卡死在门框里,
只留下一道狭窄的缝隙。里面一片狼藉,空荡荡的货架东倒西歪,
只有角落散落着几个被撕开、掏空的包装袋,冻得硬邦邦。被洗劫过?在我冬眠期间?
不祥的预感如同毒蛇,缠绕上心头。我强迫自己冷静,凭借记忆,摸索着走向设备维护间。
运气不错,门没锁。里面同样混乱,但我在一个倒塌的工具柜后面,
找到了一套落满灰尘、冻得僵硬的极地防寒服。还有半箱高热量能量棒,包装完好。
穿上笨重的防寒服,启动内置的加热单元。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暖意流淌过身体,
我才觉得自己重新活了过来。我撕开一根能量棒,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甜腻的味道此刻却如同珍馐。补充了热量,思维也清晰起来。我需要信息,
需要知道外面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发生了什么。主控室就在大厅上层。我踩着结冰的楼梯,
小心翼翼避开坠落的冰块和钢筋。主控室的门虚掩着,里面更乱,控制台被砸毁,
文件散落一地,覆盖着冰霜。我在角落一台损坏相对较轻的备用服务器前停下。屏幕碎裂,
但主机指示灯还顽强地亮着微弱的红光——有残余电源!我尝试按下几个按钮,毫无反应。
我蹲下身,摸索着找到手动数据接口,
将自己个人冬眠舱信息卡插入——这是每个冬眠者的身份凭证,
也带有基础的存储和读取功能。滋滋……破损的屏幕闪烁了几下,
跳出一行行扭曲、残缺的日志文字。
新纪元 07年 03月 14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降至-45℃。
大气环流永久性改变,“永冬”纪元确认。联合政府第3号紧急令生效,启动深度节能模式,
源供应优先级下调……新纪元 22年 11月 01日:能源储备低于临界值17%。
“清扫者”暴动,
:地热核心输出功率持续衰减……最后一次接收到外界信号……避难所进入全封闭休眠状态,
日期缺失:……他们都死了……醒了……疯了……冰……好冷……日志到此戛然而止。
我拔下信息卡,缓缓站直身体,脸色苍白。不是几十年,而是超过四十年!
冰封纪元早已降临,并且看样子,永无尽头。
避难所内部经历了能源危机、暴动……最终被遗弃。我是唯一的意外,在预定时间之前,
因为未知原因苏醒了。四十多年的冰封世界……外面会是什么样子?
我走到主控室巨大的观测窗前。窗户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只能透过一些缝隙看到外面。
灰暗的天空下,是扭曲、倒塌的建筑轮廓,全部被包裹在白色的冰壳之中,如同巨兽的尸骸。
没有生命迹象,只有永恒的风嚎叫着,卷起漫天雪沫。一座死去的城市。绝望如同冰水,
浇遍全身。但我很快攥紧了拳头。不,我还没死!我提前醒来了,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那些在灾难中期醒来又死去的“清扫者”,那些在冬眠中悄无声息死去的同伴,
他们没能等到机会,但我等到了!我必须活下去。第二章:首先,
是物资避难所的储备显然已被洗劫一空,但我知道一个地方——B-7区域,
非官方的小型黑市仓库。那是战前某些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偷偷设立的,
存放着一些不在登记册上的“好东西”,位置隐秘,或许能逃过当年的洗劫。
辨认了一下方向,我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朝着记忆中的位置走去。通道更加昏暗,
应急灯十不存一。冰层下有模糊的拖拽痕迹和深色的、冻结的污渍。
我尽量不去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B-7区的隐蔽入口在一面看似普通的墙壁后面,
手动开关已经锈死。我从维护间找来的破拆工具派上了用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才撬开了一道缝隙。挤进去的瞬间,我愣住了。这里相对完好!虽然寒冷依旧,
但没有被大规模破坏的痕迹。几十个大小不一的金属箱整齐地码放着,上面落满灰尘。
我快步上前,撬开最近的一个箱子。嘶——即使在这种环境下,我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箱子里是码放整齐的军用级高能压缩饼干,密封完好。旁边还有同样规格的箱子,
里面是纯净水块、药品、燃料棒……甚至,在一个角落,
我发现了几个标着“特殊生存单元”的箱子。打开其中一个,里面不是食物,
而是一套我从未见过的工具——多功能生存刀、高强度纤维绳索、环境探测器,
还有一把造型简洁、充满科技感的……枪?能量武器?我压下心中的激动,继续查看。
当我打开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那个箱子时,呼吸彻底停滞了。里面静静躺着一辆……车?
