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主簿的第一天,从摸鱼开始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荀彧的话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朵里,仿佛平地惊雷。

整个文书院死一般地寂静。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林阳身上。

那眼神里混杂着震惊、嫉妒、茫然,还有几分看疯子似的难以置信。

主簿?

还是荀令君的幕府主簿?

随他参赞军机?

这……这是何等的一步登天!

要知道,在场的文书吏,哪个不是苦熬资历,盼着有朝一日能被上官看中,挪个好点的坑位。

最好的念想,无非是外放为一县主簿,或是升任文书院主官。

可林阳呢?

一个来了才三个月,平日里默不作声,只想着卡着点下值的家伙,竟然首接被荀令君看中,要带在身边!

那可是荀彧,荀文若!

曹操集团的首席文臣,权力中枢的核心人物!

做他的主簿,虽然仍旧是属于吏职范畴,但通俗点,用现代话讲那就是一个“打杂办事的最基层的吏员”,一跃成了“核心领导的助理”!

山羊胡主官的竹尺“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张着嘴,脸上的表情比吃了苍蝇还难看。

前一刻,他还想着用军棍教训这个“偷懒耍滑”的下属;下一刻,人家己被荀令君看中,地位变的高过自己。

世事之荒诞,让他一时间有些喘不过气。

而作为风暴中心的林阳,此刻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寄。

林阳脑子里嗡嗡作响,荀彧那张俊雅的脸就在眼前,他却高兴不起半点。

参赞军机?

大哥,别开玩笑了!

我对军机唯一的了解,就是“孙子兵法”。

要问最熟的,那就记得个36计走为上!

但凡真的涉及军情,胡乱出谋划策,岂不是招惹是非?

仕途仕途,得兜得住才叫仕途,不然那就纯纯的变成“逝途”!

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当个文书吏也没什么不好,许昌还算太平,虽然辛苦些,但每天对着竹简发完霉,还可以准时回家吃饭睡觉。

安稳的留着小命。

我可不想跟着你们这群卷王之王去搞什么统一大业!

一将功成万骨枯!

成的是谁?

枯的又是谁?

林阳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几乎是本能地躬身一拜,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令君谬赞!

学生才疏学浅,德行浅薄,实难当此大任!

方才之举,不过是投机取巧的拙劣伎俩,侥幸而己!

求令君收回成命!”

林阳这番话发自肺腑,情真意切,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躺平”生活的无限眷恋,透露着远离政治漩涡的迫切渴求。

然而,这番话落在荀彧耳中,味道却全然变了。

荀彧静静地看着他,深邃的目光里非但没有不悦,反而多了一丝欣赏。

在他看来,林阳此举,非但不是怯懦,反而是不骄不躁、谦逊有礼的表现。

有大才而不自傲,居功而不自矜,这恰恰是君子之风。

“大道至简,是为拙劣伎俩?”

荀彧的嘴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化繁为简,是为投机取巧?

澹之,过谦了。”

他没有给林阳任何拒绝的机会,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此事就这么定了。

明日辰时,至我府上。”

“此地,己非尔所宜居也!”

说完,荀彧不再看林阳那张快要哭出来的脸,转身带着随从,飘然而去。

只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和一屋子呆若木鸡的吏员,以及一个感觉天塌下来的林阳。

“完了……”林阳心中一片冰凉。

自己这是摸鱼摸出了事故,躺平躺上了风口。

……翌日,天还未亮,林阳就被人从床上挖了起来。

他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生无可恋地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深衣——这是荀令君府上连夜送来的,说是主簿的制式官服。

料子是好料子,穿在身上却仿佛有千斤重。

他被一辆马车接到了司空府的核心区域,荀彧的府邸就在这里。

与文书院的破败嘈杂不同,荀府之内,安静肃穆。

来往的吏员脚步匆匆,却悄无声息,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我很忙,别惹我”的精英气息。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竹简的霉味,而是浓郁的墨香和一股无形的、名为“效率”的压迫感。

林阳被一名小吏领着,穿过回廊,来到一间宽敞的书房前。

“林主簿,令君在里面等您。”

小吏躬身后退走。

林阳硬着头皮推门而入,只见荀彧正伏在案前,批阅着一堆比昨日文书院那座山还要高的公文。

晨光透过窗棂,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金边,显得既神圣,又……卷得可怕。

“来了?”

荀彧没有抬头,手中的笔毫不停,指了一下:“坐,案上的文书,今日之内整理完毕,夜间我会翻阅,明日一早便要用到。”

林阳顺着他的笔尖看去,只见角落里摆着一张稍小的书案,上面堆着的竹简,虽然不及荀彧那堆夸张,但也足以让任何一个正常人望而生畏。

“是……”林阳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施了一礼,挪到自己的座位上。

不愧是荀令君。

这工作量,简单一放,就比在文书院翻了三倍不止。

而且看这架势,荀彧这位顶头上司,就是个标准的工作狂魔,别说准时下班,今天能不能下班都是个问题。

林阳坐下,眼神闪烁,拼命思考。

昨日夜里足足摸索了有半个时辰,才把系统的基本功能搞的清清楚楚。

简单点说,就是只要摸鱼躺平,系统就会给林阳提供奖励,摸的越巧,奖的越好。

但如今这阵仗,怎么摸鱼?

怎么躺平?

到底该如何应对?!

向荀彧首接说明不想跟他干,想要回去摸鱼做文书吏?

呸!

不行!

这是砸自己饭碗!

想了想。

有了!

林阳坐下来,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开始“磨洋工”。

先是整理桌面。

他把笔、墨、砚台、镇纸摆放得整整齐齐,角度精确到仿佛用尺子量过。

然后是整理竹简。

林阳没有像昨天那样大刀阔斧地分类,而是慢悠悠地拿起一卷,吹吹上面的灰,再慢悠悠地放下,换一卷,继续吹灰。

荀彧似乎并未察觉他的小动作,依旧在奋笔疾书。

一个时辰过去了。

荀彧批完了半人高的文书,站起身,端起茶杯,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林阳这边。

林阳心中一紧,假装正在认真研究一卷竹简,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千古难题。

荀彧走了过来,看了一眼他那几乎没动过的竹简堆,又看了看他那干净得能当镜子用的书案,眉头微微一挑。

“澹之,可是遇到了难处?”

来了来了,他终于要质问我为什么效率这么低了!

林阳连忙摆出一副苦恼又惭愧的样子,站起身道:“回令君,是学生愚钝。

这些公文……涉及军、政、农、工,千头万绪,彼此关联。

学生不知该从何下手,生怕分错一类,误了大事,故而不敢擅动。”

这套说辞,林阳刚刚就想好了。

突出一个“我能力不行,但我态度很好,我很谨慎”的现代体制摸鱼理念。

既不打脸领导,又表明态度,让人没法发火。

如果顺利,荀令君觉得他能力不够,安排点无足轻重之事,让他偶尔露脸出个无关紧要的主意,剩下的时间平平稳稳混日子就好。

然而,荀彧的反应再次超出了他的预料。

荀彧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他拿起林阳面前的一卷竹简,看了看,又拿起另一卷,沉吟道:“你说的,不无道理。”

林阳:“啊?!!!”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