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决定了:要在这里发光发热!建设祖国!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刚接回来的知青都是分配到知青点,这个大队条件好一些,一个知青能分到一个屋子,知青们可以在自己的屋子里面做饭生活,现在还没有到播种季,地里还不是很忙,所以新来的知青们放假三天,可以收拾自己的屋子,安置好自己的生活,第西天统一到大队地里面等待分配小组。

贾锦若回到分配给自己的屋子里,土墙、土炕、破旧的柜子就再也没有任何东西了。

看也不想看这糟糕的环境,更没有长期待在这里的打算,拿出自己行李里面的大茶缸,去隔壁老知青那里借了一杯水,混着蒙汗药贾锦若一口闷了下去。

床铺都没有来得及收拾,喝完眼珠子转了一圈贾锦若就倒了下去。

再睁眼,就是准备面试的贾锦若来到了这里。

贾锦若不知道是平行世界还是做梦,始终接受不了自己穿越的现实,就算名字一样也不是穿越的理由,百思不得其解那就不解,起床去知青点外的大缸里面舀了一瓢水,在空地上面洗了一把脸,准备好好的看一下这个年代。

知青点的房子是一竖排的房子,每个屋子前面都有一片空地,有劲儿有能力的可以自己垒个墙做院子,可以自己种菜,自己做饭。

不想自己开火的就大家一起做饭,一起拿出粮食一起吃。

空地前面中间是一口井,村子里的井就在知青点前面,当初也是想着这群城里娃娃挑水不熟练,村里的陈大队长就把井的位置选在了知青点,打了井村民们就不用跑山上接山泉水用,己经方便了很多村民们当然不介意具体在谁家门口了。

由此可见,这时候的民风真的淳朴、可爱,大家团结一致。

井水的旁边就是一条路,路的尽头两边分别是村里的地和通往镇上的必经路。

路对面也是一块空地,中间有个村里集体财产——大石磨,平时谁家想磨面、磨玉米、豆子之类的都在这里,石磨旁边还有一棵大柳树,村里的婶婆大娘们下午下工后就在大柳树下面说话、小孩子在大人旁边热闹。

顺便看一下知青们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就在对面都很方便。

空地两边就是正常的村民们的房子,知青点两边也是村民们的房子。

这里位于华北平原地区靠近太行山地区,香市下面的隆平县下面的村镇,女主所在的露水村有平原地区也有太行山的小山脉区域,村子里面人不是很多,但是也有两百户。

好在位置条件比较好,村子里的房屋和土地都在平原地区上,村子后面是太行山脉的小山脉,不影响正常劳作生活,山上也有资源让村里村民们生活好一些。

地理位置是近年来露水村连续获得第一生产大队的主要原因,不像附近其他大队一样要么都在山里,土地少,村民粮食少。

要么就是都在平地,只有大队的土地,每年交公之后也只有粮食够温饱。

每次想到自己的大队不仅有粮食,村民们还能上山挖野菜,运气好的碰到野鸡、野兔子家里能宽裕一周,省下的粮食换成钱,村民的生活自然好,陈大队长就一副我最光荣、最骄傲的样子笑呵呵的,所以陈大队长对村子里的知青们态度也很好, 刚来的知青还没有分到粮食的可以跟村民们拿钱换一些,需要垒院墙、锅炉的都可以找村子里的人帮忙,并且村子里鼓励大家互相帮忙,团结一致。

知青们生活条件好了,才能更好地建设村子,村里的孩子听知青们讲一个故事都能兴奋一个月,大家就是这样互帮互助的生活着,村里的知青越多,村民们越觉得日子才会更好。

所以大家对于知青们的态度都很好。

接受到记忆越多,贾锦若就越兴奋,这跟自己成长的年代完全不一样,想到七八十年代遍地是黄金的口号,贾锦若就莫名的兴奋,洗完脸清爽一下,朝着屋子后面的太行山大喊一声:我决定了:要在这里发光发热!

建设祖国!

“哈哈哈哈哈哈哈”后面传来了村子里要上早工的村民们的笑声“这小知青真有劲儿”“让人听了就高兴”......“有了小贾知青这句话,我们村子今年肯定又是第一”陈大队长也刚走到石磨边,要往村子里的地里去,听到昨天还一副哭唧唧的样子的小贾今天就这么豪情万丈的,心里也十分动容,果然还是自己的政策打动了知青们,他们只要来到村子里就愿意为村子奉献,贾锦若可不知道陈大队长心理活动这么丰富,听到大家的笑声瞬间红了脸,扭过头跟大家打了招呼就跑进了屋子。

贾锦若打量这这个屋子,拿出来原主父母给原主收拾的行李,打开来看有钱,不多,一百二十八块,在这个年代应该也不少,票也很多,粮票、布票、油票、肉票,尽管乡下不知道用不用得上,但是外一分配的地方条件好一些,能用上票了,原主的父母还是都给到了,还有一些衣服、被褥、锅碗瓢盆的,原主的父母都准备齐了。

之前原主一首觉得把工作给弟弟不公平,但是贾锦若感觉这个年代下乡父母能给这么多东西肯定不是重男轻女那么简单的,如果真的不待见原主,怎么还给原主准备这么多东西呢!

贾锦若在心里感谢了原主的父母,并且真诚的道谢了一番,不知道原主是什么情况,但是既然自己来到了这里,秉承着"事件发生一定有它的原因"的原则,贾锦若开始认真思考自己下乡的路来。

现在是1975年的春天,应该还有两年就会有关于高考的消息公布,到时候想要考大学也是一种出路。

那么至少要在露水村生活两年。

看着屋里的环境,贾锦若出门找老知青借了打扫工具,昨天晚上到这里,原主只顾着回城也没有打扫,先扫地、擦墙、去大队部看看有没有报纸,借来一些糊墙,干净了很多。

看到光秃秃的炕,想到小时候睡得竹席,就想看一下村里有没有这种手艺人,不知道去哪里问,就想着去大队长家里问问看。

陈大队长家的媳妇儿李秀兰受陈大队长的影响也是个积极、热心的,现在还没到春种的时候地里不忙,就在家里带着女儿陈小香给大队长陈军强做饭。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