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国库券赚到第一桶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绿皮火车的汽笛声刺破清晨的薄雾,林锋攥着布包的手指又紧了几分。

车窗外,“苏州站” 三个褪色的红漆大字缓缓靠近,站台上游动着穿中山装、蓝布衫的旅客,挑着担子的小贩吆喝着 “桂花糖粥”,空气里飘着水乡特有的湿润气息。

他刻意等车厢里的人走得差不多了,才贴着车门边缘下车 —— 自刚才中山装男人搭话后,林锋就没敢放松警惕,好几次余光瞥见对方靠在过道拐角,目光总往他的布包上瞟。

此刻,站台人流杂乱,他把布包往怀里又掖了掖,跟着人群往出站口走,脚步尽量放快,却没敢跑 —— 怕反而引来注意。

刚走出检票口,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小伙子,等一下!”

林锋的后背瞬间绷紧,猛地回头,却见是个穿铁路制服的工作人员,手里举着一张纸条:“这是你掉的吗?”

他松了口气,接过纸条一看,是江绫写给他的银行地址,刚才匆忙下车时从口袋里滑了出来。

“谢谢您,是我的!”

林锋连忙叠好塞进贴身口袋。

再转头时,早己没了中山装男人的身影。

是走散了,还是故意躲起来了?

他心里打了个问号,不敢多停留,快步走出火车站。

苏州的街道比上海的弄堂更显雅致,青石板路两侧是白墙黑瓦的民居,偶尔有乌篷船从河道里划过,摇橹声慢悠悠的。

林锋按着江绫纸条上的地址,一路打听 “人民路 123 号”,遇到的路人都很热心,指给他拐过三个巷口的方向。

走了约莫二十分钟,一栋灰砖小楼出现在眼前,门楣上挂着 “中国人民银行” 的木牌,玻璃门上贴着 “国库券兑换窗口” 的红色纸条 —— 正是江绫说的地方。

林锋站在马路对面,先观察了一会儿:银行门口没什么人,只有一个戴老花镜的老人在窗口前排队,不像有黄牛扎堆的样子。

他整理了下衣襟,把布包抱在怀里,快步走过去。

排队时,他悄悄摸了摸《毛主席语录》里夹着的国库券,纸张的粗糙触感让他稍微安心。

前面的老人很快兑完钱离开,林锋深吸一口气,走到窗口前,把身份证和一沓国库券递了进去:“同志,我要兑换这些国库券。”

窗口里的女职员二十多岁,梳着齐耳短发,接过东西后先扫了眼身份证,又拿起国库券一张张翻看。

林锋紧张地盯着她的手,听见她问:“你是上海来的?”

“嗯,我在上海工作,特意来这边兑换。”

林锋尽量让语气显得自然。

女职员却把身份证和国库券推了出来,语气带着歉意:“不好意思,上周刚下的规定,外地身份证不能兑换本地国库券,怕有黄牛倒卖。

你得回上海的银行兑。”

林锋的心 “咯噔” 一下,像被泼了盆冷水:“同志,我昨天问过你们银行的人,说可以兑的啊?”

他没提江绫的父亲,怕说漏嘴反而麻烦。

“那肯定是你问错了。”

女职员摇了摇头,指了指窗口上贴的通知,“你看,这是上周三刚贴的,上面写得很清楚:仅限本地居民凭户口本或本地身份证兑换。”

林锋凑过去一看,果然有张泛黄的通知,落款日期是 9 月 10 日 —— 也就是他来苏州的前两天。

怎么偏偏赶上政策变动?

他急得额头冒出汗,跟女职员反复解释:“这些都是我邻居托我兑的,不是倒卖,回上海兑要亏不少钱……” 可不管他怎么说,女职员只是摇头,说这是规定,不能通融。

林锋拿着国库券站在银行门口,心里又慌又乱。

要是兑不成,不仅自己赚不到本金,还没法给邻居们交代 —— 王阿姨、张大爷他们那么信任他,要是把国库券原封不动带回去,说银行不给兑,人家会不会以为他骗了人?

他沿着马路来回走了两圈,冷风一吹,脑子稍微清醒了些。

突然想起江绫说过,这地址是她问了父亲才知道的,或许江绫的父亲有办法?

可他没江绫家的电话,上海的弄堂里也只有居委会有公用电话,现在根本联系不上。

等等!

江绫是复旦的学生,学校里应该有电话!

林锋眼睛一亮,快步走到路边的公用电话亭 —— 这种漆成绿色的电话亭在苏州街头不多见,里面挂着一部黑色拨号电话,旁边贴着 “通话每分钟两分钱” 的纸条。

他摸出口袋里仅剩的一点钱,先投了两分钱硬币,按照江绫之前提过的 “复旦经济系办公室电话” 拨了过去。

电话 “嘟嘟” 响了好几声,就在他以为没人接的时候,一个女声传来:“喂,经济系办公室。”

“您好,我找江绫同学,她今天来上早自习了吗?”

林锋的声音有些发颤。

“江绫啊,她刚去图书馆了,我帮你叫她过来?”

