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内政改革
他决定从财政、农业和人才选拔三个方面入手,彻底整顿炎朝的内政。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王宫的书房中。
诸葛亮身着王袍,正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卷竹简,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来人!”
诸葛亮轻唤一声。
一名侍从匆匆走进书房,躬身行礼道:“王上。”
“去将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工部尚书以及几位重臣请来,本王有要事相商。”
诸葛亮放下竹简,目光坚定地说道。
“是,王上。”
侍从领命而去。
不多时,几位大臣便齐聚王宫书房。
诸葛亮起身,向众人拱手道:“诸位,今日请大家前来,是为了商讨炎朝的内政改革之事。
如今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吾等需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愿听从王上安排。
诸葛亮首先看向户部尚书,问道:“尚书大人,先说一说如今的财政状况吧。”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面色凝重地说道:“王上,目前库中存银仅有十万两,粮草也仅够维持数月。
由于连年征战,税收减少,加之开支巨大,财政状况十分严峻。”
诸葛亮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必须立即清查账目,严厉打击******。
对于那些中饱私囊的官员,绝不姑息。
同时,要重新制定税收政策,鼓励商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本王决定,降低商业税收,吸引各地商人来我炎朝经商。
另外,对于农田税收,根据实际收成进行合理调整,确保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户部尚书点头道:“王上圣明,臣等定当全力以赴。”
诸葛亮接着看向工部尚书:“工部这边,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何?”
工部尚书拱手道:“王上,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多有损坏,急需修缮。
还有水利工程,也需重新规划和修建。”
诸葛亮说道:“立刻组织工匠,优先修复重要的道路和桥梁,确保交通畅通。
水利工程关乎农业生产,务必精心规划,不可有丝毫马虎。”
“臣遵旨。”
工部尚书应道。
随后,诸葛亮又把目光转向吏部尚书:“吏部,人才选拔乃是重中之重。
如今朝中可用之才是否充足?”
吏部尚书回道:“王上,人才稀缺,急需广纳贤才。”
诸葛亮思索片刻,说道:“即日起,举办科举考试,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同时,在各地张贴告示,招揽有识之士。
对于现有的官员,要加强考核,庸者下,能者上。”
众人皆称善。
接下来的日子里,诸葛亮亲自监督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在清查账目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官员的***行径。
诸葛亮毫不手软,将这些官员严惩,一时间朝堂上下为之震动,官员们皆不敢再有贪腐之心。
商业税收的降低吸引了众多商人来到炎朝,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同时,农田税收的合理调整也让百姓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逐渐增加。
工部组织的工匠们日夜赶工,道路和桥梁得以修复,水利工程也有序开展。
科举考试的举办吸引了大批有志之士前来应考,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优秀的人才。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旧贵族和保守势力对改革措施表示不满,暗中阻挠。
一天,诸葛亮收到密报,说有部分官员勾结旧贵族,企图破坏改革。
诸葛亮大怒:“这些人竟敢为了一己私利,阻碍炎朝的发展!”
他立刻召集亲信,暗中调查此事。
经过一番追查,终于揪出了幕后的黑手。
在朝堂之上,诸葛亮严厉斥责这些人的罪行,并将他们依法处置。
“吾等改革,是为了炎朝的未来,为了百姓的福祉。
若有人胆敢再行破坏,定不轻饶!”
诸葛亮的声音响彻朝堂。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炎朝的财政状况逐渐好转,农业生产稳步提升,人才也不断涌现。
但诸葛亮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
一天,诸葛亮微服出巡,视察民间的情况。
他来到一个村庄,看到百姓们在田间忙碌,脸上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一位老者认出了诸葛亮,上前说道:“王上,如今的政策好啊,我们的日子有盼头了。”
诸葛亮微笑着说道:“只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本王的努力便值得。”
回到王宫,诸葛亮继续思考着下一步的改革计划。
他知道,要让炎朝真正强大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一次朝会上,诸葛亮说道:“诸位,内政改革初见成效,但不可懈怠。
我们要继续努力,让炎朝繁荣昌盛。”
众臣齐声高呼:“愿为王上效命,共创炎朝辉煌!”
就这样,炎朝在诸葛亮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向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