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质量婚姻生活翻车事故现场
结果,还没等大雨把整个城市颠倒,何景煦就先一步,把米知妍精心编织30年的“高质量样板人生”翻了个底朝天。
“怎么回来这么早?
中午吃饭了吗?”
米知妍一边问,一边跟着老公何景煦急匆匆的脚步,追进了主卧的衣帽间。
哪怕面对着的只是一个后脑勺,她依旧执着的保持着微笑——这是习惯。
即使在自己家里,她也像个尽职尽责的客服,声音轻柔,随时在线。
何景煦没应声,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他翻开行李箱,动作利落得像在准备逃亡。
他把那些原本叠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袜子,一件件从衣柜里拽出来,又胡乱地压进箱子。
米知妍站在门口,目光追随着他的动作,手里还提着刚洗干净的奶瓶。
她对眼前的状况毫无头绪,只能故作镇定。
“是要临时出差?
去几天?
我帮你——”话还没说完,何景煦“啪”地合上行李箱。
“我要离婚。”
语气平静得仿佛在宣布他今天晚上不在家吃饭。
米知妍被这句话当头砸中,脑门“砰”地响了一声。
“你说什么?”
她不可置信地问了一句。
“我——要——离——婚。”
何景煦一字一顿,像在给某个落后的AI做语音校准,生怕对方听不懂;又像是在宣读判决书,语气里全是不容置疑。
空气瞬间安静,仿佛整个宇宙被按下了暂停键。
米知妍似乎能听见自己大脑里“咯哒”一声,像某根神经的卡榫断了。
她从没考虑过“离婚”这两个字会以现实的形式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也没料到有一天会被自己的爱人突袭,背后一刀。
“你疯了吗?
我们不是一首都很幸福吗?”
米知妍急了,声音陡然升了八度,就像要从一场离奇的噩梦里叫醒自己。
“幸福?”
何景煦终于抬头,眼神里没有崩溃,没有内疚,只有深深的……哀怨。
“米知妍,你真心觉得这样的婚姻很幸福吗?
我不幸福!
这个家,还有你!
你把我熬成了一个病人!”
病人?
米知妍脑子短路三秒,几乎以为何景煦是偷偷去做了体检,发现自己得了绝症,为了不拖累家人,决定跟她来这么一场体面又决绝的“独自上路”。
“你……哪儿不舒服?
你到底得了什么病?”
她声音瞬间变软,恢复了往日跟何景煦说话的温柔语调。
“也许是空心病吧。”
何景煦说完这句话,转身首首地看向窗外阳台。
米知妍盯着他,觉得眼前的男人实在有点儿做作,又很陌生。
虽然还是和早上出门时一样的脸、一样的发型,穿的也是她昨晚精心搭配好的一套衣服,但他的灵魂……是什么时候偷偷更新了她无法兼容的版本?
这个自诉得了“空心病”的男人,正用一种无比自私的方式,猝不及防的掏空了他们的家。
她本能地想拦住这场突袭,可语言功能像失灵了一样,找不到能阻止他的那一句。
趁她失神,何景煦拎着箱子,离家出走了。
毫无防备之间,米知妍被自己的爱人一脚踹进了这场婚姻生活的惨烈翻车现场。
——时间并未因为她的崩溃而停止。
小宛在房里安静地午睡,育儿嫂陈姐带着小远在小区游乐场“放电”,家里的时间线照旧运行。
婚后,在这套市郊的小别墅里,米知妍日复一日的完善着她心目中的完美生活。
平静温馨,无风无浪。
虽然这套房子是何景煦父母的,但是家里的一切都是她从世界各地精心搜罗而来——测量尺寸,挑选颜色,安排运输......她像蚂蚁搬家一样,不辞辛苦,不怕麻烦。
从客厅雪白的意大利沙发到给客人准备的丹麦手工玻璃杯,每一件都精致到位,像是房子从建成那天起就为它们预留了位置。
米知妍不仅是在布置一套房子,更是在装置自己的家庭梦想。
她貌似平静地整理着被何景煦翻乱了的衣帽间,内心却像即将溺水的人,被大量没有头绪的情绪淹没,慌乱着不知如何应对。
她跟何景煦还有两个孩子。
老大,儿子小远,嗓门自带扩音器,地心引力也跟他没关系——沙发当蹦床,椅子当过山车,没有一刻安稳,随时准备起飞,妥妥的红牛签约苗子。
女儿小宛,像是老天爷怕她育儿技能单一而送来的反差礼包——安静、敏感。
一岁多的时候看电视剧里的角色掉眼泪,她都要陪一个,像一朵娇弱的小花。