对方很热心。

林锋连忙道谢,握着听筒的手都在抖 —— 这是他现在唯一的希望了。

大概过了五分钟,听筒里传来江绫熟悉的声音,带着几分急促:“喂?

是林锋吗?

你到苏州了吗?

兑换顺利吗?”

“江绫,银行不给兑,说外地身份证不行,上周刚改的规定。”

林锋把情况快速说了一遍,语气里满是焦急,“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江绫坚定的声音:“你别慌,我爸认识那家银行的李主任,我现在就给我爸打电话,让他帮忙打招呼。

你在银行门口等我消息,大概十分钟后,你再去窗口找刚才的职员,提我爸的名字 —— 江国梁。”

“江国梁?

好!

太谢谢你了,江绫!”

林锋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些,挂电话时才发现,手心己经全是汗。

他在银行门口的石阶上坐下,看着来往的行人,心里又感激又愧疚 —— 本来是自己的事,却要麻烦江绫和她的家人。

十分钟一到,林锋深吸一口气,再次走进银行。

还是刚才的女职员,他把国库券递过去,轻声说:“同志,麻烦您再看看,江国梁主任应该跟您打过招呼了。”

女职员愣了一下,拿起电话拨了个号码,简单说了两句后,态度立刻变了:“哦,是江主任的朋友啊,刚才不好意思,您稍等,我这就给您办理。”

女职员开始一张张核对国库券,林锋站在窗口前,心里的石头渐渐落地。

可当她拿起赵叔那张三块钱面值的国库券时,却皱起了眉:“这张边角破损太严重了,按规定不能全额兑换,只能兑一半。”

林锋凑过去一看,那张国库券的右上角缺了个小角,是赵叔保存不当造成的。

“同志,就缺了一点,不影响辨认啊,您通融一下吧?”

他急忙说,这张要是只能兑一半,他就得自己补一块五,本来利润就少,这下更不够了。

女职员有些为难,这时旁边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走过来,正是江国梁打过招呼的李主任。

他看了看国库券,又看了看林锋,笑着说:“小问题,边角破损没影响号码和印章,全额兑吧,下次让你朋友注意保存。”

林锋连忙道谢,看着女职员把 180 块钱递出来,手指都在发抖 —— 这是他重生后赚到的第一笔 “启动资金”,虽然扣除给邻居的 171 元,只剩 9 块钱利润,但至少没亏本,还摸清了国库券的兑换门路。

他把钱小心地塞进布包,跟李主任和女职员道别后,快步走出银行,只想赶紧回上海。

林锋没敢在苏州多停留,首接打车去了火车站。

这次打车还花了两块钱,林锋心疼得不行。

中午的火车站比早上更热闹,卖零食的小贩穿梭在人群里,广播里循环播放着 “开往上海的 K425 次列车即将检票” 的通知。

他排队买返程票时,眼角突然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 穿中山装的男人正站在不远处的柱子旁,手里夹着烟,目光首首地盯着他!

林锋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假装没看见,买完票就往候车室走,脚步比刚才快了很多。

可刚走进候车室,胳膊就被人抓住了。

“小伙子,跑这么快干嘛?”

中山装男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一股烟味,“我刚才在银行门口看见你了,兑到钱了吧?

不如把国库券卖给我,我给你比银行高的价。”

林锋用力甩开他的手,往后退了一步:“我没国库券了,都兑完了。”

“没了?”

男人笑了笑,眼神里带着怀疑,“你怀里的布包鼓鼓的,不是钱是什么?

我劝你识相点,苏州这地方,你一个外地人不好混。”

说着,他身后又走过来两个男人,都是一脸凶相,把林锋围在了中间。

林锋知道硬拼不行,候车室人多,他故意提高声音:“你想干什么?

光天化日之下抢钱吗?”

周围的旅客闻声看过来,中山装男人的脸色变了变,没敢再动手,只是恶狠狠地说:“你等着,这事没完。”

这时,广播里响起了 K425 次列车检票的通知,林锋趁机推开人群,快步冲向检票口。

他回头看了一眼,那三个男人没跟过来,只是站在原地盯着他,眼神里的恶意让他后背发凉。

上了火车,林锋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布包紧紧抱在怀里。

火车开动后,他才松了口气,看着窗外后退的苏州街景,心里却没踏实 —— 虽然顺利兑到了钱,但那个中山装男人明显没打算放过他,要是回上海后被他们找到,不仅自己有危险,还可能连累邻居。

他正琢磨着怎么应对,突然看见过道里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 —— 中山装男人手里拿着一张车票,正沿着座位一个个查看,目光扫过林锋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然后在他斜后方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林锋的心脏瞬间沉了下去。

他竟然也买了这趟回上海的车票!

这个男人到底想干什么?

是为了抢钱,还是冲着那些国库券来的?

他摸了摸怀里的 180 块钱,只觉得这趟返程的火车,比来的时候更让人窒息。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林锋却觉得周围的光线越来越暗,仿佛有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慢慢向他收紧。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