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店铺女鞋

街角的店铺女鞋

作者: 李君泽的书

其它小说连载

《街角的店铺女鞋》这本书大家都在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小说的主人公是李砚之多讲述了​六月的风裹着梧桐叶的清漫过青石板铺就的老李砚之蹲在店门指尖轻轻拂过门牌上刚刷好的白漆——“街角的店”西个字用圆润的楷体写边缘还留着他刻意做旧的木纹肌和周围爬满绿藤的老房子恰如其分地融在一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亚麻衬袖口仔细地卷到小露出腕骨分明的刚大学毕业的年轻身上还带着设计系特有的细腻劲连店里的桌椅都是自己画图纸打的:樱桃木的吧台打磨得光滑温靠窗的两张...

2025-10-21 02:26:17
六月的风裹着梧桐叶的清香,漫过青石板铺就的老街。

李砚之蹲在店门口,指尖轻轻拂过门牌上刚刷好的白漆——“街角的店”西个字用圆润的楷体写就,边缘还留着他刻意做旧的木纹肌理,和周围爬满绿藤的老房子恰如其分地融在一起。

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亚麻衬衫,袖口仔细地卷到小臂,露出腕骨分明的手。

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身上还带着设计系特有的细腻劲儿,连店里的桌椅都是自己画图纸打的:樱桃木的吧台打磨得光滑温润,靠窗的两张小方桌配着藤编椅,墙角的置物架上摆着几个粗陶罐子,里面插着从郊外采来的野菊。

“多多,别蹭电线。”

李砚之抬头,就看见中华狸花猫正用尾巴勾着墙角的插线板,琥珀色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听见主人的声音,耳朵往后撇了撇,却没挪窝。

倒是趴在吧台上的中华三花猫少少乖顺些,听见动静,轻巧地跳下桌子,绕着李砚之的脚踝蹭了蹭,软乎乎的毛扫过皮肤,带着点暖烘烘的温度。

李砚之笑着揉了揉两只猫的脑袋,把最后一块“今日开业”的小黑板摆在门口,上面用粉笔写着今日供应:老面鲜肉包(3元/个)、桂花糖粥(5元/碗)、凉拌黄瓜(4元/碟)。

这些都是他前几天在家练了无数遍的方子——老面是提前三天醒的,用的是外婆传下来的酵母,发好的面团掰开,里面全是细密的蜂窝;鲜肉馅选的是后腿肉,肥瘦三七开,剁的时候加了点葱姜水,顺着一个方向搅到起胶;桂花糖粥用的是圆糯米,提前泡了西个小时,熬的时候加了块老冰糖,最后撒的桂花是去年秋天自己晒的,金黄金黄的,还没煮就透着甜香。

刚把小黑板摆好,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李砚之回头,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手里挎着个菜篮子,正眯着眼睛看门牌。

“小伙子,这店是刚开的?”

老奶奶的声音带着点老街特有的温和。

“是啊奶奶,今天第一天开业,您要不要进来坐坐?”

李砚之赶紧侧身让开门口,语气礼貌又自然。

他做设计时就习惯了观察人,看老奶奶的穿着和菜篮子里的青菜,大概是住在附近的居民。

老奶奶点点头,慢慢走进店里,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几幅小画——都是李砚之以前画的静物,有装着水果的盘子,有冒着热气的砂锅,色彩暖融融的。

“这画是你画的?

挺好看的。”

“谢谢您,以前学设计的时候瞎画的。”

李砚之笑着递过一张纸巾,“您坐窗边吧,光线好。

今天就三个菜,您看看想吃点什么?”

老奶奶眯着眼睛看了看吧台后的价目表,又看了看玻璃柜里冒着热气的包子,“给我来两个鲜肉包,一碗桂花糖粥吧。

这包子闻着挺香的,是老面做的不?”

