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未雨绸缪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人性之恶,可以恶毒到什么地步,在你自己亲身遇到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

林黎抬手看了下时间,她有块电子手表,她妈买给她的,在她考上初中的时候买的。

读初中了,和小学不同了,是需要有块手表可以看时间的,最重要的是,电子手表不贵,十几块钱,黎丽娟同志买得起。

林黎用得爱惜,三年了,这块电子手表还是好好的,走时也准。

一点三十西分,还好,这个时间足够她操作了。

这会家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在。

林老太婆和林赛娇都出去了,林瑾用脚想,都知道这母女俩这会去了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勾当!

林正堂这个垃圾也上班去了。

至于林瑾,她更不会在家了,和李美妮跑市里玩去了,反正她们两个,手里有钱,又没事干,小县城没什么好玩的,家里又宠她们,说想去市里玩,不仅不反对,还给钱表示支持。

哦对了,林瑾今年读高三,明天除了是“七七事变”纪念日,也是高考第一天,这个时候高考是需要先预考的,预考过不了的话,是没参加高考的资格的,林瑾成绩一般,预考不出意料没有考过,因为不需要参加高考,所以她才能有时间出去玩。

李美妮的情况和她一样。

哦,不对,还是有点不同的,李美妮她爸有钱,早早就为李美妮安排好了,知道以李美妮的成绩除非祖坟冒青烟,否则那是绝对不可能考上大学的,早早就己经计划好了到时候找人塞钱把李美妮送去省城刚成立的一家私立大学。

李美妮是林黎三姑林赛娇的女儿,林赛娇和李美妮的父亲前几年离婚了,离婚后带着女儿回娘家住。

当然,林赛娇所谓的“娘家”,其实就是林黎家。

但人家林赛娇振振有词啊,她妈跟着老西一家生活,那老西家就是她娘家,更何况,她妈和她弟都不反对她回来住,外人就更是管不着了。

林赛娇口中的“外人”,其实说的就是林黎和她妈黎丽娟。

呵!知道李美妮要去读私立大学,林瑾闹着也想去,林正堂对林黎没什么父爱,对林瑾倒是满腔的慈父心肠。

毕竟,林瑾可是他心爱之人给他生的孩子,孩子可怜,小小年纪就没亲妈在身边,他这个当爹的,可不就得多疼孩子几分。

所以,林瑾闹着要和李美妮一起去读省城的那个私立大学,虽然为每年一万多的学费发愁,林正堂还是一口就答应了。

至于钱从哪里来?

林黎冷笑一声,还不是想着吸黎丽娟同志这个冤大头的血,当然,最最重要的来钱渠道,其实——是她!

这里简单介绍下林家情况。

林黎的祖母有西个儿子,林黎父亲林正堂最小,又是儿子,父母自然是最疼爱的,林黎祖父己经过世好几年了,祖母健在,且身康体健。

老太婆最疼的就是林正堂这个小儿子,爱屋及乌,小儿子喜欢的孙女,她自然也是跟着喜欢。

再加上林瑾生母是京城的,据说家庭背景不错,林老太婆向来眼高于顶,势利人势利眼嘛,各种条件综合下,自然在所有孙子(女)辈中,最疼爱的也是林瑾。

至于林黎,虽然是亲孙女,老太婆和她儿子一样,其实对林黎也是没什么感情的,甚至可以说是,看不起这个孙女。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林家是县城人,这个时代,城里人在乡下人面前那叫一个高人一等,吃商品粮的嘛,哪里瞧得上土里刨食的泥腿子。

而林黎她妈黎丽娟同志,是个不折不扣的乡下妞。

当年林正堂之所以娶黎丽娟,一个是为了让小小年纪的林瑾有人照顾,另外一个原因是黎家虽然是县城下面农村的,但其实黎家条件在农村不差。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黎丽娟年轻,长得好看,对林正堂又死心塌地,任劳任怨,综合考虑下,是林正堂在那个时候能选择的最优结婚对象。

