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三部曲》

《浪潮三部曲》

作者: 猫吃番茄鱼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浪潮三部曲》是作者猫吃番茄鱼的小主角为李卫东赵海本书精彩片段:赵海生,李卫东是作者猫吃番茄鱼小说《《浪潮三部曲》》里面的主人这部作品共计2270512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0 21:54:56。该作品目前在本完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内容主要讲述:《浪潮三部曲》..

2025-10-11 03:08:41

第一节:陈建国的图纸

东北,辽河钢铁厂。清晨的雾气裹挟着煤灰和铁锈的味道,粘稠而呛人。

陈建国裹紧满是油渍的棉袄,快步穿过庞大而嘈杂的厂区。高炉轰鸣,天车隆隆,这片钢铁丛林是他出生、成长并为之奉献全部青春的地方。作为厂技术科最年轻的骨干,他熟悉这里的每一颗铆钉,如同熟悉自己的掌纹。

他手里攥着一卷连夜修改好的图纸,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这是一套关于轧钢生产线局部自动化的改造方案,若能实施,不仅能将效率提升百分之十五,更能大大降低工人在高温高危环境下的劳动强度。

技术科的早会上,气氛却沉闷得如同窗外的天气。科长,他父亲的老战友,吧嗒吧嗒地抽着烟,听完陈建国的陈述,浑浊的眼睛里没有任何波澜。

“建国啊,”科长终于开口,声音带着长辈式的语重心长,“想法是好的,为工人兄弟着想,也是好样的。但是,钱从哪里来?部里的计划排得满满的,一分一厘都有用处。你这套东西,要动生产线,要换设备,要重新培训工人……动静太大了。”

“科长,我们可以先在一个车间试点,费用可以从技改资金里挤一挤……”陈建国试图争取。

“技改资金?”旁边一位老工程师嗤笑一声,“那点钱,给高炉打个补丁都不够!再说了,现在生产任务这么重,停下来搞改造?完不成生产计划,谁担这个责任?你?还是我?”

会议在无奈的沉默中结束。方案被再次搁置。陈建国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窗外的口号标语“大干快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鲜红刺眼。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坚韧的网,束缚着一切,让他寸步难行。他热爱这片钢铁森林,却时常感到窒息。

第二节:赵海生的渔船

几乎在同一时刻,几千里外的东海之滨,杏花村的生产队长赵海生,正面临着一场风暴。

昨夜,他带着两个本家侄子,瞒着公社,用队里那条最好的渔船,满载着从邻村收来的土产,偷偷运去了海对岸那个刚开始冒出烟火气的小镇。来回一趟,刨去成本和分给侄子的,他怀里揣着了一百二十三元“巨款”。这足够给队里添置两台水泵,或者给村小学换一批不漏雨的瓦片。

但消息走漏了。

公社的革委会王主任带着人,阴沉着脸站在码头上。那艘立功的渔船被缆绳紧紧拴着,随波摇晃,像极了赵海生此刻的心情。

“赵海生!你好大的胆子!”王主任指着他的鼻子,“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你这生产队长是不是不想干了?”

海风咸涩,吹动着赵海生结满盐霜的旧军装。他低着头,双手紧握,骨节发白,脸上却努力挤出一丝讨好的笑:“王主任,您听我解释……队里实在困难,我也是想给集体搞点活钱……”

“集体?钱呢?” 赵海生咬着牙,从怀里掏出那叠浸满汗水的钱,递了过去。 王主任一把抓过,数了数,脸色稍霁,但语气依旧严厉:“钱,没收!船,扣留!你给我写深刻检查,在社员大会上做检讨!再有下次,直接送你去学习班!”

人群散去,只剩下赵海生孤零零地站在空旷的码头上。他看着被扣的渔船,心里没有多少悔恨,只有一股邪火在熊熊燃烧。凭什么?凭什么辛辛苦苦想给村里谋条出路,就成了“资本主义”?他望向茫茫大海,那边似乎有更广阔的世界和机会,可脚下这片土地,却将他牢牢捆住。

第三节:李卫东的迷茫

北方工业城市,清河市。傍晚时分,李卫东蹬着从废品站淘换来的破三轮,回到了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家——一间低矮、潮湿的临时棚屋。

他是返城知青,户口回来了,工作却没有。街道办跑了无数次,回答永远是“等通知”。一同回来的伙伴,有门路的进了父母厂子顶班,没门路的就像他一样,成了社会的“闲散人员”。

屋里,母亲一边咳嗽一边糊着火柴盒,微薄的收入是这个家唯一的稳定来源。李卫东从兜里掏出今天在火车站帮人扛包挣来的五毛钱,默默放在桌上。

“东子,吃饭了。”母亲的声音带着疲惫。

窝头,咸菜,照得见人影的米粥。李卫东埋头吃着,心里却像烧开的滚水。他不能一辈子这样,他见过世面,在乡下插队时就知道,光靠死力气是吃不饱饭的。今天在火车站,他看到一个穿着时髦“的确良”衬衫的男人,手腕上戴着一块明晃晃的东西,别人说那叫“电子表”,从南边来的,一块能卖几十块!

几十块!那得糊多少火柴盒?扛多少个大包? 一种强烈的、不甘于现状的冲动在他胸腔里冲撞。可出路在哪里?像那个男人一样去“投机倒把”?他想起赵海生的遭遇,心里一阵发寒。

第四节:广播响了

夜色笼罩大地。

陈建国在厂里的单身宿舍,就着昏黄的灯光,再次铺开了那张被否决的图纸,用铅笔在上面细细修改。他相信,他的方向没有错。

赵海生趴在自家破旧的桌子上,就着一盏煤油灯,憋着气写那份言不由衷的检查。字写得歪歪扭扭,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

李卫东躺在硬板床上,睁大眼睛看着糊满旧报纸的顶棚,脑海里反复回想着那块电子表的光芒,以及南方传来的种种模糊而诱人的传闻。

就在这时,工厂的高音喇叭、村公社大院的有线广播、甚至街边零星悬挂的喇叭箱里,同时传出了一个清晰而庄重的声音。那是来自北京的宣告,是关于一个名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公报。

声音在冰冷的空气里传播,穿透墙壁,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陈建国放下了铅笔,走到窗前,推开窗户,让冷冽而新鲜的空气涌入。他反复咀嚼着“现代化建设”和“解放思想”这几个字,胸膛里那颗几乎冰冷的心,突然重新剧烈地跳动起来。

赵海生猛地抬起头,几乎把煤油灯碰倒。他不太理解那些复杂的术语,但“富起来”三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的阴霾。他一把抓起那张写了一半的检查,揉成一团,紧紧攥在手心。

李卫东“嚯”地坐起身,心跳如鼓。他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这广播的全部意义,但他捕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松动的气息。一种“允许”和“转变”的可能。他走到窗边,望着北方冬夜稀疏的星斗,第一次觉得,那星光或许并非遥不可及。

广播的声音还在继续,回荡在1978年岁末的中国大地上,像一声春雷,惊醒了冰封的河流,也悄然改变了三个普通年轻人的人生轨迹。接下来,他们将如何迎接这“春江水暖”的气息?请看下一章:《敢为天下先》。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
  • 傅西洲江之虞小说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