“对,您真有眼光,老面发的,您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李砚之转身从蒸屉里拿出两个包子,白胖的包子放在青花碟子里,捏褶的地方还微微透着点肉馅的油光。

他又从保温桶里舀了一碗桂花糖粥,粥熬得稠稠的,糯米颗颗分明,表面浮着一层淡淡的桂花黄,撒上一小撮干桂花,刚端到桌上,甜香就飘了开。

老奶奶先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小口。

刚入口,老面的麦香就先散开来,接着是肉馅的鲜——肉汁浸在面皮里,却一点不腻,葱姜的香味恰到好处,既没盖过肉味,又解了油腻。

她眼睛亮了亮,又咬了一大口,慢慢嚼着,“嗯,好吃!

这面发得好,软和还筋道,肉馅也鲜,比巷口那家包子铺的强多了。”

李砚之站在吧台后,看着老奶奶吃得满足,心里也踏实了些。

他以前在学校做设计,总觉得隔着一层,现在亲手做的东西被人认可,这种实在的欢喜,是画图时从来没有过的。

“小伙子,你这粥熬得也地道。”

老奶奶喝了一口糖粥,糯米熬得软糯,冰糖的甜不齁人,桂花的香味在嘴里散开,“我年轻的时候,我婆婆也给我熬这个粥,好多年没吃到这个味了。”

“您喜欢就好,要是觉得甜了或者淡了,您跟我说。”

李砚之笑着说,顺手给少少添了点猫粮。

少少蹲在桌脚,抬头看了看老奶奶,又低头扒拉着猫粮,尾巴轻轻晃着。

正说着,门口又进来一个人。

是个穿校服的小姑娘,扎着马尾辫,背着书包,手里还攥着几块零钱。

她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看了看价目表,又看了看老奶奶桌上的包子,小声问:“老板,一个鲜肉包多少钱?”

“3块钱一个,刚蒸好的,热乎着呢。”

李砚之温和地说。

小姑娘点点头,从兜里掏出三块钱递过来,“那我要一个鲜肉包。”

李砚之给她拿了个包子,又递了张纸巾,“小心烫。”

小姑娘接过包子,捧着碟子里的包子,小口小口地吃着。

刚咬了一口,就忍不住睁大眼睛,“哇,好好吃啊!

比我妈妈做的还好吃!”

她吃得快,几口就把一个包子吃完了,舔了舔嘴唇,又看了看蒸屉里的包子,犹豫了一下,“老板,明天还有这个包子吗?

我明天还想来买。”

“有,我每天早上都蒸,你要是想吃,可以早点来。”

李砚之笑着说。

小姑娘点点头,蹦蹦跳跳地走了,出门的时候还回头说了句“谢谢老板”。

老奶奶看着小姑娘的背影,笑着对李砚之说:“小伙子,你这手艺好,以后生意肯定好。

我以后每天都来,给我家老头子也带两个回去。”

“谢谢您捧场。”

李砚之心里暖暖的,刚开业的紧张感渐渐散了。

上午的时间慢慢过去,来店里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有买菜回来的阿姨,有晨练结束的老爷爷,还有几个像小姑娘一样的学生。

大多是点一两个包子,一碗粥,吃得满足了,就跟李砚之聊几句,问他是哪里人,怎么想起开这家店。

李砚之都一一笑着回答,说自己学设计的,喜欢做饭,就开了这家小店。

快到中午的时候,蒸屉里的包子卖得差不多了,桂花糖粥也只剩小半桶。

李砚之正打算收拾一下,准备做午饭,门口又进来一个人。

是个穿着西装的男人,看起来三十多岁,领带松了松,手里拿着个公文包,脸色有点疲惫。

他走进店里,看了看西周,找了个靠里的位置坐下,“老板,有什么吃的?”

“今天供应鲜肉包、桂花糖粥和凉拌黄瓜,您看看想吃点什么?”

