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外乡人的梦想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七月,阳光奋力穿透上海火车站上空厚重的雾霾,洒落在站前广场那熙熙攘攘、如蝼蚁般涌动的人群上。

嘈杂的人声、行李箱滚轮的摩擦声与远处车辆的鸣笛声交织成一曲喧嚣的乐章。

陈默拖着磨损得有些斑驳的行李箱,在出站口汹涌的人潮中艰难前行,每一步都被拥挤的人群推搡着。

他今年二十西岁,身上那件衬衫洗得微微褪色,紧紧贴在后背,脸上写满了长途跋涉后的疲惫,可眼睛里却燃烧着炽热的期待。

三十个小时的硬座,让他的背脊仿佛被焊在了一起,僵硬得生疼,可心底那股子兴奋劲儿,就像一把火,瞬间把这些不适都烧得无影无踪。

这可是他头一回踏入上海,这座在家乡人嘴里近乎封神的城市。

“先生,要打车吗?

便宜,包车!”

一个穿着深色衬衫、满脸精明的中年男子,像条泥鳅般从人群缝隙里挤到陈默跟前,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可那眼神却透着一股子算计。

陈默下意识地攥紧行李箱把手,警觉地摇摇头,侧身就想躲开。

可这中年男子哪肯罢休,像膏药一样又贴了上来,一边伸手拉扯陈默的行李箱,一边嚷嚷着:“小伙子,别不识好歹!

这上海大着呢,你拖着行李,坐地铁多麻烦,我这价格公道,送你首接到地儿。”

陈默用力甩开他的手,往后退了一大步,大声说道:“不用!

我自己能行。”

中年男子啐了一口,低声骂了句什么,又转身钻进人群,寻找下一个目标了。

站前广场的巨幅广告牌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摩天大楼群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东方明珠塔宛如一颗悬浮在蓝天之下的巨型珍珠,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

陈默站在如潮的人群里,仰着头,死死盯着这幅城市宣传画,眼睛里满是憧憬的光芒。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我陈默,一定要在这上海闯出一片天。”

“到了上海,啥都有可能。”

他小声嘀咕着,心跳也因为这个念头陡然加快,浑身的血液都开始沸腾起来。

此刻,他的口袋里,就揣着两千块钱,那可是他毕业后在家乡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家当。

背包最里层,夹着一封 “派蒂米集团” 的面试邀请函,这薄薄的一张纸,可是他投了几十份简历后,唯一的希望之光。

每个夜晚,他都要拿出来看上好几遍,用手指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字迹,生怕这是一场一碰就碎的美梦。

陈默记得,周凯比他早来上海一年,在一家小公司做销售。

“兄弟,上海这地儿,遍地是黄金,机会多的是!

只要敢拼,没啥闯不出来的。”

这话,周凯每次跟他打电话都要念叨几遍,像极了一句充满魔力的咒语,不断撩拨着陈默那颗不安分的心。

陈默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和家乡截然不同的气息--机械、汽油、食物,还有无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混合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特有的味道。

隐约中,他还能闻到一丝海洋的咸腥。

这让他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本关于上海的画册,里面写道:上海,一座因海而生的城市。

身后,火车汽笛长鸣,仿佛在欢送又一个满怀梦想的年轻人。

陈默突然有些恍惚,家乡的一切——父母担忧的眼神、同学们的不解、前女友的冷嘲热讽——都己经被这列火车甩在了身后。

从现在开始,他只能靠自己了。

他掏出那部老旧的诺基亚手机,屏幕上电量显示只剩两格。

这手机,他大学西年就用这一部,按键都被磨得发亮,好在依旧皮实耐用。

他拨通了周凯的电话。

“喂,周凯?”

他的声音因为兴奋微微发颤,握着手机的手都有些不稳,"俺到上海了!

"“哎哟,默哥!

你可算来啦?”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家乡口音,混杂着上海街头的噪音。

周凯的声音活力满满,背景音里车辆的尖锐鸣笛声、人群的喧闹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上海的节奏,都通过这小小的听筒,一股脑儿灌进陈默的耳朵里。

“嗯,刚下火车。

马上去看你介绍的那房子,明天就去陆家嘴面试。”

陈默说着,眼睛又不自觉看向站前的城市景观广告,他的声音中含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尽管他知道这份面试可能只是个开始,但能踏入陆家嘴,对一个外地人来说己经是莫大的成就。

“妈呀,陆家嘴?

那可是上海的心脏啊!”

周凯的语气里,透着浓浓的羡慕,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啥公司这么牛,一来就去陆家嘴?

我来上海一年了,连陆家嘴的边儿都没摸着。”

“派蒂米集团,中央台财经频道都报道过的外资金融公司!”

陈默压低声音,既怕周围人听见,又忍不住透露出几分得意。

他回想起在家乡网吧,看到派蒂米招聘信息时,那心跳加速的感觉,就好像命运在冲他招手。

“哇塞!

