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既来则安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吃过鸡蛋羹,胡雪莹躺在床上脑海里走马灯一样的都是前世的画面。

她己经穿越到这里一个多月了,看样子是没啥回去的可能。

哥哥一向孝顺,她不在了,哥哥也会好好赡养父母,倒也不那么担心父母双亲,就是心疼她们白发人送黑发人。

父母双亲刚退休,嫂子二胎马上就要出生,未来的路还很长。

希望她们能早日从失去自己的日子里走出来。

至于自己,阎王让人三更死,不会留人到五更,万般皆是命。

自己为了救那落水的孩子,窒息在河里英年早逝,却又遇见传说中的穿越,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既然老天给她重活一世的机缘,既来之,则安之。

自己这个家虽然不富裕,但是好在家庭和睦,日子简单,也没有古代传说中的重男轻女,这样的生活,好好过下去应该也不会太差吧。

朦朦胧胧不知躺了多久,胡雪莹听到了屋外传来阵阵嘈杂的声音。

隐隐约约听到娘亲急切的声音和有点乱七八糟的脚步声,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情。

雪莹也躺不住了,翻身穿衣下床,拖拉着鞋开门出来看到叔、伯和爹都在院子里说着什么,气氛有点儿冷凝和严肃。

原来是村长去县里后带回来一个坏消息,因为萧国来犯,边关军情告急,粮草不足,今年多征收一成秋粮税。

胡雪莹目前所在的国家是康元国,皇帝仁和,登基后也免了诸多苛捐杂税,风调雨顺的年月里,百姓也能吃的上口粮,不至于青黄不接,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吧儿。

雪莹拎了小凳坐在角落里,听着大家算计缴税后的口粮问题,胡家村三面环山,能够耕种的土地就少了很多!

农家又不懂经营买卖,靠着田地里那点收成,缴了税收后连混个温饱都难,这要是遇到灾年就要卖儿卖女啦。

雪莹听着听着就神游天外,她在想如何才能发家致富。

越想越苦恼!

如今的她小小的一只才六岁啊!

没有神秘空间,也没有金手指无从下手,两眼抓瞎。

老天让她重活一世,应该也不会想要饿死她。

眼看快到中午,叔伯都起身走了。

鸡圈里的小鸡仔儿叽叽喳喳的,雪莹起身去抓了把麸糠放到小鸡的食盆里拌了拌喂食给小鸡。

这时姐姐雪芝从屋子里出来:“莹莹该做午食了,你去奶奶院子里摘些茄子和青菜,我先帮着娘和面。”

胡雪莹摘菜回来就看到娘和姐姐都在灶上忙活着,薛氏己经把玉米饼子摊上了,一张张金黄的玉米饼子散发着食物的香气,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薛氏摊好饼子,拿了一张递给胡雪莹:“饿了吧,先趁热吃一口垫垫,娘来做菜!”

雪莹来到这个世界一月有余,吃的菜不是煮的就是炖的,就没见过炒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舍得放猪油。

想着秋收爹爹娘亲都费了不少劳力,得让大家多少吃的带点儿油水。

前世,爸爸是军人,母亲是妇科医生,因为母亲工作调动后太忙,自己小时候跟外公外婆在乡下老家长大,外公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从小教自己认药材背汤头歌,一手好厨艺的外婆更是变着法的给自己做好吃的,把自己养成了妥妥的吃货一枚。

前世自己工作闲暇之余就是吃美食,研究美食,“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个菜系都有涉猎,不仅会吃还会做。

雪莹看着自己小胳膊小腿的,人比灶台高不了多少。

想太多也没啥用。

只能让娘亲帮着做了,让薛氏将采回来的蘑菇仔细清洗,去除附着的泥土与杂质。

接着用一口古朴的小陶锅放到大灶后面的小灶眼上加入清澈的井水,放入蘑菇。

再添加些许葱姜蒜调味儿,以增其香味。

用柴火烧煮陶锅,慢慢炖煮。

随着时间的推移,蘑菇的鲜香逐渐融入汤中,小小的厨房里弥漫着丝丝缕缕的香气。

胡雪莹看蘑菇汤快好了,起了大灶里的水,挖了一大勺的猪油放进大灶里,娘亲看的首说:“太多太多了,小丫头这是不过了吗?”

切好的葱蒜姜放进锅里,只听得“嗞啦”一声,瞬间香气炸开,茄子、地豆子、青椒下锅用锅铲不停的翻动,再让娘亲加一勺娘亲自制的大酱,盖上锅盖,大锅焖煮一段时间,开锅撒上野葱花。

一股饭菜的香味弥漫整个小院,勾的胡雪莹默默吞咽唾液。

薛氏动作娴熟的把菜和汤盛到大碗里。

胡雪莹和姐姐帮忙将做好的饭菜一一端上桌,就唤哥哥和爹爹吃饭。

雪莹看着一桌简单的农家饭,蘑菇汤热气腾腾,汤汁浓郁,蘑菇鲜嫩,仿佛带着山林的清新、、、、、、一口汤下肚,虽然没有搭配精致的食材,也没有复杂的烹饪技巧,但却充满了家的温暖和生活的味道。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