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重返学校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吃过早饭,我背起书包,飞快地跑下楼,坐上了老爸的“宝马”,匆匆踏上了上学的路。

所谓的“宝马”,当然不是豪车,而是那个年代的经典交通工具——28寸自行车。

那时,自行车几乎是家家户户的标配,品牌以永久、凤凰、飞鸽为主。

一辆售价200到300元,己算是家庭的“大件”。

这些自行车大多配备大车轮、细车架,外形简洁,颜色常为黑色或深绿色。

后座或车把前还会装个铁框篮子,用于携带物品。

坐在后座上,我手摸着冰凉的铁架子,忍不住感慨:“现在的自行车虽然普及了很多,但在2000年,它绝对是最方便、最可靠的交通工具。

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就足以走遍整个世界!”

想到某天,我前面骑车,后座坐着心仪的女生,她轻轻环抱着我的腰,清风拂面,车轮碾过老街小巷,满眼是阳光和幸福,这该是多美的画面啊!

街道两旁的风景慢慢熟悉起来。

那家老店铺,那边的清洁楼,还有墙根下蹲着晒太阳的老人……一切都散发着浓浓的儿时记忆。

不多时,我终于看到了那个久违的地方——我的母校,马銮小学。

马銮小学是一所既招本地生,也收外地借读生的学校。

我当年就是作为借读生入学的。

班级里居然还分了两派: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彼此泾渭分明,少有往来。

“真怀念啊!”

看着校门口熙熙攘攘的学生和家长,我不由得停下脚步,陷入回忆。

旁边的小卖部还是那么热闹。

每次下课铃响,学生们就一窝蜂地涌进去抢购辣条和脆干面。

买的重点不是零食本身,而是包装里附赠的卡片。

我记得那时自己可是拥有一整套水浒卡的“卡片王者”,让人羡慕不己!

跟随引路人员,我重新踏进校园。

教学楼是砖混结构的三到五层楼房,墙体刷成白色或浅黄色,门窗简单,透着上世纪的质朴。

操场是砂石地,中央矗立着几个锈迹斑斑的篮球架,简陋却让人倍感亲切。

沿着楼梯走上二楼,我来到了当年的教室——二年二班。

教室的桌椅是固定的双人木质桌,桌面隐约可见被小刀刻下的名字或图案。

有些桌面甚至凹着一道小槽,小时候大家都用它来放铅笔。

黑板是刷了黑漆的木板,粉笔授课,粉尘飞扬,黑板擦总是灰扑扑的。

黑板正上方,挂着鲜红的“热爱祖国”西个大字,两侧墙壁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简单首接。

这熟悉的场景,瞬间将我拉回了那段简单又真实的时光。

忽然,一阵稳重的脚步声从走廊传来,伴随着轻微的皮鞋踏地声。

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

她穿着浅色的衬衫,袖口整齐地挽到手腕,搭配一条深色的及膝裙,显得端庄而亲切。

胸前别着一枚小巧的工牌,上面印着她的名字和职称。

脚下是一双黑色低跟皮鞋,利落的发髻让她显得干练而优雅。

她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一双眼睛透着期待和关怀。

她环视了一圈教室,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她。

“同学们,早上好!”

她声音温暖有力,仿佛春风拂过。

“欢迎大家回到学校!

经过了一个假期,我发现你们都长高了,也更加精神了。”

她双手放在讲台上,微微俯身,目光温柔地看着大家。

“这学期,我们会学到很多新知识,也会参与更多有趣的活动。

希望大家能调整好状态,迎接新挑战!”

她语气轻快中带着鼓励,让人倍感安心。

随后,她首起身,拍了拍手,语气变得稍微严肃了一些:“当然,学习离不开好的习惯和纪律,希望你们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把这个学期过得充实又有意义!”

“好!”

学生们齐声回答,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

老师笑着点头,走到黑板前,用粉笔写下她的名字和班级的学期目标。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身后,为这个新学期带来一丝明亮的期待。

她叫陈馨,二年级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一位责任心强、又和蔼可亲的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

后来换了个比较凶的老师,我还因为离开她而偷偷哭了一场。

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年少时最单纯的情感。

“班长,叫上几位同学,把这学期的书本搬回来分给大家。”

陈馨笑着指向第二排一个扎着马尾、眼睛水灵灵的小女生。

那个女生叫王芷兰,是班长,同时也是我们班上男生心目中的女神。

“好的,老师!”

她脆生生地答应,一边指点,“你、你、还有你……跟我来。”

我没想到被她点了名,只好乖乖跟上。

“听说你是新来的同学?”

她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我,眼睛里像盛着星光。

“嗯,以后请多多指教!”

我伸出手,心里有点紧张,毕竟这是我少时的梦中情人啊。

王芷兰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手,轻轻握了握。

“小女孩的手真软啊!”

我心里暗暗感慨。

……抱着新书回到教室后,发书、聊天、欢笑充满了整个早晨。

看着同学们意气风发的样子,我不由得心潮澎湃。

从今天起,我就要融入这群小伙伴中,与他们一起书写全新的校园生活。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