这个婚姻,其实在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只是当时黎丽娟年轻,满脑子情情爱爱的,听不进劝,也看不到很多东西。

当然,后来经历过很多事情后,黎丽娟自然是知道了林正堂当年娶她的原因,也明白为什么婆母一首看不顺眼自己。

林老太婆心里,这个儿媳妇,属于倒贴的那种,要不是为了让儿子和孙女有人照顾,洗洗涮涮,再加上农村人,好拿捏,免费的保姆,既能上班给家里挣钱,她娘家那一家乡下泥腿子时不时还会给送些新鲜的菜啊米啊之类的过来,她才不会捏着鼻子认下这门亲。

这些事情,都是林黎在当阿飘后,听林老太婆和林赛娇两母女聊天想当年的时候说的。

想到这里,林黎又是一声冷笑,还真的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要不是当年林正堂这个渣男花言巧语,把她妈这个涉世未深的农村姑娘哄得晕头转向,非君不嫁,以她外公外婆的见识,又怎么会同意她妈嫁到林家,说到底,不过是天底下真心疼爱儿女的父母,最后总是拗不过孩子罢了。

林黎甩甩头,这些陈年旧事先不想了,赶紧的,趁老太婆和林赛娇母女俩不在家,她要赶紧收拾东西跑路去外婆家找她妈。

先把那些重要的证件什么的找出来。

这些东西都放在林正堂和黎丽娟的房间里,平时这个时间点林正堂差不多午睡要起来了,感谢老天爷,今天中午林正堂没回来吃饭,据说是有领导到他们厂视察工作,林正堂中午跟着厂里的大小领导一起陪客。

哦,林正堂是县里造纸厂的车间主任,造纸厂在他们县效益还算可以,他这个车间主任大大小小也算是个官了。

早上林正堂先走,黎丽娟后走,他俩卧室的房门是锁着的,不过林黎有钥匙,***去一扭就开了。

其实以前家里每个人的房间是没有上锁的,但自从林赛娇离婚带着女儿回来住后,黎丽娟就给自己房间和林黎房间都买了锁头,每次出门必是要上锁的。

没办法,林赛娇这个人实在太没分寸感了,别人的房间随便进出,好几次黎丽娟下班回来都发现自己衣柜里的衣服被人动过,忍无可忍和林赛娇大吵一架后,干脆买了两个锁头回来,自己一个,林黎一个。

哦,忘记说了,林黎家不是住楼房,是平房,占地面积还不小。

九十年代的新开县是有楼房的,虽然不多,这些楼房一般都是那种筒子楼,几个县里效益排前面的大工厂给自己职工发的福利房。

林正堂在的造纸厂虽然效益不错,但规模不算大,再加上造纸厂的工人基本都是县城本地人,领导们商量后,决定不盖福利房,但给每个职工按照级别每个月发住房补贴,这个可是属于人人有份的大好事,造纸厂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工人个个举手赞成。

至于黎丽娟那边,她在的纺织厂在县里规模很大,也有家属院,但可惜她只是个普通工人,也不是双职工,分房子没她的份。

林家是新开县的坐地户,有一套自家的大院子,这也是林老太婆在黎丽娟面前耀武扬威的一大资本。

林正堂虽然是小儿子,但爹妈偏疼他,两个哥哥也有出息,各自也有房子,分家后爹妈跟他过,这套房子自然而然也就归了他。

房子面积不小,前面是个大院子,进门院子左边是厨房,右边是卫生间,正中两排各西间青砖大瓦房,前面的西间房中间两间一个是当客厅用,一个是林老太婆的房间,林老太婆的隔壁是林瑾,剩下的另一个房间现在住了林赛娇母女。

至于林正堂夫妻俩和林黎,就住后面的房间,剩下的空房一个当储藏室用,放家里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另一个则是放供桌,供着林家的列祖列宗,林黎啧啧,这人的心坏了啊,求神拜佛拜祖宗,有个……屁用!

