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名为思念

此篇名为思念

作者: 风不自挽

都市小说连载

现实情感《此篇名为思念讲述主角思念一种的甜蜜故作者“风不自挽”倾心编著主要讲述的是:专为书荒朋友们带来的《此篇名为思念》主要是描写一种,思念,遗忘之间一系列的故作者风不自挽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此篇名为思念

2025-10-12 04:27:41

他说:“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于是在他离开的第七年,我翻出他留下的旧书。

书页间夹着一枚枯黄的银杏叶,叶脉如地图,

指引我找到最后一页的他亲手写下的字迹: “如果有一天你找到这里,

说明我终于把你忘了。” “而你还记得我。”---窗外又下雨了。

不是夏天那种噼里啪啦、带着股狠劲的骤雨,是秋天的雨,绵密,安静,

带着一种不打算停歇的执拗,把天地都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湿意里。

空气里浮动着泥土和湿漉漉的草木气息,隔着关紧的玻璃,也能嗅到那一丝清寒。

林晚坐在窗边的旧沙发里,膝盖上摊着一本看到一半的书,

目光却落在窗玻璃上蜿蜒滑落的水痕上。七年了。时间快得没有实感,像指缝里的沙,

攥不住,留不下。有时候她觉得沈言只是出了个长差,也许下一秒,

门口就会响起那把锁匙转动锁芯的、熟悉又生涩的声音。可他留下的东西,在这间屋子里,

正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速度消失。起初是他常用的那个马克杯,

被她清洗时不小心碰碎了杯柄。后来是他常穿的那件灰色开衫,在几次搬家整理中不知所踪。

再后来,是他的气味,他存在的感觉,都渐渐淡了,被时间这瓶巨大的稀释剂,一点点冲散。

心里那个关于思念的刻度,似乎也在不知不觉间下滑。这认知让她感到一阵恐慌,

比思念本身更甚。他说过的,“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那是在一起时,

某个也是这样的雨天,他拥着她,下巴轻轻抵着她的发顶,看着窗外模糊的雨景,

突然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那时她在他怀里转过身,笑着问:“怎么玄了?” 他低头看她,

眼睛里有细碎温柔的光,却只是摇摇头,把她搂得更紧了些,没有解释。

现在她好像有点明白了。那东西来时,排山倒海,能轻易把人淹没;淡时,却又悄无声息,

连自己都难以察觉它的流逝。它不听话,不受控,像个有自己的生命和意志的活物。

林晚放下膝盖上的书,站起身,在寂静的房间里漫无目的地走了几步。

雨声衬得四周愈发安静。她的目光掠过书架,那一排排整齐的书脊,大部分都是她的,

只有靠墙角那一小格,还属于沈言。他的书不多,而且大部分走的时候都带走了。留下的,

是一些他认为不那么重要,或者太过陈旧破损的。林晚很少去动它们,

像是守着一条默认的界限。但今天,那股因雨而生的滞闷,连同心底那份对“遗忘”的恐惧,

驱使着她走了过去。手指拂过那些或深或浅的封皮,最终停在一本暗绿色布面精装的书上,

书脊上的烫金字迹已经有些剥落,依稀辨得出是《里尔克诗选》。她记得这本书,

是沈言大学时很喜欢的,翻看得多了,书角都有些卷边。她把它抽了出来,

封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灰。抱着书回到沙发,重新蜷缩进去。书页因为年岁久远和潮湿的空气,

带着一种特有的酥脆感,翻动时要格外小心。纸张泛黄,

上面间或有沈言用铅笔留下的浅浅划痕,一个问号,或者一条短短的线。这些细微的痕迹,

像他偶尔留下的脚印,引着她一点点往回走。翻到大概三分之一处,动作停住了。

书中夹着一枚银杏叶。是那种最常见的,扇形的小叶子,已经完全枯黄,失去了所有水分,

薄得像一片脆弱的蝶翼,叶柄细长。它被压得极平整,

似乎是在它还鲜嫩、带着秋日阳光温度时,就被仔细地夹进来的。叶脉清晰,

在黄色的底子上呈现出更深的褐色,错综复杂,真的像一幅微缩的、指向不明的古老地图。

林晚的心跳漏了一拍。她完全不记得这枚叶子的来历。是哪个秋天?

他们一起走过哪条落满银杏的大道?他是在什么时候,背着她,悄悄拾起这一片,

然后藏进他正读着的诗集中的?记忆是一片空白。这枚突然出现的叶子,像一把生锈的钥匙,

却打不开任何一把已知的锁。她屏住呼吸,用指尖极其小心地、避免弄碎它地,

将银杏叶轻轻拿开,露出了它覆盖下的书页。是里尔克的《秋日》:“主啊:是时候了。

夏日曾经很长。 把你的影子落在日晷上, 让秋风刮过田野。”诗句下方,

没有沈言的笔迹。她怔了怔,一种莫名的直觉推动着她,继续向后翻。

手指捻过一页页承载着文字的诗篇,速度不自觉地加快,像是在追赶什么,

又像是怕被什么追上。一直翻到了这本书的最后一页。通常那里会是版权页,或者是空白。

但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在左下角那片不大的空白处,有几行字。是沈言的笔迹,

用他那支总是漏墨的钢笔写的,蓝黑色的墨水,因为纸张和时间的缘故,墨迹有细微的晕染,

但每一笔每一划,都清晰无比地钉在那里。林晚的血液仿佛在那一刻停止了流动,

全身的感官都收缩了,聚焦在那几行小字上。耳边轰隆隆的,是窗外越来越密的雨声,

也是她自己世界里骤然掀起的风暴。她看着他写:“如果有一天你找到这里,

说明我终于把你忘了。”呼吸窒住。心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疼得她蜷缩了一下手指。

视线向下移动,落在最后那一行,那力透纸背的、几乎是刻进去的一句:“而你还记得我。

”时间在那一刻碎裂了。窗外的雨声、房间的寂静、手中书页的触感,全部退远,消失。

整个世界只剩下那两行字,像两枚冰冷的钉子,将她钉在原地。他说“终于”。这两个字里,

包含了多少徒劳的挣扎,多少深夜的辗转,多少试图将她从生命脉络中剥离的痛楚与失败?

