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全面向纵深推进。
地处渠阳市福来县城边的双水集村,今年刚刚完成了包产到户的任务,大家们的积极性一夜之间全被调动了起来。
村民孙守仁没有文化,是个典型的庄稼人,老伴解玉巧,在家里是个说一不二的主,膝下的三儿一女:大儿子孙世安和女儿孙秋兰都已初中毕业,下地干活,二儿孙世俊上初二,三儿孙世宝还是个初一学生。在那个年代,家里有壮劳力,就是最大的致富资源。在孙守仁带领下,他们家把分到的五亩耕地全都种上了冬小麦,并在结冰前上齐了冻水,来年开了春,麦苗返青之后,再浇上氨水,喂上碳酸氢铵,然后就坐等第一个丰收年。
孙守仁思想简单,白天拼命干活,晚上呼呼大睡,家里家外的事都由老伴张罗。
可在昨天,孙守仁为了村前那块靠近大清河的承包地,跟村领导闹了个大花脸,按说二弟孙守礼是队长,他应该向着自己,可他却是黑了脸,一声不吭,倒是会计王常忠如发了情的母猫般,叫得特欢,他的一句话,利如刀割,深深地扎疼了他的心。
“这个事我说了算,有本事这个会计你来当,一字值千金,活该你老子不供你上学!”就这样,孙守仁地没保住,还生了一肚子的闷气。
晚上回家后,大儿子给他温了一壶酒,女儿给他炒了个花生米,一家人开始坐下来吃晚饭。
孙守仁呷了一口酒,一边用筷子在碗里追夹着花生米,一边愤愤地对围在桌前吃饭的儿女们说:“常忠那个鳖犊子用手指着我的天灵盖,笑我是个大老粗,说我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唉,谁叫咱不识字,肚子里只有心肝下水,没有墨水,这些年被人家看不起,在村里一直受挤兑,咱是一点谱也没有!所以,世宝,你可一定要好好上学,给你爹争口气!”
“喝酒也堵不住你这张嘴,你跟孩子说这些干啥,玉来叔倒是能写会算,还去临江市给人家当了账房先生,最后不是连命都没保住!”母亲解玉巧用筷子把盛着花生的碗敲地叮当乱响,一下子截住了孙守仁的话头,大声说:“别听你爹瞎叨叨,都快吃饭,早困觉,明天还要一早起来下地干活呢!”
孙守仁像只猛然被戳了个洞的气球,气全撒了,话一下子没了下文。
只见他闷了头,倒满一盅子酒,滋溜一声,一仰脖子,一干而尽,然后就腆着一张红脸,拿无限温柔和期待的眼光看着自己最小的儿子孙世宝。
“爹,上学出人头地的事,我、春兰和世俊你就别指望了,明年等世俊初中毕业后,也让他跟我和春兰一起下地干活,咱要种好地,多赚钱,供世宝上学!”大儿子孙世安喝完最后一口玉米糊糊,瓮声瓮气地说。
“谁说要跟你和姐下地干活了,俺还想上学、俺还想上学!”二儿子孙世俊用力梗了脖子,将满口的煎饼咽到肚里后,大声***。
“你上啥,就你那小脑子,上十年识的字也不过就是一箩筐!”姐孙秋兰望了弟弟一眼,沉了脸说,“还是快下学干活吧,多个帮手,我就不用整天累死累活了,还有世宝,学习不中用,初中毕业后也下来一起种地吧!”
“世宝,别听你姐胡说八道,好好学,一定要考上大学,扔掉锄把子,端个铁饭碗!”孙守仁涨红着脸,瞪圆了眼珠子,说。
孙世宝只是埋头吃饭,一句话也不说。上一次考试他的数学只得了四十五分,英语得了二十分,卷子发下来后,他都没敢拿回家。
“哼,偏心眼!”二儿子孙世俊用手猛然摸了一把粘在嘴角的糊糊渣,然后“咕咚”一声,从坑上跳了下来,用脚勾过鞋子,边穿边向外跑。
“小祖宗,又要到哪儿去蹿,可要记着早回来困觉!”老娘转过身子大声说。
“不用你们管!”把门砰地一摔,孙世俊头也不回地向大街跑去,一大群小伙伴早就在大街上等着他了。
孙守仁这代人也是三男一女,他是老大,二弟叫孙守礼,三弟叫孙守义,妹妹孙晓翠嫁给了双水集村的王常有,在那个特殊时期随男人偷偷下了关东,一去十多年也不见个信,是死是活也不知道。
自明代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徙到此地,老孙家也出过几个进士,他们曾在朝中做官,风光一时。可是从第十代以后,孙家这一支开始家道中落,日子越过越艰难,从此再也读不起书,虽然文化与老孙家越来越无缘,可是忠厚善良的家风却是代代相传。
孙守仁的爹叫孙玉祥,他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孙玉来,一个叫孙玉华。
孙守仁经常酒后跟孩子唠叨,听你爷爷孙玉祥说,咱们祖上发达时,曾专门找来一位老先生给看风水。老先生吃饱喝足后,就问祖上:“你是想要财,还是想要人呀?”“有人就有财,当然是要人了!”祖上大声说。风水先生捊着雪白高跷的山羊胡,哈哈大笑:“说得好,说得对,那我就按您的意思,为您选一方人丁兴旺的宝地!”
祖上去世后,儿孙们就把他葬在了那块墓地上。往后这***代,孙家这个大家族代代都是男娃多。看来祖上找的这位风水先生,还真没有骗咱们。
“可没有财,吃不上饭,也留不下人呀!”孙世宝虽然小,但思考问题挺深,这也是孙守仁特别喜欢他并对他寄予厚望的原因之一。
听了儿子的话,孙守仁便会长叹一声,闷头喝酒,许久不说一句话。
自家道中落后,孙家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经历了不堪回首的磨难,也曾出过族人引以为傲的英雄人物,在抗日战争时期孙玉来为民族解放大业英勇献身,孙玉华从日本鬼子枪炮下救过抗日将军,而且福来县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前辈解仕昆还是孙世宝的亲姥爷。
虽然孙世宝对自己家族的这段历史充满了好奇,但终因时间过于久远,难以详细了知。老爹孙守仁虽然酒后经常会把他从爷爷孙玉祥那儿听过的一些支离破碎的故事挂在嘴边,但反来复去总是那么几段,家中有文化人的太少,这些历史便很难找到文字记录,好在二叔孙守礼、三叔孙守义都还健在,大哥孙世安也能适时补充,孙世宝终于在多方信息的整合和自己合理的想像加工下,慢慢理清了自己家族三代人的平凡、曲折而又辉煌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