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次背锅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到呼吸声,林舟坐在最后一排,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他总觉得,张敏讲解方案时,刻意避开了预算的细节,只说了“总预算5万”,没提具体分配。
“张敏,”王磊把方案扔在桌上,声音里带着怒气,“你跟我说说,这个预算是怎么回事?
线下场地费报了1.5万,我查了一下,咱们合作过的高校,场地费最高也就8000,你这1.5万是怎么来的?
还有校园KOL的报价,比市场均价高了30%,你做方案的时候,就没跟对方砍砍价?”
张敏的脸瞬间白了,她站起来,手指攥着方案的边角,声音有些发颤:“王总,对不起,是我……是我没审核仔细。
这份方案其实是小林细化的,他刚毕业,对预算把控不太熟悉,可能是调研的时候没弄清楚市场价。
我当时手头事多,没来得及核对,责任在我。”
林舟猛地抬起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看着张敏,张敏也正好回头,眼神里带着一丝恳求,还轻轻摇了摇头,像是在说“别说话”。
王磊的目光立刻转向林舟,语气里满是失望:“小林,我听说你挺踏实的,怎么连预算这种基本的事都做不好?
校园推广是咱们部门季度重点项目,你这样一弄,方案只能搁置,重新做!”
“王总,不是这样的,”林舟下意识地想解释,“我查了市场报价,线下场地费1.5万是因为……好了,别说了。”
张敏打断他,脸上带着歉意,“王总,是我没教好小林,您别责怪他。
我会带着他重新改方案,下周一定交一份合格的过来。”
会议草草结束,同事们陆续走出会议室,路过林舟身边时,有人投来同情的目光,有人则是幸灾乐祸。
林舟坐在座位上,手指攥得发白,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又闷又疼。
他不明白,自己明明做了那么多调研,明明把预算核对了一遍又一遍,怎么就成了“没弄清楚市场价”?
张敏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林,对不起啊,刚才没帮你说话。
你也知道,王总最近因为总部的考核压力大,脾气不好。
要是我说方案是我让你那么改的,他肯定会更生气,到时候咱们部门的季度奖金就没了。
你刚入职,要是留下‘不专业’的印象,对以后的晋升也不好。”
林舟看着张敏,她的脸上满是“为你着想”的表情,可林舟却觉得那笑容像一层面具,冰冷又虚伪。
他想起自己熬夜改方案的那些夜晚,想起自己跟同学反复确认学生需求的样子,心里一阵委屈。
他想说“我改之前跟你说过预算的事”,想说“我有市场报价的截图”,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刚入职,没什么人脉,也没什么底气,要是跟张敏撕破脸,说不定真的会被穿小鞋。
“我知道了,张姐。”
林舟低下头,声音有些沙哑,“方案我会重新改的。”
“哎,这才对嘛。”
张敏笑了,“你放心,这次的事我记在心里,以后有好机会,我肯定先想着你。”
说完,她转身走了,留下林舟一个人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
那天晚上,林舟没有加班改方案。
他回到出租屋,把自己摔在沙发上,看着天花板发呆。
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问他“工作累不累,有没有受委屈”。
林舟强忍着眼泪,笑着说“挺好的,同事们都很照顾我”。
挂了电话,他再也忍不住,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
他打开电脑,找出之前保存的市场报价截图——有校园媒体的报价单、高校场地租赁的合同模板、KOL的合作报价表,每一份都有明确的日期和来源。
他把这些截图整理成一个文件夹,命名为“校园推广方案预算证据”,然后加密保存到U盘里。
做完这些,他心里稍微好受了点——不是为了报复张敏,而是为了提醒自己:职场不是校园,真诚不能当饭吃,没有证据的付出,随时可能被人抹去。
第二天上班,林舟重新改了方案。
他把线下场地费降到8000,KOL的报价也调整到市场均价,还在预算表旁边附上了三家供应商的联系方式,方便张敏核对。
改完后,他没有首接发给张敏,而是打印出来,走到张敏的隔间门口:“张姐,方案改好了,您看看,要是有问题,我再改。”
张敏接过方案,翻了几页,点了点头:“行,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林舟没有走,而是站在原地,轻声说:“张姐,上次的预算,我其实查了很多报价,要是您需要,我可以把截图发给您。”
张敏的手顿了一下,抬头看向林舟,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温和:“不用了,我相信你。
这次辛苦你了。”
林舟回到工位,心里清楚,张敏肯定明白自己的意思。
他拿出笔记本,在第一页写下:“永远不要相信‘我记在心里’,永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良心’上。”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打开电脑,开始处理新的任务——张敏把“用户反馈整理”的工作交给了他,说是“让他多了解用户需求”,但林舟心里清楚,这是把他边缘化了。
不过他没抱怨。
他每天把用户反馈按“产品问题、活动建议、投诉”分类,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标注,还做了一份“每周用户反馈总结”,把高频问题和解决方案列出来,放在部门共享文件夹里。
他想,就算做着不起眼的工作,也要做到最好——这是他的底线,也是他对抗职场不公的唯一方式。
有一天,林舟加班整理反馈,己经快晚上十点了。
他伸了个懒腰,准备去茶水间泡杯咖啡,路过陈默的工位时,发现他还在敲代码。
陈默是部门的技术岗,比林舟早来公司三年,平时话不多,总是一个人坐在工位上,偶尔抬头抽烟时,会跟林舟对视一眼,点个头算是打招呼。
“还没走?”
陈默先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嗯,还有点反馈没整理完。”
林舟笑了笑,“陈哥你也早点休息,别太累了。”
陈默关掉电脑,拿起桌上的烟盒,抽出一根点燃:“你整理的那个用户反馈总结,我看了,比之前张敏让实习生做的清楚多了。”
林舟愣了一下:“您看过?”
“嗯,”陈默吸了口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显得有些深邃,“你把重复的问题合并了,还标了出现频率,连解决方案都想好了,心思挺细。
可惜,张敏没把你用到正经地方。”
林舟没接话,他知道陈默是在说张敏的不是,但他不想背后议论同事。
陈默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笑了笑:“你不用防着我,我和张敏不是一路人。
去年,我做了一个用户增长的项目,数据很好,结果她在总监面前说,项目的核心思路是她提的,最后奖金全被她拿走了。
后来有个项目出了问题,她又把锅甩给我,我差点被开除。”
林舟心里一动,原来陈默也被张敏坑过。
他看着陈默,发现他的眼神很坦诚,没有之前张敏那种虚伪的温和。
那天晚上,两人在茶水间聊了很久。
陈默告诉林舟,创科未来的运营部内部关系很复杂,张敏靠着会“来事”,跟总监走得近,所以手里总握着好项目;而像他这样只会埋头干活的,要么被抢功劳,要么被背锅。
“职场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利益。”
陈默拍了拍林舟的肩膀,“你还年轻,别太相信别人的笑脸,也别太把委屈放在心上。
保护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林舟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那天晚上,他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路边的路灯,突然觉得心里亮堂了不少。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做那个“任人拿捏”的老实人了,他要学会在这个复杂的职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