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裹紧校服外套,缩着脖子混在人流里。
作为高一(3)班最不起眼的存在,我的日常不过是在教室后排做个透明人,安静地度过封闭校园里的每一天。
我们县二中坐落在县城边缘,灰扑扑的教学楼与围墙圈出一方略显压抑的天地。
校长为了追赶县一中,推行严苛的管理制度,让整个校园弥漫着紧绷的气氛。
清晨六点五十的晨读、晚自习到十点半的超长学习时间,还有食堂里难以下咽的饭菜,都成了我们的日常。
手机肯定是要上交的,只不过我交了备用机。
最让我头疼的,是学校那12伏的限电措施。
作为一个手机不离手的“网瘾少年”,手机电量焦虑成了我每天最真实的困扰。
记得刚住校那会儿,看着充电器插在插座上毫无反应,整个人都陷入了绝望。
直到某个晚自习后,我壮着胆子向高三学长请教。
"要充电器?
"一个戴黑框眼镜的学长从书包里掏出个奇怪的装置。
"五十一个,充一次电五块。
"那是个用旧充电宝改造的转换器,接上学校的12伏插座居然真的能输出正常电压。
我瞪大眼睛:"这不会被没收吗?
"学长推了推眼镜:"所以才卖这个价。
要不要?
"就这样,我认识了高三的徐学长。
他不仅卖充电器,还发展了下线代理。
当我帮他卖出第十个充电器时,他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厕所隔间。
"你小子有商业头脑,要不要合伙?
"原来徐学长在网上找到家深圳的电子厂,能定制微型电压转换模块。
他负责组装,我负责在高一推销,利润对半分。
那个月,我靠着在课间、食堂、操场上"接头",硬是赚了八百多块。
最疯狂的时候,我们甚至开发出了"会员制"——预付一百块可以包月充电。
"你们这个转换器怎么比别人的快?
"有同学好奇地问。
我学着徐学长的样子神秘一笑:"商业机密。
"其实不过是徐学长偷偷调整了输出电流,虽然对电池寿命有点影响。
但在这所与世隔绝的学校里,能充上电就是王道。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学长考上大学离开,学校也开始严查违规电器。
那天傍晚,宿管阿姨带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