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衣护卫先一步进门,轻声道:“林姑娘,我家公子来拆线了。”
林薇刚将晒干的草药归置好,转身便见萧彻立在门内。
他换了身月白锦袍,腰间只系着简单的玉带,脸色虽仍有些淡,却比上次多了几分神采。
见林薇看来,他眼底掠过一丝浅笑意:“姑娘说七日拆线,我可没误了时辰。”
王婆婆笑着搬来竹凳,林薇取出煮沸过的骨针与干净麻布,又将一小瓷瓶烈酒放在案上。
“拆线时会有些痒,公子忍忍便好。”
她指尖捏着麻线一端,动作轻得像捻着一片云。
萧彻目光落在她垂着的眼睫上,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阴影,竟让他忘了说话。
首到麻线轻轻抽出,他才低声问:“姑娘的‘家传手法’,倒比太医院的医官还细致。
先前听你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莫非是孙思邈先生的传人?”
林薇手一顿,随即笑道:“只是偶然读过几本医书,哪敢称传人。”
她怕多说露馅,赶紧转移话题,“公子伤口愈合得不错,再养几日便能如常行动了。”
话音刚落,巷口突然传来哭喊声。
一个妇人抱着三岁孩童冲进药铺,膝盖在青石板上磕出红痕也不顾:“婆婆!
林姑娘!
救救我的孩儿!”
那孩子面色潮红,嘴唇发紫,呼吸急促得像破了的风箱。
王婆婆摸了摸孩子额头,急得首跺脚:“是高热惊厥!
寻常汤药怕是来不及了!”
林薇心头一紧,立刻道:“快把孩子平放,解开领口!”
她摸向急救包,却想起碘伏棉签对惊厥无用,转而对萧彻道:“萧公子,能否借些冰块?
要快!”
萧彻二话不说,对护卫道:“去马车上取冰鉴来!”
又上前扶住那慌乱的妇人,沉声道:“莫慌,林姑娘能救孩子。”
冰鉴送来时,孩子己开始抽搐。
林薇用干净麻布裹住冰块,敷在孩子额头与颈侧,又用手指掐住孩子人中,同时轻声安抚:“别怕,很快就好了。”
她记得现代急救中,物理降温对高热惊厥最是紧要,只是唐代没有体温计,只能凭手感调整冰袋位置。
萧彻站在一旁,看着她有条不紊的模样,眼底的欣赏又深了几分。
见妇人哭得浑身发抖,他还递过一方锦帕,低声宽慰:“看林姑娘的手法,定能稳住孩子。”
约莫一炷香后,孩子的抽搐渐渐停了,呼吸也平缓下来。
妇人抱着孩子哭着道谢,林薇却没松气,叮嘱道:“这几日要多喂温水,若再发热,立刻来寻我。”
待妇人走后,药铺里静了片刻。
萧彻看着案上残留的冰渍,忽然道:“林姑娘若不嫌弃,我府中尚有些西域来的药材,或许能帮上姑娘。”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明日我让人送来,顺便…… 想请姑娘去我府中看看,那里有几卷孤本医书,或许姑娘会感兴趣。”
林薇捏着衣角,心头泛起一阵暖意。
她望着萧彻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窗外渐升的日头,终于点头:“那便多谢萧公子了。”
萧彻闻言,眼底的笑意更明了,像揉进了晨光。
王婆婆在一旁偷偷笑,递了个眼色给林薇。
林薇脸颊微热,转身去收拾案上的工具,指尖却不小心碰到了萧彻放在案边的手。
两人同时一顿,又飞快收回手。
空气中似有淡淡的药香与锦缎的熏香缠在一起,像这长安的晨光,温柔得让人不愿打破。
暮色降临时,林薇站在药铺窗前,看着巷口萧彻马车离去的方向。
月光又洒在了急救包上,只是这次,青铜镜的冷光里,似乎多了几分暖意。
她摸了摸贴身的玉佩,忽然觉得,这盛唐的日子,好像越来越值得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