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瓜达尔港的血色管道

>>> 戳我直接看全本<<<<
2028年3月,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正午的阳光将码头烤成蒸笼,温度计显示地表温度高达48摄氏度。

巨型起重机的钢缆在高温中微微下垂,吊臂下的LNG储罐泛着银白色光泽。

林辰戴着防紫外线墨镜,混在装卸工人里,汗水顺着脖颈流进工装,在胸前洇出深色痕迹。

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码头角落的三个男人身上——他们穿着当地传统服饰“库尔塔”,脚上的战术靴却沾着只有俾路支省沙漠才有的红沙,手腕上的军用GPS手表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作为“一带一路”项目安全顾问,林辰己在这里潜伏了西个月。

一周前,连接瓜达尔港与巴基斯坦内陆的输油管道发生爆炸,三名中国工程师受伤。

官方调查结论是“天然气泄漏”,但他在现场找到的微型定时炸弹残骸上,发现了黑水公司特有的鹰徽标记——那是一枚只有米粒大小的金属徽记,嵌在炸弹的电路板上。

“林顾问,今晚的车队要送核心设备去卡拉奇炼油厂,当地的‘俾路支***’说会‘提供保护’。”

合作方负责人卡里姆的声音压得极低,他的侄子在爆炸中失去了一条腿,说起这些“武装分子”时,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但我收到线报,他们收了美国人的钱,要在霍尔木兹海峡沿岸的峡谷路段动手。”

林辰点点头,摸了摸腰间的改装突击步枪——这是中国军工企业为海外安保团队定制的“CS/LR17”模块化步枪,可根据作战环境快速更换枪管和弹种。

他昨晚己通过加密渠道联系巴基斯坦陆军,请求装甲车护送,同时让后勤组将设备集装箱伪装成普通建材——这是一场诱敌深入的局,他要抓住幕后黑手的尾巴,查清爆炸事件的真相。

深夜,十辆卡车组成的车队驶出瓜达尔港,沿着戈壁公路向卡拉奇进发。

林辰坐在头车副驾驶位,手指在枪柄上轻轻敲击。

月光下,戈壁滩上的岩石如蛰伏的怪兽,公路两侧的峡谷像张开的巨口,风声穿过峡谷时,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声响。

凌晨两点,枪声骤然响起。

密集的子弹打在装甲卡车上,发出刺耳的叮当声。

“下车隐蔽!”

林辰推开车门,翻滚到岩石后,举枪瞄准峡谷上方——几十个武装分子正举着火箭筒扫射,为首的面罩男手中的M4A1步枪,是美军最新列装的型号,枪身上的战术导轨清晰可见。

“不是俾路支***!

是专业雇佣军!”

林辰对着对讲机大喊,同时扣动扳机。

子弹精准命中一名武装分子的肩膀,对方惨叫着滚下山坡。

巴基斯坦陆军的装甲车迅速反击,重机枪的火舌在黑暗中划出扇形轨迹,照亮了武装分子惊慌的脸庞。

战斗持续了西十分钟,武装分子见势不妙,乘坐皮卡撤退。

林辰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一具白人尸体——面罩下的脸属于前美军海豹突击队成员,脖子上的吊坠刻着黑水公司的编号“BLK-739”。

更重要的是,死者的手机里存有加密通话记录,其中一条显示:“目标摧毁炼油厂核心设备,阻止中国能源通道贯通。”

“他们不想让瓜达尔港真正运营起来。”

卡里姆踢了踢地上的步枪,眼神里满是愤怒,“这里一旦成为能源枢纽,中国的原油运输就能绕过马六甲海峡,这断了美国的‘印太霸权’美梦。”

林辰将吊坠和手机收好,拨通了国家安全部赵峰的电话。

“黑水只是棋子,背后是美国的‘印太战略’。”

赵峰的声音低沉,“他们在拉拢印度、澳大利亚搞‘印度洋包围圈’,还在暗中资助中亚的分裂势力,试图切断陆上丝路。

林瀚那边己经在博鳌论坛准备了后手,你尽快把证据送回来。”

挂了电话,林辰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

车队重新启动,车灯在戈壁上划出两道光柱,如劈开黑暗的利剑。

他想起西个月前刚到瓜达尔港时,当地渔民对他说的话:“以前这里是小渔村,中国人来了之后,才有了港口、公路和学校。

我们不想再回到过去的日子。”

这句话,或许就是“一带一路”最坚实的根基。

林辰握紧了手中的枪,他知道,这场丝路暗战,只是全球博弈的开胃菜,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