那是一个漫长的、自己与自己搏斗的过程。他终于走到了“忘”的彼岸,而这过程本身,

就是对她最深沉、也最绝望的思念。而最后那句,“而你还记得我”,不是疑问,不是感叹,

是一种平静到令人心碎的陈述,一个他早已写下的、关于此刻的预言。

他把“被遗忘”的结局留给自己,把“记得”的权利和责任,留给了她。他一直都知道。

知道思念的玄奥,知道时间的残酷,也知道她终有一天,会像现在这样,

因为一种无法言说的牵引,翻开这本书,找到他埋藏在这个角落里的、最后的独白。

林晚维持着低头的姿势,很久,很久。直到窗外的天色在雨幕中彻底暗沉下来,

房间陷入一片混沌的灰暗。她没有开灯。手指终于能动弹了,她极轻地、极慢地,

抚上那枚安静躺在诗集中的银杏叶。指尖传来叶片脆弱而清晰的纹理感,

像触摸着一道凝固了七年的年轮,一道他留下的、无声的叹息。原来,他所说的“玄”,

藏在这里。不是当下那一刻的浓烈,而是在漫长的时光冲刷后,

在当事人几乎要宣布放弃的时候,它才突然显露真容,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

证明它从未真正离开。它潜伏在每一处寻常的旧物里,在一枚被遗忘的银杏叶下,

在一本蒙尘的诗集最后一页,安静地,等待着一次命中注定的“找到”。雨还在下,

无声地冲刷着七年积下的尘埃,也冲刷着此刻她脸上同样无声无息的湿热。她终于找到了。

在这漫长得几乎要让人放弃等待的第七年,在这被雨水浸透的、平常的下午。

她找到了他的思念。以他早已预言的,她的无法遗忘。

---房间里最后一点天光也被夜色吞没。林晚没有动,像一尊被时光遗忘的雕塑,

凝固在沙发与窗景构成的剪影里。膝盖上的诗集和那枚脆弱的银杏叶,

在昏暗中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唯有那两行字,带着钢笔刻印的力度,在她脑海里反复灼烧。

“说明我终于把你忘了。” “而你还记得我。”原来,遗忘可以是一种成就,

一种需要耗尽心力才能抵达的彼岸。而她这七年来,那些自以为是的“淡忘”,

那些被生活琐事覆盖的思念,在此刻显得多么浅薄和可笑。

他一直都在进行着一场一个人的、艰苦卓绝的战争,对手是他自己的记忆,而胜利的代价,

是“终于”能够不再想起她。那她呢?她这七年算什么?一场漫长而迟钝的告别仪式,

直到此刻才被死者留下的信物惊醒?一种迟来的、尖锐的痛楚,终于穿透了最初的麻木,

从心脏的位置开始蔓延,顺着血脉,流窜到四肢百骸。她下意识地蜷缩起来,抱紧了双臂,

仿佛这样就能抵御那从内里生发出来的寒意。雨声不知何时变小了,只剩下淅淅沥沥的余韵,

敲打在玻璃上,像是无尽的呢喃。她终于动了动有些僵硬的手指,小心翼翼地,

再次触碰那枚银杏叶。这一次,不再是探寻,而是一种确认,确认它的真实存在,

确认它承载的那段她已然遗忘的、被他独自珍藏的时光。是哪一年秋天呢?

记忆的碎片开始缓慢地、不受控制地翻涌。不是清晰的画面,

而是一些模糊的感觉——阳光是金黄色的,带着暖意,却不炙热。空气里有清冽的味道。

脚下踩着厚厚的落叶,发出沙沙的、令人安心的声响。她好像穿着一条米白色的毛衣,

而他……他穿着什么?记不清了。只记得他走在她身边,偶尔会侧过头来看她,眼神温和,

带着笑。他们说过什么?是不是讨论过里尔克?还是只是漫无目的地闲聊,关于未来,

关于一些不着边际的梦想?她努力回想,试图从这片空白的背景音里抠出一点具体的对话,

哪怕一个字也好。可是没有。只有那种整体的、朦胧的幸福感,像一层柔光,

笼罩着那段记忆。而就在那样一个普通的、美好的秋日里,他弯腰,从满地金黄中,

独独拾起了这一片。他是什么时候夹进书里的?是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还是在她忙着煮咖啡,

而他坐在窗边翻书的时候?他当时在想什么?是否在拾起叶子的那一刻,

就已经预见了未来漫长的分离,和此刻她指尖的颤抖?他从未对她说过如此沉重的话。

在一起时,他给她的感觉总是松弛的,带着点漫不经心的温柔。他会记得她爱吃的零食,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常梨厉晏舟结局
  • 在哪过去的日子里
  • 厉晏舟棠梨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后续在哪儿看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大结局22集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什么小说
  • 小说女主叫常梨
  • 常梨厉晏舟小说
  • 破案:被系统诅咒后,秦姐帅酷彪
  • 厉晏舟常梨后续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小说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