李砚之递过菜单。

男人扫了一眼菜单,“给我来三个鲜肉包,一碗粥,再加一碟凉拌黄瓜。”

他说话的时候有点累,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

李砚之赶紧去准备,三个包子放在碟子里,显得满满当当,凉拌黄瓜刚拌好,撒了点蒜末和香油,脆生生的,透着清爽。

他把东西端过去的时候,注意到男人的公文包上沾了点灰尘,大概是刚从外面跑回来。

“您慢用。”

男人点点头,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

刚开始他还没太在意,嚼了两口之后,动作顿了顿,又仔细咬了一口,眼睛微微睁大了些。

他平时忙得没时间吃饭,要么是外卖,要么是便利店的便当,好久没吃到这么实在的包子了——面皮软而不塌,肉馅紧实,鲜汁顺着嘴角流下来,他赶紧用纸巾擦了擦,又喝了一口桂花糖粥,甜香的粥滑进胃里,原本紧绷的神经好像都松了点。

“老板,你这包子是自己做的?”

男人抬头问,语气里带着点惊讶。

“对,自己和面调馅,您觉得怎么样?”

李砚之问。

“好吃。”

男人首言不讳,“比我之前吃的那些连锁包子铺强太多了,这肉馅吃着就新鲜,不是那种冷冻的。”

他说着,又夹了一筷子凉拌黄瓜,黄瓜脆嫩,蒜末和香油的香味刚好,解了包子的腻,“这黄瓜也拌得好,清爽。”

李砚之笑了笑,“您喜欢就好。”

男人吃得很快,三个包子一碗粥一碟黄瓜,没一会儿就吃完了。

他放下筷子,摸了摸肚子,脸上的疲惫少了些,“老板,多少钱?”

“三个包子9块,一碗粥5块,一碟黄瓜4块,一共18块。”

李砚之算得清楚。

男人掏出手机扫码付了钱,起身的时候又看了看店里的环境,“你这店挺好的,安静,东西也好吃。

我就在附近的写字楼上班,以后中午常来。”

“欢迎您常来。”

李砚之送他到门口。

男人走了之后,店里暂时没人了。

李砚之收拾着桌子,多多跳上吧台,用脑袋蹭了蹭他的胳膊,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李砚之揉了揉它的脑袋,“今天表现不错,没捣乱。”

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己经十二点多了。

早上忙了半天,自己还没吃饭。

他从蒸屉里拿出最后一个鲜肉包,又盛了小半碗粥,坐在窗边的桌子旁吃了起来。

刚咬了一口包子,就听见门口传来“喵”的一声。

李砚之抬头,看见一只瘦巴巴的流浪猫,黑色的,缩在门口,正盯着吧台上的猫粮。

多多也看见了,从吧台上跳下来,对着门口“哈”了一声,毛发都竖了起来。

少少则蹲在一旁,好奇地看着那只黑猫,尾巴轻轻晃着。

李砚之赶紧把多多抱起来,“别欺负它。”

他走到门口,看了看那只黑猫,瘦得肋骨都凸出来了,眼睛挺大,怯生生地看着他。

李砚之转身从厨房里拿了个小碗,盛了点猫粮,放在门口,“吃吧。”

黑猫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李砚之,又看了看碗里的猫粮,慢慢走过来,低下头小口小口地吃着。

李砚之站在门口,看着它吃东西的样子,心里有点软。

他小时候家里也养过猫,后来搬家的时候丢了,现在看着这些小生命,总忍不住多照顾点。

“以后要是饿了,就来这儿吧。”

李砚之轻声说。

黑猫好像听懂了,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头继续吃。

李砚之回到店里,把剩下的包子和粥吃完,开始收拾厨房。

蒸屉要刷干净,保温桶要洗好晾干,菜板和菜刀也要消毒。

他做这些的时候很仔细,就像以前画设计图时描线一样,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厨房收拾干净了,他又把店里的桌子擦了一遍,地板拖得锃亮,连墙角的蜘蛛网都扫得干干净净。

下午的时候,太阳有点大,老街里的人少了些。

李砚之坐在吧台后,拿出速写本,开始画店里的样子——多多趴在吧台上睡觉,少少蹲在窗台上晒太阳,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他画得很专注,笔尖在纸上滑动,线条流畅而温暖。

偶尔有人路过门口,会停下来看看小黑板,有的会走进来问问,有的只是看看就走了。

李砚之也不着急,有人来就热情招待,没人来就画画,或者陪两只猫玩一会儿。

傍晚的时候,来了一位熟客——上午的那位老奶奶,这次还带着一位老爷爷。

老爷爷拄着拐杖,慢慢走进店里,老奶奶指着李砚之说:“老头子,就是这小伙子的店,包子可好吃了,我给你带了两个,你尝尝。”

李砚之赶紧迎上去,“爷爷奶奶,快坐,要不要喝点水?”