不,更准确地说,是一个金属蛋,流线型设计,表面光滑,闪烁着哑光黑。
旁边放着一个类似平板电脑的控制终端。我下意识地拿起终端,屏幕竟然亮了起来,
显示出车辆的立体模型,以及一行小字:“旅行家”号全地形生存基地车,
初始形态——待激活基地车?我的心脏砰砰狂跳,尝试点击屏幕上的“激活”。
嗡……金属蛋轻微震动起来,表面亮起幽蓝色的纹路。紧接着,
蛋壳如同花瓣般无声地展开、延展、变形……过程流畅而充满科幻感。短短十几秒钟,
一个长约五米,高约两米五,造型硬朗,充满力量感的黑色车辆出现在我面前。车轮巨大,
适应雪地,车顶有可升降的观测台,车身侧面似乎还隐藏着各种工具接口。车门无声滑开。
我走进车内,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内部空间不算特别宽敞,但功能齐全。简易的驾驶位,
生活区,甚至还有一个集成式的厨房操作台和小型卫生间。控制台屏幕亮着,
显示着车内温度,正在快速回升至20℃、能源储备98%、外部环境数据温度-81℃,
风速7级,危险……等信息。我走到那个集成厨房操作台前,
鬼使神差地伸手按了一下某个按钮。台面一侧无声地滑开,
升起一个……小巧的、红色的、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鸳鸯火锅?另一半是乳白色的菌汤?
我看着那翻滚的红油和清汤,看着旁边自动弹出的、码放整齐的冻肉卷、蔬菜拼盘。
虽然是脱水的,但此刻形态完美。甚至还有一碟油光闪亮的香油蒜泥碟。车外,
是零下八十一度,能在一分钟内冻毙生命的极寒地狱。车内,火锅的香气弥漫开来,
温暖得让人想落泪。我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薄嫩的肉卷,在翻滚的红汤里涮了涮,
蘸满香油蒜泥,送入口中。麻辣鲜香的味道在味蕾上爆炸,带来近乎奢侈的满足感。
我慢慢咀嚼着,目光透过车窗,望向仓库外那死寂、冰冻的废墟。活下去,
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了。然而,就在我准备享用第二片肉时,
控制台屏幕忽然闪烁了一下,
一条新的提示框弹了出来:警告:检测到三公里外有高强度生命信号反应,正在快速接近。
数量:1。威胁等级:评估中……我拿着筷子的手,顿在了半空。生命信号?除了我,
还有别的……活物?第三章:初探与遭遇筷子停在半空,我的心跳漏了一拍。生命信号?
在这零下八十一度的死域?我立刻放下筷子,冲到控制台前。
据还在刷新:目标距离:2.8公里… 2.7公里…移动速度:约25公里/小时,
地表移动。生物特征扫描:模糊,非人类标准模式,体型中等,热量信号强烈,异常。
威胁等级评估:中,基于其移动速度及异常热源判断。不是人类。我松了口气,
但随即又绷紧了神经。不是人类,但能在这种环境下高速移动,还散发着异常热量,
绝对不是什么温驯的动物。是变异生物?还是某种适应了极寒的掠食者?我快速操作控制台,
调出“旅行家”号的外部传感器画面。热成像模式下,
一个醒目的、如同燃烧火炬般的红色光点,正在布满蓝色和黑色,代表极低温区域。
废墟背景中,朝着避难所的方向稳定移动。它笔直地朝着这个方向而来,目标明确。
是刚才激活基地车,或者火锅加热的动静吸引了它?
