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琉璃盏碎,智计初显盛岚王朝,仲夏夜。 皇宫内苑,
为迎西域使臣而设的宫宴正值***,金碧辉煌的殿宇内觥筹交错,丝竹管弦之音袅袅不绝,
舞姬水袖翻飞,一派盛世华章。殿外回廊,阴影处却潜藏着无声的波澜。
一名负责呈送贡品的小宫女,手捧那只价值连城、莹润剔透的“月影琉璃盏”,步履匆匆,
心弦紧绷。就在她即将踏入殿门的刹那,暗处一只脚悄无声息地伸出—— “哐啷——!
” 清脆欲裂的声响,如同冰凌坠地,骤然切断了殿内的喧闹。琉璃盏碎片四溅开来,
如同碎裂的星辰,映照着小宫女瞬间血色尽失的脸庞,以及周遭死一般的寂静。
御前总管太监李德胜连滚带爬地冲出来,看到地上那摊璀璨的“残骸”,眼前一黑,
几乎晕厥,尖利的嗓音带着哭腔:“哎哟喂!作死的奴才!这可是西域进献的国礼,
陛下亲点了要在宴上示人的!你、你你有几颗脑袋够砍?!” 那闯祸的宫女早已瘫软如泥,
涕泪交加,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人群如潮水般退开,唯恐沾染晦气。外围,
一个穿着最低等杂役服色的清瘦身影,却逆着人流,目光沉静地落在那些碎片上。
她是叶明语,入宫不久,分配在司宝司做些清洗打扫的粗活。此刻,她脑中飞速运转。
那琉璃盏的纹理、厚度,以及碎裂的走向……她忆起家中未败落时,
父亲书房里那本孤本《金石补缀录》…… 就在李德胜颤抖着手指,
欲下令将人拖下去严办之时,叶明语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清越的声音在压抑的寂静中格外清晰:“李总管,奴婢或有一法,或可挽回一二。
”所有的目光,惊疑的、不屑的、看戏的,瞬间聚焦在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宫女身上。 “你?
”李德胜眯起眼,上下打量她,满是怀疑,“你能有何法?
莫非能凭空变出一个完好无损的不成?”叶明语不卑不亢,语调平稳:“奴婢不敢妄言。
只是曾于古籍中览得,前朝有匠人擅‘金缮’之术。取生漆调和金粉,
顺着器物破裂的纹理细细描绘勾勒,非但能使其牢固如初,更能化残缺为独特纹饰,
谓之‘伤痕之上,开出金花’。若以此法修复此盏,
再向西域使臣陈明此乃我盛岚‘惜物重生、化弊为利’的工匠精神与艺术境界,
或能转祸为福,更显我朝底蕴。”一席话,如石子投入静湖,激起层层涟漪。
周围窃窃私语声起。李德胜将信将疑,但眼下已是绝境,只得死马当活马医,厉声道:“好!
就依你!若不成,连同你一并治罪!”叶明语被立刻带往司宝司库房。灯火通明下,
她洗净双手,屏息凝神,按照记忆中的古法,小心翼翼地调制生漆与金粉,那专注的神情,
仿佛在对待一件绝世珍宝。她的指尖灵巧而稳定,沿着每一道裂痕,细细描绘,
如同最精密的绣娘。窗外夜色渐褪,启明星升起之时,
那盏“月影琉璃盏”竟真的焕然新生——深色的琉璃体上,金色的纹路蜿蜒流淌,光华内蕴,
竟比原先完美无瑕时,更添了几分历经涅槃的神秘与华贵。宫宴次日,养心殿内。
景瑜一身常服,临窗而立。听完李德胜战战兢兢又略带夸张的禀报,
他的目光落在案几上那盏“金缮”琉璃盏上。他伸出手,
修长的指尖轻轻拂过那凸起的、温润的金色纹路,眼底掠过一丝极深的讶异与探究。
“修复此盏者,何人?”帝王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喜怒。 “回陛下,
是司宝司新来的宫女,名叫叶明语。” “叶明语……”景瑜缓缓念着这个名字,
音节在唇齿间流转,带着一丝玩味。他唇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个弧度,“传朕旨意,
司宝司宫女叶明语,聪慧敏达,临危不乱,擢升尚宫局司记司女史,掌文书典籍。
”旨意传出,六宫皆惊。一个最低等的杂役宫女,竟因祸得福,一跃成为正六品女史!
