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知道,当下社会,关于盗墓这种题材的影视剧都很畅销,包括网络上一些鉴宝首播,古玩捡漏等这种视频,无一不是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泛泛而谈,哗众取宠,比如鉴宝的,压根没一句说到点上,无非是整整节目效果,抓住流量密码,一波一波的割韭菜,气的人牙痒痒,弄的古玩行乌烟瘴气,老一辈古玩人,摇头叹息,感慨世道变了,古玩行内,不成文的规矩也变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古玩为王,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众多行内里,唯独古玩行,不叫卖,不吆喝,不打广告,不想出名,它承载的是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今人与古人交流对话的唯一介质,交钱离手,过眼之间,买错看错,两不相扰,这是无言的君子协议,玩的是人情世故,江湖凶险……跑题了,拉回来,说到古玩,那么市面上大量的东西,从哪儿来的呢,其实,如果你不懂,我劝你不要下手。
市面上千分之九九九的是假的,剩下的千分之一里,有百分之九十九是老普,这是行话,意思就是老的,普通的残的。
那仅存的十万分之一的精品,是流不到普通人眼里的,在上层社会,或者说在真正的行内人手里,就被截停了,然后会出现在各大拍卖行,顶级收藏家手里。
那么话又说回来,既然不是没有真的,那这些十万分之一的高真精从何来的呢?
哈哈!
这就不得不说到我的职业了——盗墓!
其实我不愿用这个词形容这个行当,大多数行内人,都是生活所迫,为了钱,为了生活,这种可以叫盗墓,而我呢,完全是因为爱好,更可能是,基因,遗传!
我更趋向理解为是艺术,一种行为艺术,集组建班组,跑山(寻龙),打钎子(点穴),排班干活,出货于一身,难道不能称为艺术家吗?
事必躬亲,二十年来,己经形成肌肉记忆,甚至留下职业体貌特征,难道不能称为行为艺术家吗?
接下来我要讲述的是,一段跨越二十年,真实发生在你身边的,你稍微用点心,即可触及到的盗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