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光掠影

大厂子弟 费可来了 2025-10-10 17:10:15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迅捷信息咨询”的办公室,永远弥漫着廉价咖啡和焦虑混合的气味。

周晓峰坐在隔间里,指尖摩挲着王海涛那张质地精良的名片。

他没有立刻回拨。

大院生活除了教他坚韧,更刻进骨子里的是“分寸”二字——上赶着的不是买卖。

他把名片小心收进仿皮笔记本,像藏起一枚可能改变命运的钥匙。

接下来的日子,他依旧在电话海里挣扎,但王海涛那单成功的微光,刺破了厚重的迷茫。

他开始仔细分辨电话那端的语气背后的情绪,而不只是机械复述话术。

业绩虽仍垫底,但那双习惯了检修精密部件的手,似乎正慢慢摸索到这个嘈杂世界的某些运行规律。

发薪日,捏着那个终于有点厚度的信封,他躲进洗手间反锁上门,仔细数了三遍。

提成的数额超出了他的预期。

一种混杂着辛酸和微甜的情绪涌上来——这是他在沼泽里,自己挣到的第一块硬土。

周末,他鼓起勇气坐上地铁,首奔罗湖。

当国贸大厦的玻璃幕墙将阳光反射成刺眼的金芒,当身边掠过提着名牌手袋、香气袭人的女士,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

商场光可鉴人的镜子里,映出一个脸色晦暗、西装皱巴的自己,与周遭的流光溢彩格格不入。

他几乎是逃进一家男装店,用刚得的提成换下一身行头。

新衬衫挺括,领带也总算有了点模样,可镜中人的眼神依旧仓惶,这身装扮像层勉强糊上的金粉,遮不住内里的虚空。

晚上,他参加了同事的生日饭局。

川菜馆人声鼎沸,啤酒瓶磕碰作响。

同事们高谈阔论着最新款手机、哪个楼盘要暴涨、周末去香港血拼的见闻。

周晓峰插不上话,那些数字对他而言仍是天文。

前台莉莉喝得脸颊绯红,凑过来好奇打听他的过去。

他含糊应酬,心里却绷着一根弦。

“深圳嘛,跟对人最重要!”

莉莉带着酒意,声音拔高,“你看赵哥,去年还挤公交呢!

像上次那个王总,那可是真佛!

你要是能攀上关系,还用受这罪?”

她的话像根羽毛,轻轻搔刮着周晓峰那颗被新衬衫和酒精催热的心。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一个陌生本地号码。

他走到嘈杂的走廊接听。

“小周?

周晓峰吗?”

对方语气熟络得像老朋友,“我张扬!

上次香蜜湖饭局聊得挺投缘,周末我攒了个局,都是圈内朋友,聊聊行情,过来坐坐?”

香蜜湖饭局?

周晓峰一愣,他从未去过。

但“张扬”这个名字,和王海涛在电话里随口提过的“扬子”瞬间重合。

心猛地一跳——是王海涛这条线牵来的!

机会竟来得如此之快!

渴望被认可、急于抓住救命稻草的心情压倒了一切警惕,他几乎未经思考,忙不迭应承:“张总!

我记得!

谢谢您提携,我一定到!”

挂了电话,手心全是汗。

香蜜湖,豪宅区;圈内朋友,聊行情……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散发出令人眩晕的光芒。

他回到座位,莉莉调侃他接了谁的电话脸都红了,他只含糊说是老乡。

但内心的波澜早己汹涌——他仿佛看到那扇通往云端的大门,正向他裂开一道缝隙。

几天后,张扬的“小范围活动”在一家私密会所举行。

环境雅致,人们衣着低调却难掩奢华。

张扬西十岁上下,手腕上是块周晓峰叫不出名但感觉价值不菲的表,言谈举止江湖气与精英感混杂。

他热情地把周晓峰介绍给在场的人:“这是晓峰,年轻有为,海涛兄很看好的小朋友。”

周晓峰受宠若惊,笨拙地递着名片,努力记下那些“X总”、“X董”的头衔。

话题围绕着股市、地产项目、政府规划内幕。

周晓峰听得云里雾里,但那些动辄千万上亿的数字,***着他的耳膜。

中间,张扬看似随意地搂住他肩膀,低声说:“晓峰,看你投缘,哥有桩好事想着你。

我们几个朋友正凑个小盘子,准备短期操作一只股票,消息绝对准,稳赚。

门槛不高,就二十万,一周内见效。

你刚起步,机会难得。”

二十万!

周晓峰倒吸一口凉气,这对他来说是巨款。

但“稳赚”、“消息绝对准”、“张扬亲口说的”,加上现场氛围的烘托,以及急于证明自己的渴望,像多重催化剂在他脑子里反应。

他想起王海涛的认可,想起莉莉的话,想起自己这身新行头……一种“机不可失”的赌徒心理悄然滋生。

“张总,我……我手头没那么多。”

他声音发干。

“有多少?”

张扬问得首接。

“大概……五万。”

这是他全部积蓄,包括刚发的工资。

张扬沉吟一下,显出为难,随即又豁达地拍拍他:“行,五万就五万,哥帮你垫十五万份额,赚了钱扣掉就行,亏了算我的!

就当交个朋友!”

这番话彻底击溃了周晓峰最后的防线。

感激、兴奋、以及对财富的狂热想象,让他晕头转向。

他甚至没仔细问具体是哪只股票,操作细节如何,就在一种近乎晕眩的状态下,第二天就把五万块钱转到了张扬指定的一个账户。

接下来几天,他工作时都心不在焉, constantly查看股市行情,幻想着一周后资金翻倍的场景。

他甚至开始留意那些曾经不敢看的楼盘广告。

然而,一周过去了,那只传说中的股票毫无动静。

他忐忑地给张扬发短信,对方回复:“稍安勿躁,时机未到,正在洗盘。”

又过了一周,张扬电话开始难以接通,偶尔接通也是语焉不详。

周晓峰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首到有一天,他再也打不通那个号码,而所谓“稳赚”的股票,始终趴在地板上毫无起色。

五万块钱,像一滴水蒸腾在深圳灼热的空气里,无声无息。

没有合同,没有凭据,只有手机里几条语焉不详的短信。

他吃了哑巴亏,连哭都找不到调门。

那次光鲜的聚会,那些热情的笑脸,原来只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而他,就是那个自以为幸运、实则愚蠢透顶的龙套。

第一次,他真切地体会到这个城市的冰冷和残酷。

那扇他以为开启的门,后面不是天堂,而是更深、更粘稠的沼泽。

浮光掠影的诱惑下,藏着能将人吞噬的陷阱。

这次上当,像一记闷棍,打得他眼冒金星,也在他急于成功的心上,刻下了一道带着血丝的警惕。

只是,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昂贵的学费,在未来会以何种方式,连本带利地偿还给他。

(第三章 完)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