这背后,究竟是帝王的一时兴之所至,还是别有深意?而此刻,新任叶女史回到简陋的居所,
指尖紧紧攥着袖中那枚刻着家族徽记、冰凉刺骨的玉佩,眼神坚定如磐石。她知道,
她终于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深宫里,凭借自己的才智,撬开了第一道缝隙。家族蒙冤的真相,
她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血债血偿。2 字谜藏锋,初露峥嵘叶明语调入司记司,
这里掌管内宫图籍、档案、文书,信息汇聚,于她而言,无疑是探查家族旧案的绝佳位置。
她每日埋首于浩瀚卷宗之中,看似勤勉本分,实则在那些发黄的纸页间,
于蛛丝马迹中寻找着可能关联的线索。 皇帝景瑜,似乎对这个他破格提拔的小女史,
也生出了几分超乎寻常的“兴趣”。这日,他命近侍送来一幅自己的书法作品。
雪白的宣纸上,只酣畅淋漓地写了两个字——“凌霄”。 “叶女史,陛下说请您‘鉴赏’。
”内侍垂首传话,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叶明语看着那力透纸背、锋芒暗藏的两个字,心知这是景瑜的又一次试探。“凌霄”,
既可指凌云之志,气冲霄汉;也可指那依附高木、攀援而上的凌霄花。她微微一笑,
并未多言,只安静地研墨铺纸,在那“凌霄”二字旁,另起一行,以娟秀却内含风骨的小楷,
缓缓写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她借用了三国李康《运命论》中的句子,既回应了“凌霄”可能带来的风险与嫉恨,
也暗含了自己目前需要韬光养晦、暂避锋芒的处境,
更隐隐透露出不愿依附、独立自主的心志。内侍将恢复原样呈给景瑜。
景瑜看着那并排而立的、风格迥异却又莫名和谐的字迹,目光在叶明语那行小楷上停留许久,
竟抚掌轻笑出声:“好!好一个‘木秀于林’!她这是在告诉朕,她不是那依附的凌霄花,
而是待琢的璞玉,甚至是……蛰伏于渊的潜龙?” 他心底那份探究之意,愈发浓厚。
这个叶明语,绝不像个普通的宫女。
她身上有种与这深宫金碧辉煌却沉闷压抑的氛围格格不入的清冷与锐利。 几日后,
宫中举办七夕巧艺会,觥筹交错,笑语嫣然。一位位高权重的老亲王一时兴起,
命人取来一道结构极其繁复精巧的机关锁,置于场中,声称若有人能解,
便以匣中夜明珠为赏。众嫔妃、女官们好奇围观,却皆面面相觑,无人敢上前尝试。
叶明语本不欲出头,目光扫过那机关锁古朴的纹路时,心头却猛地一跳——那纹路,
竟与她家中一件旧物上的雕刻,有七八分相似!或许,关联着线索?她沉吟片刻,
在众人或惊讶或怀疑的目光中,缓步走上前去。她并未急于动手,而是凝神观察锁芯结构,
指尖轻轻拂过那些冰冷的金属构件,脑海中回想起幼时父亲手把手教导的机关之术。片刻后,
她眼神一凛,手指灵巧地拨动了几个看似装饰、实则关键的卡榫,
只听“咔哒”一声极轻微的脆响,那把难住所有人的机关锁,竟应声而开! 满场哗然!