还是它本来就以这座废弃避难所为巢穴或猎场?不能待在这里!我瞬间做出决定。
B-7区虽然隐蔽,但入口已被破坏,防御能力几乎为零。一旦被那东西堵在里面,
后果不堪设想。我迅速坐回驾驶位,安全带自动扣上。双手握住方向盘——一种熟悉的触感,
让我慌乱的心稍微安定。“启动引擎。”我发出指令。
低沉的、几乎微不可闻的嗡鸣声在车内响起,控制台主屏幕亮起。显示车辆自检完成,
能源核心输出稳定。“规划撤离路线,避开目标前进路径,寻找附近可隐蔽或防御的地点。
”屏幕地图快速生成,一条绿色的虚线蜿蜒而出,指向城市废墟的更深处。同时,
代表未知生命体的红色光点被醒目地标注出来。我深吸一口气,挂挡,轻踩“油门”,
实际上是电驱动力踏板。基地车平稳地启动,碾过仓库地面的冰层,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驶出B-7区仓库,重新进入主通道。透过加强型的车窗,外面的景象更加清晰,
也更加令人窒息。冰封的一切,扭曲的金属,坍塌的混凝土,如同巨兽冻结的内脏。
风声是这里唯一的主旋律,凄厉而永恒。按照导航,我需要穿过前方一个半坍塌的交通枢纽。
基地车灵巧地绕过地上的障碍物,巨大的雪地轮胎提供了良好的抓地力。
车内的温暖与窗外的严寒,形成两个割裂的世界。就在车辆即将驶出枢纽,
进入一条相对宽阔的、被冰雪覆盖的旧时代主干道时,控制台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警告!
高威胁目标接近!距离200米!速度提升!
我猛地看向侧后方监控屏幕——一个白色的影子,快如鬼魅。
正从侧后方一栋倾斜的大楼阴影里扑出,带着一股狂暴的气势,直冲基地车而来!
我终于看清了那是什么!那是一只……狼?不,它的体型比已知的任何狼种都要大上一圈,
肩高几乎赶上基地车的引擎盖。浑身覆盖着浓密得惊人的、冰蓝色的长毛。但长毛之下,
肌肉贲张的躯体表面,却隐约可见一道道如同熔岩裂缝般的暗红色纹路。散发出惊人的热量,
让它周身的冰雪都在微微融化、蒸腾。它的眼睛是两团燃烧的幽蓝色火焰,
充满了原始的饥饿与暴戾。冰原狼?熔核狼?我来不及给它命名。它速度极快,
几个起落就追了上来,张开布满匕首般獠牙的巨口,狠狠咬向基地车的右后轮!“加速!
”我低吼,将动力踏板踩到底。引擎功率瞬间提升,基地车猛地向前一窜。
那只怪狼的反应更快,咬合落空,但它强有力的前爪带着撕裂空气的恶风,
狠狠拍在了车体侧面!砰!!一声沉闷的巨响,整个车体都震动了一下。
控制台立刻弹出提示:右侧装甲遭受撞击,强度损失3%。外部温度传感器R3失效。
我心头一凛。这畜生的力量大得惊人!要知道,“旅行家”号的装甲可是军用标准!
怪狼一击未能得手,发出低沉而愤怒的咆哮,四爪蹬地,再次扑上,试图跳到车顶。
“启动主动防御!”我不再犹豫。声波驱散系统启动。一阵人耳几乎无法捕捉,
但能强烈***动物听觉神经的高频声波,以基地车为中心向外扩散。那怪狼的动作明显一滞,
发出一声痛苦的嘶鸣,甩了甩脑袋,攻势稍缓。但它眼中的蓝焰燃烧得更加旺盛,
仅仅是停顿了不到两秒,竟又适应了一般,再次扑上!声波攻击效果有限!“妈的!
”我骂了一句,这鬼东西适应力太强。我瞥了一眼控制台,
另一个选项亮着——非致命电击格栅。“电击格栅,释放!”嗤啦——!
