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个故事,“荒唐的仙山”二

狂想趣事 李林灵L 2025-09-29 11:49:04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沈砚与清瑶结为道侣那日,仙山云海翻涌,霞光将三座道场染成金红色。

山下的村民抬着米酒与山货前来庆贺,福安寺的钟声与长春观的道磬声交相呼应,连平日里肃穆的尼姑庵也飘出了悠扬的诵经声。

谁能想到,这曾被视作荒诞之地的仙山,如今竟成了方圆百里最和睦的所在。

婚后第三日,沈砚在观中藏经阁整理典籍时,偶然翻到一本泛黄的手记。

字迹斑驳的纸页间,记载着仙山的隐秘往事:三百余年前,三位修行者——全真道士、苦行僧人与持戒比丘尼在此相遇。

彼时山下瘟疫横行,三人耗尽修为驱散病魔,却因过度损耗元气,自知命不久矣。

临终前,他们立下约定:各自传承打破世俗戒律的修行法门,以“入世之心行出世之事”,守护这片土地。

“原来从一开始,荒唐便是慈悲的外衣。”

沈砚摩挲着纸页上褪色的字迹,忽听得窗外传来清瑶的呼唤。

他推开雕花窗棂,见妻子正站在观前的石阶上,手中捧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桂花酿,晨雾缭绕间,她的杏色道袍宛如流云。

然而祥和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半年后的某个深夜,急促的敲门声惊破宁静。

沈砚提灯开门,只见福安寺的小沙弥浑身湿透,额角还带着淤青:“道长!

山下的猎户们...说我们的修行亵渎神明,带着火把要烧了道场!”

清瑶迅速披衣起身,从墙上取下拂尘:“定是有人在背后挑唆。

前些日子,山下李家娘子偷偷来庵里求子的事被发现了...”她话音未落,远处己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与火把明灭的红光。

沈砚握紧腰间长剑,与清瑶对视一眼——他们早有预感,世俗对异类的偏见,不会因一场婚礼彻底消散。

混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爆发。

愤怒的人群举着“除魔卫道”的旗号冲上山,却在山脚下被层层迷雾困住。

沈砚站在道观飞檐上,看着清瑶与尼姑庵的比丘尼们结成法阵,福安寺的武僧们手持禅杖严守山门。

火光映照着人们扭曲的面孔,有人高喊着“淫邪之地不可留”,有人挥舞着锄头要砸毁神像。

“各位且听我说!”

沈砚突然跃上一棵古松,声音穿透浓雾,“十年前那场山崩,是谁用道法护住了整个村落?

去年大旱,又是谁耗尽修为祈来甘霖?”

他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狰狞的伤疤,“这道伤,是我为救你们的孩子挡下山洪留下的!”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沈砚看见人群中李猎户的妻子偷偷抹泪——正是那个曾来尼姑庵求子的妇人。

就在这时,一声清亮的婴儿啼哭从人群后方传来。

抱着襁褓的妇人颤抖着掀开襁褓,露出婴儿粉雕玉琢的小脸:“这孩子...是在观音像前求来的...”火把的光芒在晨风中摇曳,有人默默放下了武器。

突然,福安寺方向传来一声惊呼。

沈砚转头望去,只见老僧正死死抱住被推倒的佛像,几个年轻人举着斧头,而那个曾与小僧相爱的女子,此刻正用身体护住佛像,额头被砸出血痕。

“够了!”

清瑶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令人心悸的威严。

她指尖轻点,漫天飘落的桂花化作金雨,照亮每个人的面容,“你们口口声声说我们荒唐,可你们的荒唐,是要用愚昧杀死善意!”

她的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举着斧头的年轻人身上,“阿虎,你爹临终前,是谁在床前诵经超度?”

年轻人的手骤然颤抖,斧头“哐当”落地。

随着第一声啜泣,人群中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哭声。

沈砚看着清瑶在金雨中张开双臂,突然明白,所谓修行,从不是远离人间烟火的清高,而是在荒诞与误解中,依然坚守本心的慈悲。

这场风波过后,仙山立起一座新的石碑,上面刻着三行小字:道本自然,佛亦有情,心净即净土。

沈砚与清瑶的孩子出生那日,尼姑庵的送子观音像前,不知何时多了一块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这里不荒唐,这里有光。”

多年后,当白发苍苍的沈砚抱着孙子坐在道观门前,看着山下往来的香客,总会想起那个黄昏——他初登仙山,惊觉修行者的荒唐,却不知,自己早己踏入了这世间最温柔的修行。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