默哥有前途啊!

明天面试可得好好表现。”

周凯说,热情劲儿听着比刚才更刻意了些,“房子的事儿别操心,虽说条件一般,可离地铁近,租金也便宜。

你先住着,等以后有钱了再换。

对了,最近我们那儿在拆迁,弄堂里到处是灰,你来的时候可得当心。”

"谢了兄弟,位置给我发短信,我这就过去。

"陈默顿了顿,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对了,你最近...过得怎么样?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

"还行吧,上海这地方,讲究的是人脉和圈子。

我才来一年,还在适应。

销售不好做啊,天天被客户骂,被领导训,但至少能活下去。

"周凯的声音低了几分,随即又恢复了活力,"不过你不一样,金融专业,又是名牌大学毕业,肯定能混出头!

咱们老乡能在上海遇到,就是缘分,以后多照应!

"陈默心里一紧,听出了周凯话语里的无奈,赶忙说道:“兄弟,不容易啊!

不过你这一年都熬过来了,往后肯定越来越好。

等我在上海站稳脚跟,咱哥俩一起想办法,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挂了电话,陈默站在原地,又摸了摸包里的面试邀请函。

派蒂米集团,金融咨询与投资管理,国际化团队,高速发展平台…… 每一个词都像强力磁铁深深吸引着他。

周凯刚才话语里那一丝失落,又让他隐隐有些不安。

上海,真的会像他想象的那样充满机会吗?

他在华北一所二本院校学金融,算不上名牌大学,倒也不算差。

毕业后,在家乡银行实习半年,每天干的都是整理单据、复印文件、端茶倒水这些基础活儿,未来一片迷茫。

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家乡那压抑的氛围,人人都念叨 “安安分分过日子就行”。

同学们都选了安稳的小城市生活,买房、相亲、进体制内,只求个 “铁饭碗”,他却总是在夜深人静时,翻看着上海的招聘信息,满心想着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闯荡一番。

从小到大,他听过太多上海的传奇事儿, 下海经商的邻居回乡时的阔绰模样、表哥在上海打工买回家的第一台彩电、电视里那些西装革履在陆家嘴写字楼谈笑风生的成功人士。

这些,都在他心里种下一颗向往大城市、向往广阔天地的种子。

眼下,他终于站在了这座城市的入口。

身后,一个拖着行李的男孩撞了他一下,“对不起对不起!”

带着外地口音的道歉声传来。

陈默回头,瞧见男孩慌乱的眼神和同样破旧的行李箱,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座城市每天都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涌入?

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留下来?

陈默正了正衬衫领口,拉起行李箱,迈进熙攘的人群。

他不知道,就从这一刻起,自己的生活将被彻底改写,灵魂也会在这座不夜城,经受一场前所未有的锤炼与蜕变。

短信提示音响起,周凯发来了地址:魏家弄堂 76 号,地铁 8 号线江浦路站。

后面还附了一句:“默哥,这边房东阿姨特凶,见面礼得备好,最好买盒茶叶,或者补交半个月押金,能省不少麻烦。”

陈默看了看站前嘈杂的出租车队伍,咬咬牙,决定省下这笔钱。

“坐地铁去。”

他暗自念叨,这算是到上海的第一课 :精打细算。

他在站前地图前前停留了一会儿,仔细研究复杂的地铁线路图,记下换乘站点。

这座城市的脉络,他得尽快熟悉。

行李箱轮子在不平整的地面上发出 “嘎嘎” 声响,好似在提醒他:前方的路,远比想象中崎岖。

陈默忽然想起父亲临行前的叮嘱:“上海那地儿,滑头多别看人家表面客气,背后都精着呢,可得多个心眼。”

他忍不住苦笑,在父亲眼里自己永远是那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广场上,一个流浪艺人正在弹唱《上海滩》,沙哑的嗓音唱着:“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歌声透着凄凉却又满含力量,仿佛在诉说这座城市的残酷与梦想。

陈默往艺人的破帽子里扔了一枚硬币,换来对方感激的目光。

或许有一天,他会成为施予者,不再是被施舍的那个。

夏日的阳光炙烤着站前广场,远处高楼在热浪里微微扭曲。

陈默却感觉一股凉意从脊背升起 —— 兴奋、期待、忐忑,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恐惧,交织在一起。

这座城市,会接纳他吗?

他能在这儿寻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陆家嘴,我来了。”

他轻声呢喃,声音瞬间淹没在上海的喧嚣里。

身旁,一位背着公文包的中年男子匆匆走过,西装革履,步伐坚定,眼神里透着大城市特有的冷漠与专注。

陈默盯着他远去的背影,心想: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远处,东方明珠塔的剪影在天际线上若隐若现,像一个遥远的梦想,又像一个不怀好意的诱惑。

陈默迈步走向地铁站,消失在了人海之中。

而这座城市,依旧冷漠地运转着,不会为任何一个新来者停留哪怕一秒。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