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是:你己经搞了副业,但还是不太快乐。”
下面加了一个表单链接。
短短半小时,来了52条申请。
—有人写:“我月入过万了,但我开始讨厌我的内容。”
“我从自由职业做回了全职,现在觉得自己像跑路失败的人。”
“我靠副业辞职了,但我爸妈天天说我‘不务正业’。”
“我开始赚钱,却没勇气告诉伴侣我其实不想继续这个方向。”
江舟一条条看,边看边觉得喉咙发紧。
他意识到,这些人根本不是没系统,他们的问题是:“系统带他们翻了身,但没能告诉他们——翻身之后的人,应该怎么继续当自己。”
—最终,他挑了三个人。
他们都不是最惨的,也不是最成功的,但共同点是:他们都看起来“应该挺好了”,但其实快撑不住了。
三人小组命名为:“副业系统之外·生活地图共建计划”他建了个私密群。
没有打卡要求,没有日程安排。
他只发了一句话:“咱们不搞增长,不讲变现。
这次,我们只画一张图:你还想怎么活。”
—第一次见面选在成都,一家小馆子。
三个人到了,江舟一眼就认出他们——不是因为长得像,而是那种“表面光鲜、灵魂疲惫”的气场太熟了。
一个是做短剧编剧的女孩,叫林筱,内容爆过三次,粉丝十万,但她低声说:“我最近连打开文档都害怕。”
一个是副业带货博主,名字叫豆子,从家庭主妇走到小红书达人,每天带货五小时。
她说:“我赚钱了,但我现在做梦都在报SKU。”
还有一个是自由咨询师,陆潇,接了十几个副业项目,收入翻倍,却说:“我好像没有生活了,我所有的时间都被‘能不能被用’包围了。”
—江舟听着,没说话。
过了很久,他把随身带的图纸铺开,拿出几支中性笔:“我们今天不画目标图,我们来画——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像自己。”
所有人愣住。
但下一秒,林筱写下第一句话:“是深夜2点,开着一个从来没人读的文件,把废稿复制一遍又一遍的时候。”
豆子写:“是早上5点给儿子做完饭,自己吃泡面的时候。”
陆潇写:“是别人都要我报报价的时候,我偷偷点开画图软件瞎画的那一小时。”
—江舟在纸上写下标题:“不被利用时间图”副标题:“在这些没人需要你的时刻,你还像自己。”
那一晚,他们西个人坐在餐厅的小桌子旁,画了西张图——没有流程、没有逻辑、没有分类,只有一个核心:“我们什么时候,是自己?”
—回程的飞机上,江舟把图贴进笔记本。
他写下一句话:“我不是导师,我只是也卡住了。
但我们在卡住的地方,彼此握了一下手。”
—第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