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错换真相:双职工家的“弃女”,回了穷窝
李星星靠在枕上,手里攥着没吃完的糙馍馍,胃里的饥饿感刚缓解,关于“错换”的记忆便如老电影般在眼前回放。
十六年前,李家与城里李家同日添女。
赵秀兰难产,接生婆抱孩子去镇卫生院时,恰逢李母也生下一女。
据说那天风大,接生婆接电话的功夫,长椅上的两个襁褓被人动过,这错换,便是十六年。
李星星在张家当了十六年“张星星”,被细粮白面养着,读书学画;而本该是李家亲女的李娜娜,却在李家当“李星星”,吃不饱穿不暖,从小下地干活,大字不识。
首到半个月前,张家父亲重病验血,才揭开错换真相。
两家乱作一团,终究抵不过血缘,还是换了孩子。
李星星记得,李家母亲哭着塞给她布包,亲生母亲赵秀兰在一旁手足无措;而李娜娜被接走时,满脸兴奋,还冲她投来轻蔑的眼神。
“星星,发啥呆?”
奶奶端来玉米糊糊,上面飘着野菜,“不舒服就再躺会儿。”
李星星接过碗,脑子里闪过系统奖励的“粗粮细作食谱”里的法子,只是眼下条件不允许。
奶奶在一旁絮叨,说张家狠心,骂李娜娜白眼狼,李星星默默听着,心里却像个外人。
“奶,当年为啥会换错?”
她忍不住问。
奶奶叹气,说接生婆早己不在,有人说是风刮的,也有人说是故意的。
李星星想起村里老人曾说,当年有人嚼舌根,说李家穷留不住丫头,不如送好人家。
难道真是人为?
系统提示:触发隐藏线索“错换疑云”,探索可解锁“信息检索”功能。
正思忖着,李建军兴冲冲进来,解开草绳,竟是两只肥硕的野兔:“后山套的,给你补身子!”
赵秀兰嗔怪他冒险,手却麻利地收拾起来;李建国蹲在门口磨刀,语气带着担心;三哥李建斌默默烧火,轻声建议炖肉时加酸菜解腻。
一家人的忙碌与关切,让李星星心里的阴霾渐渐散去。
赵秀兰突然想起什么,递来个小布包:“李家那边托人捎来的。”
里面是印着“红灯记”的文具盒和两支铅笔。
奶奶撇嘴说是做样子,李星星却把布包收好,这份情她记着。
晚饭时,野兔炖酸菜的香味飘满院子。
奶奶一个劲给李星星夹肉,李建国夫妇看着她吃得香,满脸欣慰,李建军和李建斌还抢起了肉,粗粝的玉米饼子仿佛都变甜了。
院外突然传来尖利女声:“李家的!
星星醒了?”
是村里的长舌妇王婆子。
奶奶脸色一沉,李建军要去轰人,被李建国喝住。
王婆子摇摇摆摆进来,盯着桌上的肉,阴阳怪气地说李星星是“城里金枝玉叶”,又故意说李娜娜在张家多风光,买新衣服还去县城上学。
奶奶气得要骂人,被李星星按住。
她放下筷子,平静地看着王婆子:“王婆婆,您知道张家为啥对李娜娜好吗?
因为她占了我十六年的位置,现在不过是暂时拿着本该属于我的。”
她顿了顿,“我家吃饭呢,您没事就回吧,肉香闻多了也不顶饱。”
王婆子被堵得哑口无言,撂下句“没规矩”,被李建军一瞪,灰溜溜地走了。
奶奶拍着大腿叫好,李建国夫妇看着女儿,眼神里满是惊讶与欣慰。
李星星笑了笑:“吃饭吧,肉要凉了。”
兔肉很香,更暖的是家人的认可。
她知道,从今天起,她是李家院的李星星,要靠双手让家过上好日子,谁也别想再欺负她。
夜色渐深,李家院的灯光格外明亮,炖肉香混着欢声笑语,成了最朴实温暖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