车体表面瞬间流窜过一道耀眼的蓝色电弧。
刚刚扑到车侧的怪狼结结实实地撞在了这层电网之上。“嗷——呜!!!”这一次,
它发出了真正凄厉的惨嚎。强大的电流贯穿了它的身体,它周身的暗红色纹路瞬间黯淡,
冰蓝色长毛炸起,冒起缕缕青烟。它被重重地弹飞出去,在雪地里翻滚了好几圈,
才挣扎着爬起来。望向基地车的眼神里,终于带上了一丝惊惧和忌惮。它没有再次进攻,
而是低吼着,缓缓后退。最终转身,几个跳跃便消失在了废墟的阴影之中。我松了口气,
将车速保持在一个安全的水平,同时密切关注着传感器,确认那怪物没有跟踪。第一次遭遇,
有惊无险。但也给我敲响了警钟。这个冰封的世界,危险不仅仅来自于严寒和匮乏,
还有这些适应了极端环境、凶猛异常的变异生物。“旅行家”号给了我生存的资本,
但远未到高枕无忧的地步。我需要更了解这个世界,需要武器,需要提升自己的实力。
按照导航,我抵达了预设的目的地——一座半埋入冰层,但主体结构尚且完好的大型仓库。
看起来像旧时代的物流中心。将基地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一个隐蔽的卸货平台下方,
我熄灭了引擎,只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生命支持系统和传感器运行。车内重新安静下来,
只有空调系统细微的送风声。火锅还在咕嘟冒着热气,香气依旧,但我已经没了胃口。
控制台屏幕上,外部温度显示为-83℃。而在屏幕一角,那个代表未知生命体的红色光点,
在移动到距离我大约五公里外的一片区域后,停了下来,不再移动。它还在那里。这个世界,
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和危险。我靠在驾驶椅上,闭上眼,
开始消化这短短几个小时里接收到的海量信息,并规划下一步的行动。生存,从现在起,
才是真正的开始。我需要尽快掌握“旅行家”号的全部功能,
并利用B-7区仓库里的那些物资。尤其是那套“特殊生存单元”里的工具和武器,
武装自己。那个刻着名字的金属箱……暂时无法顾及。活下去,是当前唯一的目标。
第四章:基地初成与发现惊魂甫定,我没有立刻离开这个临时藏身处。我需要时间消化信息,
并彻底检查自己的“家当”。首先清点B-7区的收获。
压缩饼干、水块、燃料棒足够我一个人消耗数年。药品齐全,从抗生素到镇痛剂,
甚至还有小剂量***,都是救命的东西。而那套“特殊生存单元”更是宝藏。
多功能生存刀材质未知,极其锋利坚韧,自带高频振动模式,
切割冰层和金属如同热刀切黄油。高强度纤维绳索看似纤细,却能承受数吨拉力。
环境探测器能精准分析方圆五百米内的温度、辐射、生物信号,这功能刚才已经验证了。
而那把能量武器,经过初步测试,是一种发射高能脉冲的 枪,威力不俗。
对金属和生物组织都有良好破坏效果,缺点是能量弹匣容量有限,且充能缓慢。最大的惊喜,
无疑是“旅行家”号。我花了大半天时间,熟悉这辆基地车的各项功能。
除了基础的行驶、生活模块,它还具备:环境伪装:能模拟周围环境的色彩和纹理,
达到一定程度的光学迷彩效果。基础制造台:可以利用储备的金属、聚合物原材料,
制造一些标准零件和简单工具。医疗单元:能进行基础诊断和处理外伤。
信息库:存储了大量旧时代的科技、地理、历史资料,虽然部分残缺,但价值无量。
最重要的是,控制终端明确提示,“旅行家”号具备升级功能,
需要消耗特定资源和一种名为“源能晶片”的东西。而“源能晶片”,根据信息库模糊记载,
可能是在核战与极寒双重影响下,在某些特殊地质环境或高辐射区域形成的能量结晶。
这为我指明了方向——不能只是苟活,还要变得更强。几天后,
我决定对这座物流中心仓库进行探索。穿着加厚的防寒服,手持能量手枪和生存刀,
我小心翼翼地下车。仓库内部空间巨大,大部分区域空荡,被冰雪填满。但在一个角落,
我发现了几辆被冻结的货运卡车。撬开集装箱,里面大多是早已腐朽的普通货物。
但其中一个集装箱,外面印着模糊的军方标志,引起了我的注意。费了不少力气切开锁具,
里面的景象让我呼吸一滞。不是成品武器,而是……生产线?或者说,
是小型化的、高度集成的工业母机组件!虽然关键控制单元似乎缺失了,
但主体机械结构完好,旁边还有几箱未开封的金属锭,和聚合物原料箱。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有了这些,配合“旅行家”号的制造台,我能做的事情就多了!我立刻启动基地车,
利用车上的小型起重臂,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沉重的组件和原料,分批运回车内扩展的储物舱。
这个过程耗时耗力,但***劲十足。就在搬运最后一批原料时,
我的环境探测器再次发出轻微警报。不是之前的强烈生命信号,
而是……微弱的、断断续续的人类生命信号?方向来自物流中心更深处的办公区。还有人?!
