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边小闸口做小生意的趁着天黑前拾掇着,夜里快十点时N市江河乡双河村,紧挨着六支渠旁的张庄一户人家亮起了灯,腊梅推着劳累了一天的男人,操着她那略带沙哑的公鸭嗓子:“成栋别睡了,快到小闸口转转去。”
“让我再睡一会儿!”身旁男人又打起了呼噜。
“我也不喊你了,大椒被人偷了,这一年白忙!”女人在男人耳边絮絮叨叨,***撅到一边。
“好了,好了!”张成栋听不得这个偷字一纵身起了床,快速地穿好羽绒服提上节能灯,顺手从门后拿上那根一米多长的钢管出了门。
“这鬼风!”张成栋连忙用手拉下帽子,心里咒骂着该死的天气。
刚出被窝到内外温差好大,他可不能着凉,小闸口两棚红辣椒到了关键时刻。他打开节能灯,一束强光划破夜空,二十米外看得清清楚楚。
借着灯光看过去张成栋身高一米七左右身材魁梧,年轻时爱拉吊环,练就一身肌肉,健硕的身板在张庄首屈一指,但他从不欺负人,始终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远远就听见一阵阵狂风刮起塑料纸发出呼啦啦的响声,他沿着支渠向南走,过了小闸口就到了大棚边上。田里有两个棚,每个棚从南向北至少有五十米,宽有近五米。
张成栋机警地沿着大棚走着,观察着棚周边的情况。突然,他发现南边大棚入口有异样,警觉的他停下。
不好!压在棚口的两个砖头也被扔到了一旁。有贼!张成栋心里一沉。
他赶紧掀开棚口进了大棚内,用灯向棚内扫视,眼前一棚红辣椒长势喜人,每撮辣椒上都坠着好几个长长的红彤彤的大椒,一个个涨红了脸,炫耀着丰满的身姿。
张成栋顾不得欣赏他的杰作,向北一望两个黑影从地上站了起来提着口袋向北逃窜,他握紧了手中钢管大喝一声:“站住!”
说时迟那时快,张成栋飞快地追了过去:“***,你给我站住!”
两个贼跑得比兔子还快,掀起棚门逃跑。张成栋愤怒地追赶着,脚下被什么东西一绊,扑通一声跌倒在地。
这两个该死的,偷了我东西还下套害我。张成栋心中越想心里越气,残存的睡意早已不见了踪影。
他爬起来抓起摔在一边的节能灯,看了一下没坏还能用,张成栋追出棚外照射,一个黑影摔倒在前方。
“跑啊,你再跑给我看看!”张成栋的节能灯照着蟊贼,钢管对着***抽了两下,“帽子拿下来!”
“别打了,我是二狗啊!”蟊贼鬼哭狼嚎,不住地求饶。
张成栋向蟊贼脸上一照,真是死去二爹家的孙子张二狗,他气不打一处来:“二狗你说,还有一个是谁?不说我打死你!”
“我说我说,是大龙。”
“你胆子跟死头子窝得了,敢偷到老子头上来!二龙你要被我逮到,非扒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
想想死去的二爹,看着他不争气的孙子二狗,张成栋知道逮贼不如放贼的道理:“滚!”
“二爷,我再也不敢了!”
一通发泄后成栋回到大棚内仔细查看,发现还有满满两蛇皮袋辣椒,要是不来看就被这两个龟孙子偷走了。想到这张成栋暗自庆幸,他知道树大招风,从现在开始必须守在棚里。
张成栋从西边大棚出来,想到东边还有一个即刻前去一探究竟。他掀开棚门,用节能灯从南向北仔细地查看起来,两个蟊贼没来得及到这个棚里来。
他俯下身来,手里捧着肉鼓鼓的红辣椒,他待它们就像自己孩子一样,精心地养着它们。
张成栋关了节能灯潜伏在大棚内,全身心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任何一点异常情况他都不放过,看着棚外的天慢慢地有点亮,他估计有凌晨四点钟。大路上传来了声响,那是出去卖东西人忙着赶路了。
“春雾暖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蹲守一夜的张成栋走出棚外自言自语,身上的,羽绒服早已沾上一层水气。他庆幸羽绒服是防水的,不然里头早就湿透了。
张成栋上了六支渠,嘴里打着哈欠,他伸了伸懒腰用手抹了一下脸,望着东边冉冉升起的太阳,他心中更加敞亮,张家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他一边想着一边向家里走去。
张成栋的家紧挨着六支堆,主屋是三间简陋的小瓦房,左边是两间小厨房,右边还有两间。
2001年秋天他有了搞大棚蔬菜的想法,因为辣椒的行情上涨,于是承包了两个棚开始着手长秋大椒。大哥张成梁兽意不干了,早就开始了大棚蔬菜。他买了不少技术性的书籍在家研究,这两年他家的日子一年好似一年,全是因为搞大棚蔬菜,上半年把祖屋翻盖,还预留了楼板,准备加楼房呢。
可自己分家后从祖屋搬了出来,在六支渠边盖了新家,全仗着拖拉机拖拖货赚的钱。两个孩子了,大的是个女孩,小的是个男孩。这一儿一女负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啊。
“腊梅起床了,快起来弄饭了,饿死了。”
“起来了,给儿子穿衣服呢。”
“怎么吃啦?”