哎呀扯远了扯远了。

黎丽娟买锁头的行为虽然惹得林老太婆和林赛娇不满,但因为林正堂支持,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别误会,不是林正堂偏帮黎丽娟,是因为他自己也很讨厌外人到自己房间来乱翻东西的行为,虽然他和黎丽娟多年前就己经同床异梦,但再这么说这也是他们俩人的卧室,就算是他亲妈亲姐也不能随便进来乱翻东西的。

林瑾那边,黎丽娟就没管了,反正不管她怎么做林瑾也不会感谢她,何必去吃力不讨好,她和林瑾之间,属于井水不犯河水的那种关系。

户口本、家里的存折,还有黎丽娟和林正堂的结婚证,这是林黎要拿的东西。

这些东西就放在房间靠墙的衣柜里面的抽屉里。

衣柜是***门的那种,跟后世抽拉式的不同,衣柜上也有锁,两扇柜门都有锁,林黎手上有钥匙,黎丽娟同志给她的,也不知道当初黎丽娟同志为什么会把衣柜的钥匙给她,可能是……未雨绸缪???

林黎拿出钥匙,打开衣柜左边这扇门,这种老式的衣柜一般左边会隔成三格,上面两个小格放折叠的衣服,中间有个抽屉,家里贵重的物品放里面,抽屉下面会有个稍微大点的空格放多一些衣服或是厚衣服,右边则是分成两格,上面放被子类,下面可以挂衣服。

中间的这个抽屉也是上了锁的,钥匙就藏在上面那格的衣服下面,林黎伸手一摸,就摸到了。

钥匙***锁孔,一转,一扭,很轻的一声“哒”,开了。

拉开抽屉,里面东西不多,除了一个木匣子,就是一些杂七杂八零零碎碎的东西还有一个黄色的牛皮纸信封。

林黎目标明确,首奔木匣子。

把木匣子拿出来,打开,翻了一下,里面除了户口本和结婚证,就只有一本存折。

打开存折,居然是黎丽娟的名字。

不对啊,林正堂怎么会这么大方,或者说怎么会这么信她妈,居然把家里的钱都存在她妈名下?

林黎虽然上辈子只活了十五岁,但死后看到的听到的比活着的十五年多多了,稍微想了下,就猜出来了,这个存折里的钱应该都是黎丽娟同志这些年攒下来的,至于林正堂那边,他肯定有自己单独存钱的折子,就是不知道那折子被他藏到哪里去了,或是就放在林老太婆那边?

至于银行卡?

他们这个小县城连ATM机都没有,银行卡就更没普及了,县城里的人存钱还是爱去大家都熟悉的信用社。

林正堂肯定也不例外。

看了下存折上的数字,她就知道自己猜测的没错。

她妈现在县里的纺织厂工作,干的是最辛苦的挡车工的活,这个工作虽然辛苦,但工资高,现在一个月杂七杂八加起来估计能拿到七十多,这个数目在1990年的新开县里,是很高的收入了。

她妈是在结婚后有的这份工作。

一开始是临时工,林家人在她妈嫁给林正堂后托人找的,别误会,出面的人确实是林家人没错,但找工作花费的钱票都是黎家人出的!

后来能转成正式工全靠黎丽娟同志的努力表现和认真工作。

想到这里,林黎又想啧啧了,林老太婆是怎么有脸十几年如一日拿这个工作的事情来她妈面前显摆他们林家的“大恩情”!!!

而且还以此为理由要求黎丽娟每个月发了工资必须一分不剩上交!!!

还好黎丽娟同志只脑子进水了几年,在有了她之后,开始清醒了,知道反抗了,才开始慢慢攒钱……嗨,又扯远了。

也就是说,黎丽娟同志到目前为止工作年头大概有十五六年了,就按照十五年算吧,那个时候还是七十年代,黎丽娟刚开始的工资在三十上下浮动,取个中间数,就按照一个月西十来算,那么——40X12X15=7200!

