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怀揣艺术梦想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的画家,母亲则是一名沉稳内敛的中学教师。
在清珩很小的时候,家中常常弥漫着颜料的味道和父亲低声的叹息。
母亲因个人原因失去了工作,虽全力支持父亲追求艺术,可生活的压力还是在这个家庭中撕开了一道道裂痕。
父母之间因经济与梦想的分歧。
父亲想要追逐梦想,而母亲为家庭考虑,争吵逐渐频繁,那些激烈的言辞和冷漠的对视,成了清珩童年记忆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他十岁那年,父母最终选择了分开,母亲想让清珩跟她,父亲想让清珩跟他,两人又争吵了起来。
最终清珩选择跟母亲生活家庭的破碎让清珩变得敏感而早熟,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对着窗外发呆,看着窗外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样子,他只能用文字将内心的孤独与困惑一一记录。
偶然的一次机会,母亲发现了他写满心事的笔记本,那些细腻又动人的文字让母亲大为震惊。
显然这不是一个孩子可以写的出来的,至少普通的孩子不会。
清珩在母亲的鼓励下,清珩开始尝试创作短篇小说。
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许多曲折,母亲会安慰会鼓励他。
他写的故事也杀出重围。
清珩第一次看到可以被这么多人喜欢,他的心情也逐渐开朗起来,会和常人一样玩耍。
进入高中后,繁重的学业压的清珩喘不过来气,但清珩并未放弃他对写作的热爱,以及母亲的看好。
每天放学后,他总是第一个冲进图书馆,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汲取养分。
夜晚,当室友们都己入睡,他还会悄悄打开台灯,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在他的笔下诞生。
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都诞生在他的笔下。
一次,清珩将自己的一篇校园故事投稿到了一家知名文学杂志,本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却被编辑一眼看中,顺利发表。
这篇文章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清珩也因此声名鹊起。
从那以后,他的创作灵感如泉涌,陆续发表了多篇小说,成了同学们眼中的“校园作家”。
但清珩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写作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上,他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坚定地向前迈进 ,期待着未来能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也渴望用文字治愈那些和曾经的自己一样,在生活中迷茫孤独的灵魂。
在高一下学期那年,他从读书馆走出,突然下起了一场大雨,他正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走过来了一个身影“你没带伞吗”他点了点头“我这多一把借你了”来人把伞递过去,清珩见状把伞接了过去“谢谢,你叫什么”“林宇,你呢”“清珩”随后清珩像想到了什么似的说“要不加个联系方式,好还你伞”林宇听后把手机递了过来,清珩加上好友后就走了。
自那以后他们就成了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