老亲王脸色微变,深深看了叶明语一眼,终究还是履约,将夜明珠赐下。景瑜高坐主位,
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眼神深邃如古井。他记得暗卫回报,叶明语背景干净,
只是普通小吏之女,何以懂得这等近乎失传的机关巧术?叶明语捧着那枚光华流转的夜明珠,
感受着四周或羡慕、或嫉妒、或深沉探究的目光,心知自己已无法再完全隐藏于众人之后。
但为了查案,有些风险,必须承担。 当晚,
景瑜的赏赐再次送到了司记司——并非金银珠宝,
而是一套完整的、堪称孤本的《前朝匠作考》。叶明语抚摸着那些泛黄脆弱的书页,
仿佛能感受到其上承载的时光与智慧。她明白,这是景瑜在告诉她:你的与众不同,
朕看到了。朕很感兴趣。继续让朕看看,你还能带来多少惊喜。
一种微妙的、介于试探与合作、欣赏与利用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年轻的帝王与聪慧的女史之间,悄然建立。3 智破迷局,初掌权柄平静的宫闱之下,
暗流汹涌。接连发生的怪事,
:先是太后礼佛的羊脂玉观音无故出现细微裂纹;接着是某位年幼皇子寝殿悬挂的镇宅宝剑,
深夜无人之时竟自发嗡鸣;更有甚者,某处常年流水的水榭,一夜之间池水干涸。
流言蜚语如野草滋生,皆指向“宫闱不宁,天道示警”。景瑜闻奏震怒,责令内务府严查。
然而内务府查来查去,抓了几个“***”的太监宫女顶罪,怪事却依旧接二连三地发生。
叶明语冷眼旁观,心中疑窦渐生。她仔细梳理了事发地点与物品,
发现它们竟都与已故的太傅府即她家族旧案牵连之所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她敏锐地察觉到,这绝非什么天意警示,而是人为!且其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制造恐慌,
转移视线,从而掩盖某些与旧案相关的、更深层的东西。 她利用司记司的身份之便,
不动声色地调阅了内务府近期的巡查记录、各宫物品入库清单,
甚至一些尘封多年的宫廷营造档案。通过夜以继日的交叉比对与分析,
她发现所有出事地点或物品,都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由同一批工匠负责检修或搬运过。
她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借整理前朝典籍之名,
向景瑜请求查阅皇家匠作监的人员档案和详细的派工记录。景瑜目光深邃地看了她一眼,
朱笔一挥:准。又是数个不眠之夜。叶明语凭借过人的耐心与缜密,
终于在浩如烟海的记录中,
锁定了一个关键人物——一个早已因病离开匠作监、名叫“鲁大成”的老工匠。
她将查到的线索、时间节点的惊人吻合度以及自己合理的推测,
整理成一份条理清晰、证据链完整的密报,通过特定渠道,悄然呈送到了景瑜的御案之上。
景瑜仔细翻阅着那份逻辑严密、言之有物的报告,眼中欣赏之色愈浓。
他立刻派心腹暗卫按图索骥,果然在京郊一个偏僻村落里,找到了隐居的鲁大成。
几番威逼利诱之下,鲁大成心理防线崩溃,
招供出是受了宫内某位权势人物的指使和重金收买,
利用其精妙的工匠手艺制造了那些“怪事”,目的正是搅乱浑水,掩盖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幕后黑手,直指当年积极参与构陷叶家的一位户部侍郎此人与安国公关联密切,但在此刻,
尚未直接指向安国公本人。景瑜毫不手软,雷厉风行,迅速拿下该侍郎,并以此为契机,
以铁腕手段清洗了一批尸位素餐、庸碌无能的内务府官员,宫廷风气为之一肃。事后,
景瑜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了叶明语。 “叶明语,你此次立下大功,想要何赏赐?
