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入学考核,惊艳众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青云书苑的入学考核设在前院的明伦堂,五十余名新晋学子按序坐定,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苏清沅刚在靠窗的位置坐下,就见苏清瑶带着那两位贵女走了过来,特意在她身旁的空位坐下,压低声音嘲讽:“妹妹可别紧张,虽说这考核要考策论与诗词,可若是实在写不出来,也不必勉强,大不了回家去,省得在这儿丢丞相府的脸。”

苏清沅没有理会,只是将墨条轻轻研磨,目光落在堂外 —— 此时,一位身着青灰色长衫的年轻男子正站在廊下,身姿挺拔如松,眉目清冷,手中捧着一卷书册,正是书院的助教萧景渊。

他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抬眸望来,眼神平静无波,却让苏清沅莫名安定了几分。

“考核开始!”

随着周院长一声令下,书童们依次分发考题。

策论题是 “论女子求学之益”,诗词则要求以 “青云” 为题作一首七言律诗。

此论题看似寻常,却需结合时事与典籍,说出独到见解,不少学子刚看到题目就皱起了眉头,提笔迟迟不敢落下。

苏清瑶瞥了眼苏清沅,见她沉思片刻后便下笔如飞,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 她自幼请名师教导,论诗词策论,定不会输给一个靠自己凑钱入学的庶妹。

可她自己握着笔,脑中却一片混乱,想不出新颖的论点,只能堆砌些常见的辞藻。

苏清沅此刻己完全沉浸在答题中。

关于女子求学之益,她早有深思:大靖虽有女子求学之风,却仍有不少人认为 “女子无才便是德”,她要做的,便是打破这种偏见。

她在策论中写道:“女子求学,非为争名逐利,实为明事理、辨是非。

古有卫夫人书法传千古,今若女子皆能读书,或可助夫君理家,或可教子女成才,于家于国,皆有裨益……” 字迹工整,论点清晰,引经据典恰到好处。

诗词方面,她以 “青云” 为题,既写书院之景,又抒凌云之志:“朱门映日启青云,满院书香沁客魂。

不负寒窗十载苦,愿凭才学报乾坤。”

诗句简洁有力,意境开阔,尽显少年意气。

半个时辰后,考核结束,学子们陆续交卷。

苏清瑶交卷时,特意走到萧景渊身边,故作娇羞地问道:“萧助教,您看我的答卷如何?”

萧景渊只是淡淡点头,目光却落在了随后交卷的苏清沅身上。

待所有答卷收齐,周院长与萧景渊等人一同阅卷。

当看到苏清沅的策论时,周院长眼前一亮,忍不住念出声:“‘女子求学,于家于国皆有裨益’,此见解独到,论据充分,难得!”

萧景渊凑过来看,见那娟秀的字迹间透着一股韧劲,诗词更是立意高远,心中对这位昨日在门口从容应对刁难的庶女多了几分欣赏。

次日,考核结果张贴在书院的公告栏前,学子们围得水泄不通。

苏清瑶挤到前面,却见榜首赫然写着 “苏清沅” 三个字,她的名字则排在中游。

“怎么可能!”

苏清瑶失声叫道,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周围的学子也纷纷议论起来:“原来她就是苏清沅,昨日被嫡姐刁难还那么从容,没想到学识也这么厉害!”

“这策论写得真好,我都自愧不如!”

“还有那首诗,‘愿凭才学报乾坤’,太有气势了!”

苏清沅站在人群外,听到这些议论,只是浅浅一笑。

这时,萧景渊从公告栏前走过,经过她身边时,脚步微顿,轻声道:“苏学子,策论与诗词皆佳,继续努力。”

说完,便转身离去,只留下苏清沅愣在原地,心中泛起一丝暖意 —— 在这青云书苑,她的努力,终于被人看见。

而不远处的苏清瑶,看着这一幕,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眼中满是不甘与嫉妒。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