“下面条吧。”
实在饥饿难当,张成栋走进厨房开始刷锅做饭。一时间炊烟袅绕点缀着这冬天的早晨。菜心下面,这是他们家早晨基本不变的早饭。水开了打了几个鸡蛋,就等着下面条了。
张成栋在下面烧着火,他老婆风风火火地进了厨房,她头上扎着个鬏。虽然年纪三十五六岁,但是看上却有四五十。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上几道皱纹,不是个讲究人。
锅开了,腊梅揭开锅盖,拿了筒面条就下了起来,不时地用筷子在热气腾腾的锅里搅着面条。
顿时厨房内雾气弥漫,温度都上升了起来。烧着锅,看了一夜晚大棚的他,被蒸得暖和和的。
“你在大棚内蹲了一夜啊?”腊梅一边等锅透一边问道。
“腊梅,幸亏喊我起来,不然两棚红大椒就要被两个贼偷光了。”
“真的?”腊梅拿着毛巾到丈夫身边问,“偷走多少?”
张成栋把晚上发生的事情详详细细讲给老婆听,听了成栋的讲述腊梅说:“真是贼胆包天!那你有没有看清是哪个啊?这下天晚就去南边大棚。”
“没看清楚,这两个贼子跑得太快了。”
面条做好了盛了桌子,腊梅开始催促两个孩子洗漱吃早饭。大女儿今年已经十三了,生她的时候正是秋天,因此取名张金秋。金秋扎着两个马尾辫,人胖乎乎的煞是可爱。
“妈,我小弟还在睡呢,不肯起来。”
“噢?我来看看去。你先刷牙洗脸去。”
儿子张金明,今年才八岁,刚上小学二年级。现在是放假,天又这么冷,所以就由着贪睡一会了。
“汪汪汪……”板凳狗叫了起来。
只听外边有人问,“成栋在家嘛?”
“在家呢?”张成栋站起身来边走边问,“哪个啊?”
“炳强。”
“炳强,吃过啦?”出门一看大椒贩子炳强,连忙请他到西边坐下来。
“成栋这都腊月二十七了,红大椒也能出手了。十四怎样?”
“行情看涨啊,你们卖多少钱一斤?”
“你也做过这生意的,每斤摸块把两块钱。你就见好就收,没日子啦!”
“这样子,我再看看明年最后一天,不行我就卖给你。”
“那就说定了。”
“一言为定!”
“好!那我就不耽误你时间了,等你信了啊?”炳强起身向外。
“行!”
听到炳强这番话,一旁的腊梅喜上眉梢:“十四了,卖吧!”
成栋白了她一眼:“你懂什么?再等等,别瞎操心!”
腊梅知道大事上她没发言权,她懂分寸,也知道自己的男人有主心骨,她信他。
“我出去转转。”成栋跟老婆打了个招呼顺向小闸口走去。
小闸口每天都很热闹,它是张庄情报集散地。
“成栋。” 突然背后有人拍了下他的肩膀,扭头一看是刘振民。
“棚内红大椒能卖啦,你看哪家现在还没卖?”
“出多少?”
“一斤十五,给现钱。”
“暂时不卖,我再等两天。”
“成栋,过了这村没了这店啦。”
成栋头也不回挥了挥手算是再见,径直向闸口走去。首先到两个棚内转了转,把草帘子放下来,让棚内红大椒吸收阳光,等他把两个棚帘子都掀下来时,已经快十点了。
小闸口人声鼎沸,春节的气味越来越浓,吃的、喝的、卖对联挂龙的真是应有尽有,张成栋漫不经心地和贩子们交流。多少人盯着他这两棚红大椒,他一定要等到最佳时机出手。
年内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天又黑了下来。吃过饭张成栋不敢怠慢,赶紧武装整齐到南边看大棚。
公鸡叫了起来,腊月二十八来到了,今天的天气真好。张成栋走出棚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
一望无际田野里白茫茫的,老天居然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太阳挂在了东边暖烘烘的,又没有什么风,不少人家吃过早饭都在外面晒着太阳。望着晶莹剔透的雪后世界,张成栋知道他家的好日子到了。
“成栋好消息!”腊梅从雪地里外边跑进家门。
“涨了,真涨了!”
“说清楚,什么涨了?”
“红大椒,你猜多少钱一斤?”
“多少?”
“十八?我们发了!”
“成栋在家啊?”外面有人高喊,“十八,两个棚我包了!”
“行啊!”乐得合不拢嘴的成栋出了门,“走,带人到田里摘大椒去!”
“走!”炳强搂着成栋向南走去,嘴笑得都合不拢了。
“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小闸口有了这场瑞雪更加热闹起来,回荡着刀郎性感而又富有磁性的声音。
张成栋的第一桶金收获了近两万元,这在当时可真是天文数字的收入啊!
一时间张成栋红辣椒十八的神话传向四面八方。两个棚不到两亩地,除去成本赚了一万多,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张庄村搞蔬菜大棚的人那么多,但是这个记录在大棚蔬菜的历史上绝对是前无古人,这一斤十八块的记录恐怕也是后无来者。
2002年第一场雪,让张成栋收获了搞大棚蔬菜第一桶金,着实让他在村子里风光了一把,既有人由衷地赞叹成栋的魄力,背后又有多少人羡慕忌妒恨啦!
不过这次偶然的成功也帮他做了一个决定,今后发家致富就认定了这条道。
一举成功后的张成栋没有停歇,而是有了更大的野心。他决定明年夏季结束后,到外边的世界去闯一闯。
他留意在外边承包大棚,有哪些优惠条件,一个需要投资多少钱,一季下来除干落尽能赚多少?都做了细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