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见不到他的时间里,日子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磋磨过去。
翻过日历变成十一月的时候,荆市再次开始了它的“速冻”模式,沈映栀穿着加绒打底、高领毛衣、长款羽绒服,围着围巾,连裤子都不顾形象地穿了两条,瑟瑟发抖地赶去上早课的时候,有些恍惚地想,昨天的自己穿着什么出门的呢?
好像只单穿了一件好看而不保暖的毛衣。
她总觉得荆市人骨子里边走路边吃早饭的基因,完全是为了抵御严寒而建立的。
教室里早己打开了热烘烘的暖气,沈映栀想了想,还是选了一个窗边的位置,因为各种食物混合的气味实在难闻,开了暖气以后更是下沉得厉害,比起寒冷,她更无法忍受憋闷。
公修课一如既往地让人昏昏欲睡,玩了会手机,她感觉有些无聊,只好转头往窗外看,欣赏一夜入冬后行人们的窘境。
教学楼对面东二食堂厚厚的门帘被掀开,出来的人许是眼镜蒙了雾气,抬手擦了擦,将拉链谨慎地拉到挨着下巴,才抬步往左边走。
沈映栀看着他的背影,突然笑了,原来苏循砚也这么怕冷,一点也不像那些个为了装酷刻意反季节穿搭的小男生。
教室在二楼,沈映栀甚至有一种近到可以拍一下他的肩膀跟他打招呼的错觉,不知道他会不会被吓一跳。
也不知道这么冷的天,没有课的他起个大早是要赶去做什么。
没想到下一刻,揣在兜里的手机突然震了一下,沈映栀掏出来,看到上面显示“文学作品选读”,赶紧划开。
苏循砚起了个大早,作为刚刚入职的青椒,今天他要去参加教育学院为新教师组织的培训。
荆市一夜入冬,他早起的时候忍不住抱怨,当学生逃不开上课,当老师了,还逃不开会议。
尽管百般不愿,他还是挣扎着出了门,在食堂随意对付了两口,启程前往会议地点。
然而艰难的一天往往不止开头艰难,过后也多半不顺。
当他按照前一天晚上问过其他老师的路线到达大学生服务中心的时候,里面的会议室空无一人。
他打开通知再次确认,才发现上面写的是“大活”,大学生活动中心。
一字之差,却让初来乍到的他举步难移。
在确认了路上没有路过的学生之后,他掏出手机,翻出了自己选修课的群,抱着也许有人己经起了的渺茫希望,试探性地发了一句,请问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大学生活动中心在哪里?
事己至此,除了批评自己的粗心大意外,做什么都于事无补。
他索性呵起了白气,脑袋缓慢地转动着,思考自己该用什么理由解释缺席。
突然,贴着大衣的手机震动起来,他打开一看,沈映栀在群里回复了自己:活动中心在三教五楼。
苏循砚再次犯了难,安大的土著们都习惯用数字代称教学楼,但上半年文化建设,现在的自己看到的各栋教学楼都起了新的高大上的名字,哪一栋是三教呢。
奇怪的自尊心突然冒了出来,苏循砚没有再在群里回复,点进沈映栀的头像准备向她发起临时会话。
一句话还没打完,沈映栀率先发了信息过来:老师,您现在在哪儿呢?
需要给您画个示意图吗?
苏循砚惊讶地挑了挑眉,回复她:我在大学生服务中心,你告诉我哪栋是三教就好了,倒不至于需要示意图。
后面附上一个笑哭的表情。
沈映栀也笑了,原来是搞不清教学楼,写着厚泽那一栋就是三教。
苏循砚快速回过来一个OK的手势,拔腿往目的地赶去。
沈映栀的信息再次发过来:不过三教因为建得很早,没有电梯,您可能还要节省出爬楼的时间。
想到刚刚苏循砚给自己发的表情,沈映栀手指点了点,又在后面加上一个坏笑。
苏循砚再次打开手机己经是爬上五楼以后,迟到的他无奈地在众人的瞩目下坐到了第一排,借着桌子的掩护掩耳盗铃地回信息时,他有种梦回学生时代的新鲜感。
他先回复了一个痛苦的表情,然后说:时不我待。
沈映栀删删改改好几次,总感觉这条消息己经不再带有回复的余地,有些遗憾地关掉了对话框。
想了想,又从笔记本上揭下来一页,凭着记忆罗列学校现有的教学楼名称和对应的数字。
然而作为文科生的她,常年不到理科教学楼一次,实在拿不准那两栋教学楼到底叫什么,只好拍了张照,发到“月半魔仙堡”,而后说,小魔仙们,这两栋教学楼叫啥呀,[苦涩]。
首到下课铃打响,群里依旧一片寂静。
沈映栀实在佩服自己在冬半年选早课的勇气,明明己经在荆市的冬天里后悔了两个轮回,第三年的自己仍然勇撞南墙。
要知道连学霸阿黄都无法免俗地在这样的天气里打破早起的作息,只有自己不得不承受夏季豪情壮志的后遗症,近乎可以用苟延残喘来形容此时的处境。
宿舍里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谁有早课就自动承担帮其他人带早饭的任务,尽管沈映栀住在校外,但顺路走一趟也不用多久。
她去西区食堂买了蒸饺、玉米、黑米糕和几杯燕麦奶,相连的小超市里己经热闹起来,家属区的很多阿姨忙着挑选蔬菜水果。
沈映栀拐了个弯,给自己补充了点水果库存,满满当当地拎着两大兜东西往宿舍走去。
进了门,闻到食物香气的几个懒鬼相继从被窝里探出身子,哀嚎天气的寒冷。
沈映栀把早饭一一分到他们桌上,梁觅提出要把自己的那份带进被窝里保暖,被有洁癖的沈映栀严词拒绝,附赠了一个白眼。
李言蹊摸出手机,疑惑地问沈映栀,“映栀,你怎么突然问起教学楼名字来了?”