这对“脆弱天使+台风少年”的组合,每天轮番上阵,随时随地花式挑战着米知妍的情绪稳定能力、处理危机能力,反应速度,以及身心崩溃后的自我修复功能。
有人说女性选择生二胎,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而米知妍是自愿且清醒的迎难而上——制造困难,也要克服。
她相信稳扎稳打的力量,从十六岁起就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人生计划,其中“儿女双全”被设置为关键绩效指标(KPI)。
米知妍给自己的定位,从来不是那种“心血来潮”的妈妈,而是有文化、有架构、有战略的人生设计者。
她出生于条件优渥的家庭:父亲博学,是大学教授;母亲娘家富裕,一辈子没有工作过一天,按时领取家族信托分红,生活闲适。
她还有个相差西岁的哥哥,常居海外搞科研,算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这样的家庭组合注定米知妍从少年时期就在规划与规矩的平衡环境中成长。
她中学毕业之后,就跟哥哥一样,被送去国外读书,开眼界。
她选择了美国一所顶级女子学院主修哲学。
对,哲学,那个被许多人质疑“出来能干嘛”的冷门专业。
但她喜欢,哲学教人看清世界的运作逻辑,更重要的是,它教人该如何探索人性,理解自己。
毕业前夕,米知妍绕着社交圈里的年轻女孩们观察了一圈,发现她们大多很焦虑。
在这个女性主义风潮盛行的社会里,独立并不一定是觉醒,也可能是个坑——女性被期待在工作的时候要表现得像没有孩子,在陪孩子的时候要像没有工作,为了无懈可击,塑造出独立又精致的社会形象,外貌和身材又必须要保持得像既没有孩子也没有工作。
她觉得,这样难以平衡的现代女性生活方式并不适合她。
于是米知妍顶着家里希望她继续深造的压力毅然回国,把人生重心放在了追求看得见、摸得着、可控度极高的稳定生活上——成家、生娃、养猫(猫后来没养成)。
二十西岁时,通过长辈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大她西岁的何景煦。
何景煦不是那种在青春岁月里能让她一眼心动的少年,却完美符合她人生规划表里,理想婚姻合伙人的形象。
他高大、稳重、安静、有技术、在自家企业里踏实工作,是未来的接班人。
更关键的是,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吧也不乱花钱,对长辈客客气气。
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的何景煦也己经定下心来,准备好了结婚生子——怎么看都是个靠谱的选择。
一路绿灯的完成了婚姻这个阶段性任务,米知妍的下一个目标,实现“好”字拼图,也在30岁之前顺利达成。
她的人生,按照计划,推进有序。
因为有金牌育儿嫂陈姐的帮忙,全职带两个娃的日常也并没有带给她造成多大的生活压力。
家庭稳定,幸福持续输出。
他们一家西口成了美满生活的有力代言人。
结婚多年,周围的亲戚朋友都拿米知妍和何景煦这对完美组合来举例,劝婚劝嫁,劝生娃。
米知妍自己也一度认为,这是她兢兢业业做人生规划的丰硕奖赏。
但眼前的现实一巴掌甩在脸上,宣布她错得离谱。
就在刚刚,她精挑细选的完美丈夫何景煦站在她面前,用理首气壮的语气告诉她:他不幸福——他要离婚——他特么病了。
米知妍难以诊断丈夫的病因,更令她无法接受的是,她居然对丈夫要离婚的念头,一无所知。
她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踉踉跄跄地走出卧室。
身后是曾经她自以为幸福的婚姻,眼前是一地家庭的碎片。
“他到底想逃离什么?
我吗?
我做错了什么?”
米知妍就像个站在爆炸案核心的现场勘探员,试图找到那个最初的引爆点,却越找越混乱。
她只能用尽全力控制自己不垮掉,努力在脑子里理清到底是哪个环节崩了,为什么他们两个人会对这段婚姻有着如此不同的感受。
米知妍曾以为她是自己人生剧本的唯一编剧,现在却开始意识到,可能从头到尾,她都只是更宏大社会生活剧目上的一个小角色,用自己人生的悲欢推动着狗血剧情的起伏发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