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桑葚换鱼干,“商业鬼才”的童年首秀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甘宁蹲在桑葚树下,盯着满树紫黑的果子,口水咽了第三回。

不是馋得慌,是他发现了新商机——这棵老桑葚树长在村头,每年结的果子吃不完,大多烂在地上;而村尾的李伯是个老渔民,天天晒鱼干,却总愁没人换新鲜果子解腻。

这不就是现成的“供需匹配”吗?

他撸起袖子,往兜里塞了两个布袋子,爬到低枝上开始摘桑葚。

刚摘满一袋,就听见树下传来脚步声:“阿宁,又偷摘桑葚呐?”

抬头一看,是同村的二柱子,手里还攥着个空竹篮,一脸馋相。

甘宁眼睛一转,从树上跳下来,拍了拍兜里的桑葚:“想不想吃?

跟我走,保准让你吃够,还能拿点好东西。”

二柱子半信半疑地跟着他往村尾走,路上还嘀咕:“你该不会是想骗我帮你背东西吧?

上次你说帮你捡螺,结果让我背了半筐石头。”

“这次不一样!”

甘宁拍着胸脯保证,“这次是做‘生意’,懂吗?

就是你给我帮忙,我给你好处。”

到了李伯家院外,果然看见晒谷场上铺着好几张竹席,上面全是金黄的鱼干,风吹过满是咸香。

甘宁清了清嗓子,摆出他昨晚对着镜子练的“严肃表情”,敲了敲院门:“李伯,在家吗?

我有好东西跟您换鱼干!”

李伯开门看见他,乐了:“是江神童子啊!

今天又来给我报信?

我这可没船要出。”

“不是报信,是换东西!”

甘宁把满袋桑葚递过去,“您看这桑葚,新鲜得很,甜得能当糖吃。

我用这个跟您换点鱼干,行不?”

李伯捏了颗桑葚放进嘴里,眼睛一亮:“哟,还真甜!

行,你想要多少鱼干?”

“我要五块!”

甘宁伸出五根小手指头,又指了指旁边的二柱子,“他帮我摘的桑葚,得给一块当工钱。”

二柱子愣了,他本来以为就是来蹭吃的,没想到还能得鱼干,赶紧点头:“对!

我摘了好多!”

李伯被逗笑了,拿了六块鱼干递给他们:“行,给你们!

下次有新鲜桑葚,还来跟我换。”

拿着鱼干,二柱子一路都在跟甘宁念叨:“阿宁,你也太厉害了!

这都能换鱼干!

下次我还跟你一起!”

甘宁心里美滋滋的。

这只是第一步,他早就盘算好了——村里张婶的针线活好,却缺柴火;王阿婆的咸菜腌得香,却没人帮她挑水。

他可以当“中间人”,帮大家互相交换,自己再赚点“辛苦费”,比如换块咸菜,拿根针线。

接下来几天,甘宁真的当起了“村里中介”。

他拿着小本子(其实是竹简),把各家有什么、缺什么都记下来,然后挨家挨户跑,帮张婶用针线换了柴火,帮王阿婆用咸菜换了挑水服务,自己也赚了半筐红薯、一把豆子。

村民们都觉得这孩子越来越神了:“阿宁不光能预警海盗,还能帮大家换东西,真是个机灵鬼!”

这天晚上,甘宁坐在院子里,看着娘把他换回来的鱼干炖进锅里,心里盘算着更大的计划。

光在村里换东西赚不了多少钱,他得把生意做到村外去——比如,帮路过的货郎写“广告”。

他上辈子写小说时,最擅长写吸引人的标题,什么“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用来当货郎的吆喝词,肯定管用。

到时候,货郎赚了钱,说不定能分他点铜钱,再给点小玩意儿。

锅里的鱼干炖得香喷喷的,甘宁夹了一块放进嘴里,鲜得眯起了眼睛。

他觉得,自己这“穿越剧本”改得越来越顺了。

没有刀光剑影,没有勾心斗角,靠脑子赚点小钱,让家人吃好喝好,这样的日子,比当什么锦帆贼、什么霸主都强。

只是他没料到,几天后,一个路过的货郎真的找上了门,还带了个让他始料未及的“合作机会”。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