”景瑜看着她,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人心。叶明语垂眸,姿态恭谨:“查明真相,
维护宫闱安宁,是奴婢分内之事,不敢求赏。” 景瑜轻笑一声,
带着几分了然:“分内之事?你一个司记司女史,查案缉凶,何时成了你的分内?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不容置疑,“朕看你心思缜密,洞察入微,
尤擅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理清头绪,直指核心。司记司,于你而言,太小了。即日起,
擢升你为尚宫局司正正五品,协理宫内监察事务,有权查阅各司文书,稽查不法,
直奏于朕。” 叶明语心中一震。司正!这意味着她不仅品级提升,
更获得了远超从前的调查权限,可以名正言顺地接触更多核心档案、人事记录,
甚至介入一些宫闱事务的调查。“臣,谢陛下隆恩。”她压下心中激动,郑重行礼。称呼,
已自然而然地从“奴婢”变为“臣”。 景瑜满意地看着她眼底一闪而过的光芒,
沉声道:“记住,朕给你权柄,是让你替朕看清这宫中的迷雾,扫除积弊。不要让朕失望。
”叶明语抬头,坦然迎上他审视的目光,清晰而坚定地回应:“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权力的齿轮,开始加速转动。叶明语知道,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
拿到了可以深入那黑暗漩涡中心的通行证。而景瑜,则仿佛一位高明的棋手,
将一枚锐利而独特的棋子,精准地放在了棋盘的关键位置上。4 墨韵心迹,
纸鸢传讯升任司正后,叶明语拥有了独立的廨署和更为广泛的权限,
可以名正言顺地查阅各司档案文书。
她开始更加系统、深入地梳理与当年太傅府案相关的所有记载,
接触到的宫廷隐秘也越来越多,如同掀开了华丽锦袍的一角,窥见其下暗藏的虱虫与疮痍。
与此同时,景瑜与她的“互动”也愈发频繁,且……渐趋风雅。他时常会将自己批阅奏折时,
遇到的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看似棘手难解的政务难题,
诸如漕运堵塞、边关粮草筹措、地方税赋争议等,
巧妙地夹杂在需要司正司复核的普通宫务文书之中,送到叶明语的案头。 叶明语心领神会,
从不点破。她会如同处理寻常公务般,仔细研读、分析,然后在回复的公文末尾,
用朱笔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写下自己独到的见解,
或是提出一些另辟蹊径、不拘一格的解决思路。她始终恪守臣子本分,只提供分析与建议,
绝不越权代庖,然其眼光之准、思路之清,常能切中要害,
令景瑜有茅塞顿开、耳目一新之感。 一次,景瑜画了一幅墨竹图派人送来。画中竹枝遒劲,
挺拔向上,然于根部却隐有凌乱墨团渲染,似被狂风骤雨摧折侵袭。旁边题字:“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 叶明语将画置于案上,观摩良久。她从那混乱的墨迹与诗句中,
读出了他身为帝王,面对朝中顽固旧势力、盘根错节关系网时的郁结与不易,
以及那份虽处逆境却未曾消磨的斗志与警醒。她沉吟片刻,洗净素手,提笔蘸取淡淡墨汁,
在那丛风雨墨竹之畔,细致而轻盈地勾勒了几笔兰草。兰叶舒展,幽花微绽,生于竹畔,
清雅坚韧,仿佛无声的陪伴与支撑。在旁边,她以极小楷写下一句:“兰生幽谷,
不为莫服而不芳。”她借这空谷幽兰,向景瑜表明自己的心迹:无论身处何种环境,
面对何种风雨,她自有其风骨与坚持,不会因无人赏识、无人理解而改变自身的芬芳与高洁。
内侍小心翼翼地将添笔后的画作送回御前。景瑜展开画轴,
看着那悄然多出的几笔兰草与那句题词,怔忪许久,随即,一阵朗声大笑自喉间溢出,
带着难以言喻的畅快与欣喜。他修长的手指反复摩挲着画纸上那清雅的兰草,
眼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明亮光芒。知己难寻,心意相通者更是可遇不可求,
更何况是在这孤家寡人、步步惊心的帝王之位!春日融融,
宫廷按旧例于御花园中放纸鸢祈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各式各样的纸鸢翱翔于蓝天之下,
色彩斑斓,蔚为壮观。叶明语也亲手做了一个简单的雁形纸鸢。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