我的心猛地提起。是敌是友?我握紧了能量手枪,示意“旅行家”号保持静默伪装,
自己则悄无声息地朝信号源摸去。办公区一片狼藉,破败不堪。
信号源最终定位在一个坍塌了大半的档案室里。我拨开冻结的杂物,
看到的景象让我眉头紧锁。那不是活人。是三具蜷缩在一起的冻尸,
穿着破烂的、似乎是自制拼接的防寒服,早已僵硬,覆盖着白霜。他们中间,
是一个早已熄灭的小火塘,旁边散落着几个空了的压缩饼干包装袋,
以及一把卷了刃的消防斧。探测器捕捉到的,或许是尸体残存的、极其微弱的生物电信号,
或者是他们身边某个还在最低功率运行的电子设备?我蹲下身,检查了一下。
其中一具尸体手下,压着一本硬皮笔记本。我小心地取出来,纸张脆弱,但还能辨认。
翻开第一页,
草的字迹映入眼帘:“……‘秃鹫’那群杂种抢走了我们最后的燃料……李哥为了省口吃的,
昨天自己走进暴风雪了……太冷了,真的太冷了……我们找到了这个仓库,
但什么都没有……好像听到有车声?是幻觉吗……小玲不行了……”笔记到此中断。
我默默合上笔记本,放回原处。这就是末日之下,没有准备的幸存者的结局。为了几块饼干,
一点燃料,就可能死于非命或者自相残杀。相比之下,我拥有的一切,堪称天堂。
我退出了档案室,心情有些沉重。回到基地车,看着车内温暖的灯光和充足物资,
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庆幸感交织在一起。我必须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优势。
那个军方集装箱里的工业母机,必须尽快研究明白。启动车辆,我决定离开这里,
寻找一个更安全、更隐蔽的地方作为临时基地。同时,
也要开始留意所谓的“源能晶片”的线索。“旅行家”号无声地滑出物流中心,
再次汇入无边无际的冰雪废墟。这一次,我的目标更加明确。
第五章:源能晶片与初次升级我选择了一处背靠巨型冰崖的废弃气象站作为临时据点。
这里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易守难攻,且建筑结构相对稳固。接下来的日子,
我进入了疯狂的忙碌状态。首要任务,是破解那套工业母机组件的秘密。
凭借信息库里的机械知识,和“旅行家”号制造台的辅助,我花了整整一周时间,
终于成功将其核心部分激活。并与基地车的制造系统,完成了物理连接和数据对接。
虽然缺少最尖端的控制单元,导致很多高级功能无法实现。
但基础的车、铣、刨、磨以及3D打印功能得以恢复。这意味着,
我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手头的原材料,制造更复杂的零件和工具了。
我首先为自己制造了一套外骨骼框架。虽然简陋,
但能极大增强我的负重能力和在冰雪环境下的行动力。接着,我又改造了能量手枪的弹匣,
略微提升了容量,并制造了几个备用弹匣。但“源能晶片”依旧毫无头绪。信息库只有概念,
没有具***置信息。这天,我驾驶基地车,在据点周围五十公里范围内,
进行例行侦查和资源采集,主要是搜寻废旧金属。
当车辆驶过一片地势低洼、遍布扭曲黑色岩石的区域时,
控制台突然发出了与之前探测到生命信号时不同的、更尖锐的提示音。
警告:检测到高强度背景辐射!同时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
与信息库中“源能晶片”特征频谱匹配度71%!我精神一振!终于有线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