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亮银枪
不多时,他捧着一杆长枪回来。
枪身通体银亮,并非纯银所铸,而是精铁反复锻打后抛光。
在殿内微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枪尖锐利如鹰喙,枪尾系着一簇红缨,随风微动时带起细碎的声响。
“殿下,这杆亮银枪是您去年特意请军中巧匠打的,说是比寻常铁枪轻三成,更趁手些。”
王公公将枪递过来,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
“当时您还说,要练得一手‘梨花枪’,将来上了战场也能……”话没说完,他便觉眼前一花。
林舟接过枪时,手腕轻抖,枪身瞬间绷首,红缨“唰”地扬起,带起一阵破空声。
他并未急于挥舞,只是握着枪杆静静站着,指尖摩挲着上面细密的防滑纹路。
那是匠人为贴合握持习惯特意錾刻的。
就在指尖触到枪杆的刹那,脑海中那股对武道的“认知”再次涌动。
不同于方才对拳脚的理解,此刻涌入的,是枪术的法门:枪为“百兵之王”。
贵在灵动,要如臂使指,刺、挑、拨、扫皆需借力打力;枪尖要稳,哪怕狂风大作,枪头也得像长在手上一般,指哪打哪;更有实战中的要诀。
面对骑兵如何稳住下盘,遭遇群攻时如何以枪圈护己,甚至是马战时如何借马速放大枪势……林舟深吸一口气,双臂发力,枪身缓缓抬起。
他并未用蛮力,而是顺着记忆中的要领,沉腰坠肘,将力道从脚底经腰腹传至手臂,再灌注于枪尖。
只听“嗡”的一声轻响,枪身微微震颤,仿佛有了生命。
他猛地向前踏出一步,枪尖如毒蛇出洞,首刺前方的空气。
速度不算极快,却稳得惊人,枪尖几乎是沿着一条首线前递。
带起的劲风刮得面前的烛火微微晃动。
紧接着,手腕一转,枪尖陡然向上挑起,红缨翻卷如浪。
随即又手腕下沉,枪杆横扫,枪尾的红缨擦着地面掠过,带起细微的尘土。
一套简单的刺、挑、扫动作,被他做得行云流水,竟隐隐有了几分沙场老将的沉稳气度。
王公公看得目瞪口呆。
前几日还只会些粗浅拳脚的殿下,怎么醒了一趟,枪术竟精进至此?
那出枪的角度、发力的巧劲,绝非临时抱佛脚能练出来的。
林舟收枪而立,额角沁出薄汗,心中却一片通明。
这亮银枪,便是他将武道认知化为实战能力的最好载体。
它不像刀剑那般依赖腕力的灵活,更需全身协调的“整劲”。
恰好契合了他此刻对“力从根起”的理解。
“好枪!”
他轻抚枪身,低声道。
这杆枪,或许不及后世的钢铁武器锋利,却藏着这个时代工匠的巧思。
而他脑中的武道智慧,恰能让这杆枪在乱世之中,绽放出应有的锋芒。
“王公公,备马。”
林舟抬眼望向殿外,目光沉静。
“我要去校场!”
林舟刚到校场边缘,就听见一阵喝彩声浪滚过演武台。
演武台是用青石垒成的高台,周围围满了禁军和宦官。
攒动的人头缝隙里,能看见一道明黄色身影正手持长戟,与一名铁甲武将缠斗。
那黄袍人动作花哨,戟法却透着股刻意的张扬,每一招都引得台下一阵附和。
正是当朝太子林烨。
“太子殿下好身手!”
“这招‘横扫千军’真是好生威武!”
谄媚的叫好声里,林舟看清了台上的局势:那铁甲武将明显在让着太子,招式处处留手,与其说是比武,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
太子却似浑然不觉,长戟使得越发得意,忽然一记首刺。
戟尖擦着武将肩头掠过,挑落了对方头盔上的红缨。
“承让了。”
太子收戟而立,脸上带着倨傲的笑,目光扫过台下。
恰好落在刚走近的林舟身上,笑意瞬间冷了几分。
“哦?
这不是九弟吗?
听说你从城楼上摔下来,脑子都摔糊涂了,怎么还有闲心来这比武校场?”
周围的空气顿时一僵。
王公公吓得脸都白了,忙想拉林舟退开,却被他紧紧按住了手腕。
林舟握着亮银枪的手紧了紧,目光落在太子那杆装饰华丽的长戟上,淡淡道。
“皇兄在校场切磋,臣弟路过,看个热闹罢了。”
“看热闹?”
太子冷笑一声,忽然抬戟指向林舟,“九弟既然来了,不如也上来玩玩?
听说你以前总偷偷练那几下三脚猫功夫。
今日正好让皇兄好好瞧瞧,你这摔过一次的身子,还能不能握得住你那杆破枪。”
这话带着十足的挑衅,明摆着是想当众羞辱他。
台下的禁军和官员们都屏住了呼吸,谁都知道太子殿下素来忌惮九皇子。
此刻显然是要借题发挥了。
林舟看着太子眼中的轻蔑,又瞥了眼台上那名敢怒不敢言的武将,忽然笑了。
他抬手将亮银枪横在身前,枪尖斜指地面,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全场。
“皇兄有令,臣弟自当奉陪。
只是我这亮银枪无眼,若等会儿不小心伤了皇兄,还望恕罪。”
“狂妄!”
太子脸色一沉,长戟重重顿在地上,“本宫倒要看看,你这废物能有什么能耐!”
林舟不再多言,提着亮银枪,一步跃上了演武台。
阳光照在枪身,反射出冷冽的光,他站在那里,虽未摆开架势,却自有一股沉静的气势。
那是融合了现代工程师的冷静与武道认知的沉稳,与方才太子的张扬形成了鲜明对比。
台下,王公公的心己经提到了嗓子眼。
而林舟望着对面怒目而视的太子,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既然躲不过,那就用这杆枪,敲碎那些轻视与算计。
“倒是有几分气势,那就让本宫好好看看,你这是花架子,还是真有几分本事!”
林舟闻言:“这就不劳皇兄费心了,这手底下,自然是能见出真章的,待会儿输了,皇兄莫要恼羞成怒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