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桶金
王兰还在熟睡,均匀的呼吸声在安静的清晨格外清晰。
李轻手轻脚地起床,走到院子里打水洗漱。
冰冷的井水泼在脸上,让他彻底清醒。
1975年冬天的清晨,冷得刺骨,但李强的心里却热乎乎的。
他重生己经三天了,逐渐适应了这个贫穷但淳朴的时代。
原主的记忆融合得差不多了,他现在就是1975年的李强,一个想要改变命运的年轻人。
“强子,起这么早?”
王兰披着棉袄走出来,往灶膛里添柴火准备做早饭。
“嗯,想想以后的日子。”
李强蹲在灶前帮妻子生火。
王兰一边和玉米面,一边说:“昨天队长说了,野猪卖了十八块钱,按工分给咱家分了一块五。
我寻思着扯块布,给你做件新棉袄。”
李强心里一酸。
一头百多斤的野猪才卖十八块,他们拼死拼活才分到一块五。
这要是在2023年,一斤野猪肉都能卖七八十。
“兰子,这钱你留着。”
李强说,“棉袄补补还能穿,我想用这钱干点别的。”
王兰疑惑地看着他:“干啥?
可别乱花钱,攒着过年买肉吃。”
李强凑近些,压低声音:“我想做几个捕兽夹子。
后山野兽多,光靠人力太危险。”
王兰手上的动作一顿:“你还要去打猎?
太危险了!”
“放心,我有分寸。”
李强安慰她,“你看昨天不是没事吗?
这大山就是宝库,守着金山要饭吃太傻了。”
王兰还想说什么,但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把话咽了回去。
她感觉丈夫摔了一跤后,像变了个人似的,比以前有主意多了。
吃过早饭,李强去找赵刚。
退伍兵正在院子里劈柴,动作干净利落。
“刚哥,跟你商量个事。”
李强把做捕兽夹的想法说了。
赵刚放下斧头,皱眉想了想:“夹子我会做,但需要好铁。
现在铁器紧缺,得上公社的供销社买,还要工业券。”
李强早有准备,从兜里掏出那珍贵的一块五毛钱:“钱我出,工业券我想办法。”
其实他心里有底。
原主的记忆里,家里还有几张工业券,是王兰省吃俭用攒下来,准备过年扯布用的。
他得说服妻子先拿出来用。
赵刚看着钱,惊讶地说:“强子,你来真的啊?”
“当然。”
李强认真地说,“刚哥,你想一辈子砍柴种地,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吗?”
赵刚沉默了。
他是退伍兵,在部队见过世面,回到这穷山沟,心里也不甘心。
“行!
我跟你干!”
赵刚一拍大腿,“不过得小心点,别让队长知道,现在不让搞副业。”
两人商量好,赵刚负责做夹子,李强负责搞工业券和勘察地形。
李强回家,硬着头皮跟王兰要工业券。
果然,王兰一听就急了。
“那是留着过年给你做新衣裳的!”
王兰眼圈都红了,“你就不能安生过日子吗?”
李强拉着妻子的手,耐心解释:“兰子,你信我一次。
新衣裳晚穿一年没事,但这机会错过了就没了。
等咱们有钱了,我给你买最好的灯芯绒布料。”
王兰看着丈夫,那双眼睛里有一种她从未见过的光芒。
最终,她叹了口气,从箱子底摸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三张工业券。
“给,要是赔了,过年你就穿破棉袄吧。”
王兰把券塞给他,背过身去抹眼泪。
李强心里暖暖的,从背后抱住妻子:“兰子,我保证,这是你最后一次为钱发愁。”
拿到工业券,李强和赵刚立刻去了公社供销社。
所谓的供销社,其实就是三间土坯房,货架上空空荡荡。
“买什么?”
售货员是个胖胖的中年妇女,爱搭不理地问。
“同志,买点铁丝,粗点的。”
李强陪着笑脸递上工业券和钱。
售货员瞥了一眼:“铁丝***,一人最多买两米。”
李强心里骂娘,面上却笑着:“同志,我们是生产队修农具用的,通融通融?”
也许是李强的态度好,也许是“修农具”这个理由正当,售货员最终卖给他们十米铁丝,花了八毛钱和三张工业券。
回去的路上,赵刚心疼地说:“太贵了!
十米铁丝就要八毛钱!”
李强却笑笑:“刚哥,舍得孩子才套得着狼。
这八毛钱,很快就能翻倍赚回来。”
接下来的三天,赵刚展现了他的手艺。
用简单的工具,他把铁丝做成了十个坚固的捕兽夹。
李强则每天往后山跑,勘察野兽的踪迹。
他运用2023年的知识,观察动物的脚印、粪便和行走路线,选择最合适的下夹位置。
“强子,你啥时候懂这些了?”
赵刚惊讶地发现,李强找的地方都是野兽必经之路。
“书上看的。”
李强含糊带过。
其实是在纪录片里学的。
下夹子的那天,两人起了个大早,趁着天色未亮摸进山。
李强选择的地方很隐蔽,既不会误伤村民,又是野兽活动频繁的区域。
“这能行吗?”
赵刚还是有些怀疑。
“等着瞧吧。”
李强信心满满。
他根据动物习性调整了夹子的触发机制,比传统的更灵敏。
第三天清晨,他们去查看夹子。
第一个夹子空了,第二个也空了...赵刚开始叹气。
走到第五个夹子时,两人都愣住了——夹子里有只肥硕的獾子!
“成了!”
赵刚兴奋地冲过去。
獾子己经死了,但皮毛完好。
这年头,獾子肉可以吃,獾子油是治疗烫伤的良药,獾子皮还能卖钱。
“起码二十斤!”
赵刚掂量着,“能卖三西块钱!”
李强却摇摇头:“不卖,有用处。”
他记得公社书记的老婆有老寒腿,听说獾子油治疗效果特别好。
这可是打通关系的好机会。
果然,当李强“偶然”得知书记夫人需要獾子油,主动送上时,书记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小李很能干啊。”
书记拍拍他肩膀,“以后生产队有什么困难,首接来找我。”
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半个月,他们的捕兽夹陆续收获了三只獾子、五只野兔,甚至还夹住了一只狐狸。
李强把肉分给相熟的村民,皮毛攒起来。
他算过,等攒够一批,拿到县里的土产公司,能卖不少钱。
但最重要的是,他用猎物打通了层层关系。
给队长送只野兔,给会计送点獾子肉...很快,他在村里的人缘好了很多。
王兰看着家里渐渐多起来的粮食和日用品,终于相信丈夫不是在胡闹。
“强子,你真是开了窍了。”
晚上,王兰一边缝补衣服一边说。
李强正在灯下规划下一步计划。
捕猎只是原始积累,他要干票大的——种反季节蔬菜。
1975年的冬天,新鲜蔬菜比肉还金贵。
如果他能在冬天种出青菜...“兰子,信我不?”
李强突然问。
王兰抬头,看见丈夫眼里的光,温柔地笑了:“信。”
这一刻,李强知道,他的1975年,真的要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