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特拉布宗的钢铁绞肉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高原烽火:伊朗腹地的核影与绞杀第一章:特拉布宗的钢铁绞肉机特拉布宗的山地被炮火犁成了焦土,海拔三千米的山脊线上,土耳其制造的“阿尔泰”坦克正顶着硝烟冲锋,履带碾过库尔德武装布设的反坦克地雷,爆炸的火光在雪线之上炸开一朵朵蘑菇云。

哈桑·卡里米少校趴在一块岩石后,AK-15的枪管上凝结着冰碴,瞄准镜里的十字准星死死咬住领头坦克的炮塔——那是敌军的指挥车,车长正探出身子用望远镜观察,暴露在凛冽的山风中。

“等我的信号。”

哈桑对着喉麦低语,手指扣在扳机上。

他身后的二十名伊朗革命卫队士兵呈扇形散开,每个人的防寒服上都印着红色的“圣城旅”徽章,背包里除了弹药,还塞着半块馕和一壶浓茶——这是他们在山地坚守三天的全部给养。

山脚下的平原上,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的“悍马”车队正试图迂回,车上的12.7毫米重机枪对着山脊线疯狂扫射,子弹打在岩石上迸出火星。

哈桑看了眼腕表,距离伊朗空军的“雷电”战斗机抵达还有七分钟,而他们必须守住这处山脊,否则敌军的坦克群将首接冲进大不里士的后勤基地。

“左翼小组,扔烟雾弹!”

哈桑嘶吼着,自己率先扣动扳机。

子弹穿透“阿尔泰”坦克的观察窗,车长的望远镜应声落地。

紧接着,三名士兵扛着RPG-7跃出掩体,火箭弹拖着尾焰命中坦克侧面的反应装甲,虽然没能击穿主装甲,却让坦克的行进路线出现了偏差。

“就是现在!”

哈桑带领主力冲下斜坡,AK-15的枪声与士兵的呐喊在山谷里回荡。

他看见一名年轻士兵被坦克炮的冲击波掀飞,却咬着牙爬起来继续射击——那是刚从德黑兰大学入伍的学生,脸上还带着稚气,胸前的全家福被鲜血染红了一角。

激战中,哈桑的左臂被弹片划伤,血顺着袖口滴在结冰的地面上,瞬间冻成了冰晶。

他抓起雪块按住伤口,余光瞥见一辆“阿尔泰”坦克正在调整炮口,炮管首指他们的掩体。

“散开!”

他推开身边的通讯兵,自己却被炮弹的气浪掀翻,撞在岩壁上晕了过去。

再次睁眼时,刺鼻的航空煤油味呛得他咳嗽。

伊朗空军的“雷电”战机正低空掠过山脊,航弹精准地砸在坦克群里,爆炸的冲击波将冻土掀起数米高。

幸存的士兵们正用刺刀清理残敌,哈桑挣扎着爬起来,看见那名学生士兵正用最后一口气往坦克履带里塞手榴弹,轰然巨响中,坦克的履带彻底报废。

“守住了……”哈桑喃喃自语,瘫坐在雪地里,看着远处大不里士的方向——那里的烟囱还在冒烟,说明后勤基地安然无恙。

第二章:大不里士的核影惊魂大不里士的工业区被铁丝网圈成了堡垒,伊朗原子能组织的科学家们正将最后一批浓缩铀转移进地下掩体。

***·礼萨博士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不断逼近的美军F-35战机群,手指在核按钮的保护罩上悬停——那是伊朗的“最后威慑”,一枚当量十万吨的战术核弹,目标锁定在特拉布宗的敌军集结点。

“将军,美军己经突破防空网!”

通讯兵的声音带着哭腔,雷达屏幕上的绿点正以超音速逼近,“‘霍尔木兹’防空系统拦截失败!”

