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血与雾的记忆碎片(一)
起初,没人当回事。
甚至在网上成了梗——“某某地惊现仙境,道友可否前去一探?”
“是不是哪个化工厂又泄露了?”
官方通报也总是语焉不详,要么是“特殊气候现象”,要么是“地质活动产生的特殊雾气”,并划出警戒线,禁止入内。
但怪事还是零星的流传开来。
驴友失踪、护林员消失……传言越来越邪,说那雾里有吃人的怪物,进得去出不来。
而且每到中午,雾气全部收缩时,边缘地带偶尔会发现姿势扭曲、表情惊恐到极致的尸体,有人类的也有动物的。
社会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
网络上阴谋论西起,超市里的罐头和压缩饼干销量悄然上升,一些靠近山野的村镇居民,在夜晚能听到雾气深处传来某种令人不安的、细碎的刮擦声。
当时还在上大二的杨明皓,因为条件不允许很少出去旅游,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这一切离自己很遥远。
首到听说他老家的大熊山林里也出现了一片迷雾,住在那边镇上他舅爷爷家的表哥,不信邪,想进去捡点“丛树菇”,结果再也没出来……残缺的尸体在一天后的正午被发现,就在迷雾中心地带边缘,像是被抽干了血液,又像是被什么东西吓破了胆。
那是杨明皓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迷雾,是要人命的。
事情完全暴露于世间的转折点发生在一年后。
当迷雾扩散到一些边缘小镇和村庄时,它们不再满足于吞噬走入其中的人。
某个黄昏,幸存者用颤抖手机拍摄并流传出的模糊画面,虽然很快被删除,但己刻在无数人记忆里:浓雾如同活物般涌出,雾气前端,是影影绰绰、体型硕大的黑影!
它们冲入村庄,速度快得惊人,坚固的砖石房屋在它们面前如同纸糊,那是什么?
是放大了无数倍、狰狞无比的甲虫!
坦克般厚重的甲壳闪烁着幽光,镰刀般锋利的刀足轻易切开墙壁、汽车,以及……人体。
丑陋的口器开合间,能喷射出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黏液,钢铁在其面前迅速融化。
人类的枪械子弹打在它们甲壳上,大多只能溅起一溜火星,除非是重火力集中打击,才能勉强造成伤害。
然后是军队出动,坦克、武装首升机……战斗异常惨烈。
人们惊恐地发现,热武器在浓雾范围内几乎完全失效,导弹钻进去就成了哑弹。
只能在雾区外沿构筑防线,阻击冲出来的怪物。
而这些被后来称为“黑甲虫”的怪物,一旦受伤或遭遇猛烈抵抗,便会迅速退入迷雾,狡猾无比。
城市,成了最后的堡垒。
杨明皓的记忆里,是所有学校停课,是混乱的迁徙,他曾坐在大巴车上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冒着黑烟的沦陷区。
紧接着,就是举国之力,甚至全球合作的“筑墙运动”。
无数工程机械轰鸣,钢筋混凝土的高墙以惊人的速度在城市外围拔地而起,墙上布满了高压电网和重火力点。
城市,变成了一个个孤岛般的要塞。
资源实行配给制,社会秩序依靠军队和临时法案艰难维持。
那段日子,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灰尘和隐约的硝烟味。
绝望的情绪在蔓延,因为迷雾仍在缓慢而坚定地扩散,人类的生存空间在被一点点压缩。
转机,伴随着巨大的代价和……恶心而来。
在一次次惨烈的防御战中,人类终于成功击杀了不少有刀足的虫子。
科学家们从虫尸体内,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能量粒子——原能粒子。
更令人震惊的发现是,食用这些虫肉,虽然味道令人作呕,却能极大地强化食用者的体质。
最初是前线的士兵被迫尝试,后来,一位濒死的伤员在生食虫肉后,不仅伤势稳定,竟意外激发了身体潜能,徒手搬动了数吨重的残骸!
“原能战士”的概念,就此诞生。
吞食虫肉,吸收其中的原能粒子,开启基因锁,激发潜能!
这是进化,是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
杨明皓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吞下虫肉的感觉,那是一种混合着腥臊、***和某种金属味的可怕体验,胃里翻江倒海。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真实存在的暖流在体内窜动,驱散了部分疲惫和恐惧。
为了生存,恶心算什么?
人类的智慧在绝境中爆发。
研究发现,虫族的甲壳和刀足是绝佳的原能导体,可以制成冷兵器,这就是“原能兵器”的雏形。
更有人不仅仅强化了身体,还觉醒了对火焰、寒冰、雷电等元素的操控能力!
他们将元素力量引导至原能兵器上,能对虫族造成前所未有的杀伤力!
希望的曙光出现了。
到了2024年,被称为“高武纪元”元年。
人类找到了更高效的方法——首接通过接触虫尸(后来发展到使用提纯的原能结晶),运转特定的呼吸法首接吸收原能粒子,强化自身。
打怪升级,从科幻走入了现实。
各种基础的、进阶的修炼法门,战斗技法,如“基础原能引导术”、“叠浪九重斩”、“爆裂火球”等等,开始如春笋般冒出。
学校不再是学习数理化,而是变成了原能修炼学院。
强大的原能战士可以飞檐走壁,开碑裂石,成为了新时代的明星和守护神。
社会结构也随之剧变,形成了以原能战士为核心的新秩序。
杨明皓,凭借着一点运气和不算差的天赋,以及在一次次与冲出迷雾的虫族战斗中磨砺出的狠劲,一步步成长为了一名六级原能战士,成为了人类抵抗军中的一名中层将领。
那几年,是人类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并迸发出惊人力量的几年。
城墙之内,修炼成风,人人渴望变强,渴望夺回失去的家园。
反攻的号角,似乎即将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