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的嗤笑穿透雨声:“寒门贱民,也配谈《氾胜之书》?”
江临的蓑衣紧贴脊背,雨水混着冷汗流进眼中。
他清晰记得《魏书·刑罚志》的记载——北魏律法对“南朝细作”一律处以“车裂之刑”。
但更致命的是怀中《天工开物》残卷!
若被搜查,书中超越时代的“水力锻锤图焦炭炼铁法”坐实“妖术”罪名,必死无疑。
“搜身。”
玄甲首领的声音如铁器摩擦。
电光石火间,江临猛地举起代耕架的麻绳:“将军且看!
此物原理载于《齐民要术·耕田篇》‘两耧耦耕,省力三倍’!”
他指尖划过绳结缠绕的横木,“南齐耕犁需二牛三人,而此架只需一夫一妇——若将此物献于大魏,塞北荒田可变粮仓!”
武士的刀顿住了。
北魏连年饥荒,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刚推行均田制,却因农具落后垦荒艰难。
那首领盯着代耕架,喉结滚动——他认得这渴望的眼神,正是六镇军户面对贫瘠土地时的绝望。
王璟突然拂袖冷笑:“雕虫小技!
《齐民要术》乃我士族秘藏,你一介流犯……郎君错了。”
江临截断话头,语速快如机弩,“贾思勰在序言明言‘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这书是写给天下农人的!”
他忽然吟诵一段晦涩韵文:“‘耕而不劳,不如作暴’……此句可载于贵府藏本?”
王璟脸色骤变。
这是《齐民要术》失传的《杂说篇》,琅琊王氏仅存半页残纸!
江临赌对了。
后世敦煌出土的《齐民要术》唐写本证明,该篇在南北朝己濒临失传。
他趁势逼近玄甲首领:“将军可遣人试驾此犁。
若省力为假,再杀我不迟!”
代耕架实为元代《王祯农书》记载的人力犁,江临将其提前到南北朝。
当农妇陈氏驾架犁田时,泥浪如墨线般笔首绽开,围观北魏武士发出惊呼——这与《洛阳伽蓝记》描述的北魏农耕效率形成震撼对比。
玄甲首领拓跋硕试探江临时,故意用鲜卑语下令:“ᠪᠣᠳᠣ ᠰᠢᠳᠡᠷᠡᠮᠦᠢ!”
(绑紧些!
)江临虽不懂鲜卑语,但根据《天工开物》记载的绳结力学,故意将手腕抵在麻绳“力点”处,稍一挣动绳结自松。
拓跋硕瞳孔收缩——此人竟通晓“匠作秘术”!
王璟突然抽出一卷泛黄帛书摔在泥水中:“此乃王氏祖传《氾胜之书》残卷!
你若真通农道,便说清‘种禾无期,因地为时’作何解!”
这是死局。
《氾胜之书》在宋代己全佚,现代仅靠《齐民要术》引文知其片段。
但江临在国家图书馆修复过汉简《食货志》,其中正引述此句!
他抹去脸上雨水,抓起一把泥土捻动:“河朔砂土需惊蛰下种,中原淤土可谷雨插秧。”
指尖突然戳向帛书某处,“但这句‘溲种法以马骨煮汁……’是伪作!
《周礼·考工记》明言‘骨汁涩脉’,用之反损地力——王氏被人骗了!”
王璟踉跄后退。
拓跋硕的刀却突然架在他颈上:“好个琅琊王氏!
私藏农书不献至尊,反诬忠良为细作?”
——北魏孝文帝严令士族献书充实官学,违者以叛国论。
马蹄声如雷逼近,一骑白马冲破雨幕。
马背青年玄衣箭袖,腰间却系南朝士族的青锦香囊。
“萧彻奉至尊令!”
他高举鎏金虎符,目光扫过江临怀中的书册轮廓,“带此人回洛阳……陛下要亲问‘代耕架’之事。”
江临如坠冰窟。
此人正是他修复过的北魏宗室谱系中,最危险的谋士——萧彻!
谱牒记载他“性鸷忍,善伪饰”,曾扮商贾潜入南朝盗取《天文图谶》。
更恐怖的是萧彻下一句话:“至尊有问:卿可知东汉蔡伦造纸术……用树皮可能改良?”
江临脑中轰鸣。
《天工开物·杀青篇》记载的“楮皮造纸法”正是唐代才普及的技术!
此人竟在试探他掌握的未来知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