礼萨博士深吸一口气,掀开保护罩,指尖触到冰冷的按钮。

窗外,伊朗陆军的T-72坦克正沿着公路集结,准备进行巷战;民兵们扛着机枪守在街角,把古兰经绑在枪托上祈祷。

他想起总统的命令:“若工业区失守,不惜一切代价销毁核材料。”

就在这时,屏幕上的绿点突然乱了阵脚——土耳其军队与库尔德武装在美军后方爆发了冲突,起因是争夺一处油料库。

礼萨博士愣住了,随即冷笑:“真是一群喂不熟的狼。”

他收回手,重新盖上保护罩,“通知防空部队,集中火力打美军的领头机!”

城外的平原上,美军M1A2主战坦克正碾过伊朗军队的战壕,车长用热成像仪搜索目标时,突然发现侧翼出现了库尔德武装的皮卡车队。

“他们疯了?

敢打我们?”

车长骂着,调转炮口轰击皮卡,却给了伊朗坦克喘息之机——三辆T-72从侧后方冲出,火箭弹精准命中M1A2的尾部发动机。

混乱中,哈桑带领的残部赶到了。

他们拖着伤员,沿着灌溉渠潜行,突然从水渠里跃出,用炸药包炸毁了美军的油料车。

火焰冲天而起,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也让F-35失去了空中加油的坐标。

“礼萨博士,美军撤退了!”

通讯兵兴奋地大喊,屏幕上的绿点正在掉头。

礼萨博士看着窗外的火光,拿起电话:“给特拉布宗的哈桑少校传令,让他死守山脊,我派‘波斯豹’坦克营支援他们。”

放下电话,他走到窗边,看着地下掩体的入口缓缓关闭——那枚核弹终究没有出鞘,但他知道,只要战火不停,这枚“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永远悬在头顶。

第三章:山地平原的拉锯与抉择特拉布宗的硝烟尚未散尽,土耳其军队与美军的冲突己经蔓延到平原。

库尔德武装趁机占领了油料库,用缴获的“陶式”导弹伏击了土耳其的补给车队;伊朗军队则兵分两路,一路增援大不里士,一路夺回被美军占领的发电站。

哈桑坐在篝火旁包扎伤口,看着士兵们分食那半块馕。

一名老兵用刺刀挑起烤得半熟的野山羊,油脂滴在火里滋滋作响:“少校,听说大不里士差点扔了核弹?”

哈桑沉默着点头。

他见过两伊战争时的化学武器,却无法想象核弹爆炸的景象——那道撕裂天空的强光,会把山地、平原、城镇都变成焦土,连雪都会融化成沸腾的岩浆。

“我们守住这里,就是为了不让那东西炸响。”

哈桑把烤好的羊肉递给那名学生士兵的弟弟——男孩才十三岁,抱着哥哥染血的全家福,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仇恨。

深夜,美军的侦察机掠过天空,红外探头扫过山谷,却没能发现隐藏在岩缝里的伊朗士兵。

哈桑看着侦察机的尾焰,突然明白这场战争的关键:不是谁的坦克更硬,谁的核弹当量更大,而是谁能守住人心——那些为了家园拿起枪的农民,为了亲人冲向坦克的学生,为了信仰祈祷的民兵,才是这片土地上最坚硬的防线。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特拉布宗的山脊上时,哈桑收到了礼萨博士的电报:“美军与土耳其达成停火,正撤离伊朗境内。”

他站起身,看着远处平原上缓缓驶离的军车,突然笑了——那些带着核弹来的势力,终究没能赢过这片土地上的人。

士兵们欢呼着拥抱在一起,哈桑却走向那名十三岁的男孩,把哥哥的AK-15递给他:“会用吗?”

男孩点头,举起枪,枪口稳稳地指向天空。

哈桑知道,战火或许还会再来,但只要这些握着枪的手不松开,只要大不里士的烟囱还在冒烟,这片山地与平原间的土地,就永远不会屈服。

而那枚未曾出鞘的核弹,将永远作为警示,提醒着所有人:真正的胜利,从不需要用毁灭来证明。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