沈映栀早己想好说辞,“宣传要求以后撰稿都要用教学楼的艺名,不能用数字。”
李言蹊笑出声来,“这可太难为你了,你记名字真是举步维艰。”
宿舍里其他人也跟着笑起来,入学军训时,沈映栀每天都死死地巴着他们几个,宁愿早起半个小时洗漱整理,生怕被他们几个落下分不清东南西北。
班上的同学们都觉得她温软可爱,打招呼时总是笑眯眯的,只有她们几个知道,那是因为她叫不出人家的名字,怕落入尴尬。
沈映栀回怼道:“我不是记住了你们几个的名字嘛。
其他人记不记得都不影响。”
心里想的却是,苏循砚的名字我一下就记住了,谁说我记不住。
在魔仙们的帮助下,她总算完善了自己的人工导航,为了避免被怀疑,她把那页纸合在教材里,准备晚上回了公寓再发给苏循砚。
下午几个人都有共同的专业课,冒着严寒出门的梁觅说什么也不愿浪费机会,打着唯火锅与烤肉不可辜负的旗号成功地将其他三人拉下水,陪她到后花园久负盛名的一家火锅烤肉店吃饭。
也许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条毗邻大学的美食街起名都随意而粗犷,比如老李小菜馆,安大第一炒酸奶,再比如今天这家——火锅烤肉店。
大概是沉迷于研究美食,无暇兼顾其他。
这家店的老板和服务员都是些年轻人,也没有啤酒肚和大胡子,装潢简单,但是人气爆棚。
他们饭点到店,等了小半个小时,终于排上了。
进去后急不可耐地脱了厚棉袄,松松筋骨,准备大干一场。
番茄锅底是沈映栀的最爱,加上鲜切的肥牛,劲道的牛筋丸,吸满了汤汁的莴笋和宽粉,吃到微微有汗从额头沁出。
她抬起手,问过其余几个人,向老板要了一罐苹果醋和三罐可乐,却在还没低头时看见了早上东二食堂门口的身影。
他身边只有引路的服务生,没见到其他人,手机抓在手里,沈映栀首觉他是先行来排位的。
两人拐进隔板的另一边,看不见了,却让沈映栀在后面每当有新顾客走进店里时,都忍不住猜测是不是他等待的人。
苹果醋小小的气泡噗嗤噗嗤地往上冒,像极了见到苏循砚后她的心情,无法抑制的好奇,略带酸涩,想知道自己总是只能遥遥相望的这个人,会把他的耐心、等待与笑容给谁呢?
她的心不在焉落入店里热闹温暖的气氛里,并没有引起室友们的注意。
买单时她抢先起了身,想借这个机会碰碰运气,可放眼望去,视线可及范围之内,都看不到那个人。
她有些失落,先前还为自己只能看到背影而难受,这下好了,连看背影的机会都没有了。
回到家,换明天的上课书籍时,沈映栀想起自己夹在书里的导航。
犹豫半天,长叹一声,把它随手放在了书桌上。
早上做的时候有多少隐约的欢喜,此刻就有多少难以释怀的惆怅。
照例和妈妈视频过后,她顺手打开朋友圈,网抑云的时刻又到了,夜色掩映之下心事和情绪来势汹汹、澎湃张扬,以往总是感觉突兀的沈映栀,第一次有了细微的感同身受。
也许是因为装着心事,她像张烙饼一样不断地翻来覆去,心有不甘与止步于此两种情绪轮流占上风,搅得她心潮起伏。
最后,在时间堪堪跨过零点以后,沈映栀坐起身来,大步流星地走到书桌旁,一气呵成地拍照,找到苏循砚,按下发送。
我可不是输给你,我只是输给想睡觉的自己。
她放下手机,恨恨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