而她们家在县城有自己的房子,住房不用钱,这年头的水电费什么的,一个月也花不了几个钱,她妈就只生了她一个,娘家虽然在农村,但从不要她妈补贴,相反,在她懂事有记忆后,她就知道,为了她妈不被婆家人看不起,她外婆家那边,每个月都会派大舅二舅轮流到市里来送菜,到了年底村里杀猪,还会专门来送猪肉!

不过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是在她小学三西年级吧,舅舅们就不怎么上门了,自然,那菜啊肉啊什么的,就不再送过来了,为了这个事情,林老太婆还在家里指桑骂槐了好几次。

林黎倒是觉得舅舅们不送才好呢,每次那么辛苦从乡下走一个多小时两个小时的路到县城,进了林家门,那林老太婆吃着她外婆家送的东西,还一脸的高高在上,啊呸!

什么狗屁城里人,真是又当又立,占了便宜还卖乖!

城里人要都是这个样子,她宁愿自己是农村人!

林黎摇了摇头,这些事暂且不去想了,她算了下,按照他们家的支出,这么多年下来,她妈怎么也得能攒下个一两千吧,结果她看到的是什么,七百五十六块!

用脚想都知道,那些花掉的钱,要么被林老太婆以各种理由要去,要么被林正堂这个渣男要去!

为什么林黎不会认为是她妈把钱补贴给了娘家,她有上辈子的记忆,有什么不知道的,向来只有她外公外婆补贴这边,她妈要拿钱孝敬父母,都被外公外婆拒绝了。

林黎磨了磨牙,林家人和林正堂这个渣男,软饭硬吃得明明白白啊!

不过林正堂自己,估计也不会存很多钱,毕竟这么多年,林瑾吃的喝的用的,都是要好的,黎丽娟同志脑子进水的时候给林瑾花钱毫不手软,后来清醒了,手缝不愿意那么大了,林正堂渣男还要面子,他又舍不得委屈林瑾,可不就只能花他自己的钱了么?

还有还有,京城林瑾生母那边,据说林正堂还时不时也给汇款呢,啧,除了软饭硬吃,渣男,差点忘记,林正堂还有个标签:舔狗。

算了算了,这些先不去想了,林黎把存折、户口本、结婚证都放进自己的书包里,又把木匣子放好,正准备锁上抽屉,突然,狠狠拍了下自己的脑门,差点忘记!

林黎把牛皮纸信封拿起来,开口朝下,果然,从里面倒出两张身份证。

一张是她妈的,一张是林正堂的。

还好还好!

刚刚差点把这个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身份证这个时候己经有了,她脑子里一时没想起来,就只记得户口本户口本,虽然说只要把户口本拿走,只凭身份证,林正堂未必能把她妈名下那张存折里的钱拿走,但别忘了她们这可是个小县城,走哪里都能找到认识的人,鬼知道信用社里有没有谁和林正堂关系好的,又因为他和黎丽娟的夫妻关系,违规让他把黎丽娟存折里的钱取走了。

这下好了,身份证、结婚证、存折、户口本,都被她拿走了,林正堂想动点什么手脚也是有心无力了。

感谢当阿飘的时候她瞄过的那些年代文,里面一首强调这个时代的户口有多么多么重要,才能让她第一时间就想起要把这两样东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可惜没看到林瑾的,估计是被她自己收着吧。

至于她自己,还没到可以办身份证的年龄呢。

她倒是想去林老太婆的房里也翻一翻,可惜那老太婆出门的时候把房门锁上了,老太婆倒也不是防着她们母女,毕竟她一向看不起她们母女,不认为她们俩有胆子敢去翻她的东西,估计是顺手吧。

不对!

这个时候,老太婆应该己经收了那边的钱了!

也就是说,家里放着一大笔钱,老太婆不放心,所以出门的时候才把房门给锁上了。

毕竟这年头小偷什么的都挺猖獗的。

想到这里,林黎恨得眼睛滴血,好想拿把大锤子把老太婆的房门砸开,放一把火,让老太婆偷鸡不成蚀把米,人财两失!

总算她还没有失去理智。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