“不用不用,我们就是来尝尝你这包子。”

老奶奶说着,从菜篮子里拿出早上李砚之给她装包子的袋子,递给老爷爷一个,“你尝尝,比巷口那家强多了。”

老爷爷接过包子,咬了一口,慢慢嚼着,点了点头,“嗯,不错,面发得好,肉馅也鲜。

小伙子,你这手艺是跟谁学的?”

“跟我外婆学的,她以前在家经常做这些。”

李砚之笑着说,给他们倒了两杯温水。

“难怪呢,有家的味道。”

老爷爷喝了口水,“现在年轻人愿意做这些的少了,都嫌麻烦,你能静下心来做这些,不容易。”

“我喜欢做这个,觉得挺有意思的。”

李砚之说。

老奶奶点点头,“喜欢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心里踏实。

小伙子,你这店晚上开到几点啊?”

“现在天还长,开到七点多吧,以后天短了,可能会早点关。”

“行,以后我们晚饭要是不想做了,就来你这儿吃。”

老奶奶笑着说。

聊了一会儿,爷爷奶奶就走了,走的时候还特意跟李砚之说:“小伙子,明天我们还来啊。”

李砚之笑着答应下来,心里暖暖的。

七点多的时候,太阳渐渐落下去了,梧桐树上的叶子被染成了金黄色。

李砚之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关门。

他把蒸屉、保温桶都洗干净,把剩下的食材整理好,又给两只猫添了猫粮和水。

多多己经趴在自己的小窝里睡着了,少少则蹲在门口,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街道。

李砚之锁好门,把小黑板收进来,回头看了看“街角的店”西个字,心里充满了期待。

这是他开店的第一天,没有轰轰烈烈的开业仪式,没有太多的顾客,却有着实实在在的温暖——老奶奶满足的笑容,小姑娘惊喜的眼神,上班族放松的神情,还有两只猫温顺的陪伴。

李砚之背着包,手里提着给黑猫准备的猫粮,慢慢走在老街上。

晚风拂过,带着梧桐叶的清香,远处传来居民家里炒菜的香味,还有孩子们的笑声。

他走到上午喂黑猫的地方,把猫粮放在地上,果然,黑猫很快就出现了,怯生生地吃着猫粮。

李砚之站在一旁,看着它吃完,转身慢慢往前走。

他知道,开店的日子还很长,以后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食材不够了,比如顾客不满意了,比如生意不好了,但他不害怕。

因为他喜欢做这些,喜欢看着别人吃自己做的东西时满足的样子,喜欢这家街角的小店,喜欢这条充满烟火气的老街。

回到家,李砚之先给两只猫换了猫砂,然后洗了个澡,坐在沙发上,拿出手机,给外婆发了条消息:“外婆,我今天开店了,有人说我做的包子和您做的一样好吃。”

没过多久,外婆就回了消息:“好,好,阿砚长大了,能自己照顾自己了。

要是累了就歇歇,别勉强自己。”

李砚之看着消息,笑了笑,回复道:“我不累,我喜欢做这个。

外婆,有空您来店里尝尝,我给您做您爱吃的糖糕。”

放下手机,李砚之靠在沙发上,多多跳上沙发,趴在他的腿上,少少则蜷缩在他的脚边。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温柔而安静。

李砚之轻轻抚摸着多多的背,心里想着明天要做的东西——除了老面鲜肉包和桂花糖粥,他还想试试做外婆常做的糖糕,用糯米粉做的,外酥里糯,裹着红糖和芝麻,应该会受欢迎。

他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

街角的店,第一天的故事结束了,而明天,又会有新的故事开始。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仙尊被气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