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船清梦压星河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行啦,都别闹腾了。”

“老老实实坐下来吃饭”阿奶周邱氏也慢腾腾的开口,看着周晚晚没什么大碍的样子也放下了心。

邱氏儿时家里贫困,父母想要把她卖到青楼给儿子凑彩礼钱,她趁着不注意,在老鸨和家里人商讨价钱时偷偷的跑掉了。

靠着沿途乞讨和挖野菜走一路到了附近,最后身患风寒,饥困交加下倒在了县城外的树林。

还是当时年少的阿爷跟着曾祖父去县城做工才捡到了路边的她。

曾祖父也是个有善心的人,看着小姑娘可怜兮兮的就带了回来,请了大夫治好了风寒,问她叫什么她也不吱声,就说自己姓邱,看样子是被原来的家里伤透了心,索性就叫她邱小妹。

最后曾祖父还是决定把人留下来,家里匀一口饭吃也不差什么,结果来来去去的还就慢慢和阿爷好上了。

阿奶也因幼时的经历虽身子不大利索,但对于家里的女子,也和男子一视同仁,生在这个家庭真的是这个时代最幸运的选择。

所谓“不衾常不暖,夜夜亦安眠”大抵如是了。

周晚晚简单洗漱后坐在了周圆圆的旁边,桌上没点蜡烛,借着落日后的余光也看得清今晚的菜色。

一盘小葱炒鸡蛋,一盘自家腌制的咸菜,一个凉拌野菜花,一盆青菜汤和一碟二合面馒头,菜色可以说很简单,但也是普通农户的日常。

周晚晚吃着嘴里的馒头虽然感觉有些刺嗓子,但是食物特有的清香和蔬菜不加掩饰的清爽,这是在前世感受不到的朴实。

“来晚晚,今天受了伤吃点鸡蛋补补身子。”

阿奶打断了周晚晚,看她一首夹着面前的野菜和咸菜,主动捻了一筷子小葱炒鸡蛋到周晚晚的碗里,小孩子磕磕碰碰的就是要多吃些有营养的补补。

“谢谢阿奶!”

周晚晚没有拒绝老人的好意,这个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维系这个家庭。

周晚晚把碗里的鸡蛋分了一些到周圆圆的碗里,摸着她的小脑袋。

“圆圆也要多吃些鸡蛋哈,这样才能长得壮壮的,跟着阿姐到处跑哦~”老周头抬眉看了周晚晚一眼。

“嗯嗯,谢谢二姐,我一定快点长得壮壮哒~”“哈哈哈哈”“圆圆啊,你也要变成和你三哥一样的小胖墩呀?”

“哼,才不是,三哥是胖胖哒,我是壮壮哒!”

“嘻嘻”童言童语逗乐了一群人。

……吃过晚饭后,就或忙或闲了下来。

大哥找了一块空地,用树枝在地上写些简单的文字教给弟弟妹妹们,老周家虽然不能支撑孩子的束脩,但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安排孩子的生活。

希望他们终有一天能够拥有保护自己的力量。

家里唯一一本三字经还是当初花了大半年存下来的银子买给大哥读书用的,最便宜的书本也要一两银子,现在这本书也承载了弟弟妹妹们的启蒙。

这些年陆陆续续的教下来,虽不通西书五经,不会吟诗作对,但是基本的文字读写和简单的术算对于几个孩子来说己经没什么问题了。

就是圆圆嘛……毕竟是小孩子,可以理解。

小老三如柏脑袋灵活,大哥教过的文字他自己多描几遍也就会写了,写的不咋地但也是个不错的开端,而小西却对算学却有着独特的天赋。

周晚晚心里肺诽,虽然我是野鸡高中毕业的,但对于这些和前世相差不大的繁体字,她拿着书本看几遍也就差不多了,再加上原主早年学习过的经历。

周晚晚表示问题不大!

小孩子们凑成一堆学习,大人们收拾好碗筷后,也聚在一起各自说说闲话。

老周头:“我下田里看了下,今年春雨丰足,庄稼应该长得不错,只要不遇到老天爷狠心,娃儿们的日子也会过得好些。”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子嗣,天灾人祸的大人们可以忍忍肚子,只要孩子能有一口吃的,这日子就还有盼头,这个家就不会散,要是老天爷再发发善心,孩子们可以吃个富足的年头,这就是祖宗保佑。

“爹,这是今天我和小松,去县里给刘老爷家扛包挣的工钱。”

老大周有山从怀里掏出一个破旧的小布袋子,“哗啦啦”一堆铜板倒在桌上,又掏出两个白面馒头。

“一共三十文,刘老爷心善,看小松还是个孩子干不了多少活,就让他给我搭把手,晌午还给了我们一人两个馒头呢!”

刘老爷是县里知名的大善人,家里是开油米铺子的,供应了大半个县城的米粮,家里人丁不多,唯一的遗憾是只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

所以常年发善心做好事,希望老天爷开眼赐他一点福报,好让他好生个儿子,可惜,老天爷眼神不好,但论迹不论心,总的来说他也当得起大善人这个称号。

老周头把铜板数了一下,分出九个铜板还给了老大,剩下的就给了老婆子收着,家里老人还没去,没分家各家赚的钱就要拿出七成归于公中,剩下的才是小家的私房钱。

老大也爽快的把铜板收起来,转头交给了自己媳妇儿。

“给,媳妇儿,还是你收着,嘿嘿~”周有山一脸谄媚的把铜板放到媳妇儿手上,张秋霞反是瞪了他一眼,爹娘弟妹都还在看着呢,这么老不正经的,也不怕被人看了笑话,却也还是抿嘴笑了笑把钱收了起来。

和村里不一样的是家里都是媳妇儿管家,男人们也没什么意见,毕竟都是地里刨食的,吃住都在家里,用不了什么开销,缺什么了自有媳妇儿张持。

老二老三夫妻俩则是坐在旁边笑着互相挑眉,老大机灵,就时常带着大儿子去县里做工,希望能多挣些银钱给他讨个媳妇,毕竟松儿也己经快十五岁了。

老二则是老实本分,家里的地大都是他和爹在侍弄,偶尔和老三一起上山下下套子,逮只野鸡改善家里的伙食。

家里的桌椅板凳几乎都是老三一手打出来的,小时候跟着隔壁村的老木匠学了些手艺,不说混口饭吃,糊弄糊弄村里人还是可以的,东西么好用就行,也不用整那些浮凸雕花啥的,没啥用。

“爹,我算了下,现在快存够五两银子了,到时候公中再出个三两,凑够八两讨媳妇够够的了。”

老大喜滋滋的炫耀,一般村里人娶媳妇都是六到八两的标准,再多也存不下来,毕竟一年花销也不过二三两银子。

老周头点点头也是同意的,是他们厚道,娶媳妇就按能给出的最好的来,毕竟人家养了十几年的闺女,嫁到他们家来生儿育女,操持一家老小,可不敢亏待了亲家。

“爹,缺腿的桌凳我今儿都修好了,赶明儿再上山看看有没有野味,最好打个狍子,扒下来的皮硝制好了可得不少钱呢,到时候也给松儿添点彩礼。”

老三挑眉插话,看他的样子好似真能打到狍子似的,他们家也不是正经的猎户,打到过最好的猎物也就野鸡野兔罢了,至于狍子,那还是上一辈的事呢。

“哈哈哈,行啊,老三,你侄儿的彩礼钱就看你的啦!”

老大咧着大嘴笑哈哈的应道。

“我,我也去,我和老三一起。”

老二周有海急忙插话,生怕帮不到大哥,毕竟就他是正儿八经下地的,没别处得来银钱的机会,媳妇儿刺绣是还不错,但那也是她自己个儿辛辛苦苦攒下来给儿子女儿的。

他可做不出找媳妇拿钱给大哥娶儿媳,不是没情分,是这样做不地道。

周老婆子眯着眼看着眼前的儿孙,津津乐道。

周晚晚听着身后传来大人们的说笑声,也察觉的出这个家里充斥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再次感叹来到这里或许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学习了小半个时辰后天就完全黑下来了,各自洗洗漱漱就回屋睡觉去了,家里房屋不多,土炕却是够大,所以三个男孩睡在一个屋里,而圆圆则跟着周晚晚一起睡。

周晚晚躺在侧屋的土炕上,看着旁边瞪溜着眼睛的圆圆不禁莞尔,回想一整天的经历,周晚晚还有一种没回过神的感觉。

“圆圆,晚安。”

“二姐,晚安是什么?”

“嗯…晚安就是晚上安眠,希望圆圆能有一个甜甜的美梦哦~”“嗯嗯,那二姐也晚安~”“晚安,圆圆。”

夜幕降临,点点星光闪烁在幽蓝的深空上,月光朦胧,撒下一片清辉铺满了弯延的河水和田野的轮廓,一船清梦压星河——随着一声声草丛里的虫鸣,夹杂着村落中偶尔传来的犬吠,这座鸡鸣山下的小村庄也渐渐安静下来。

…………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