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引子 余烬与新火章
那混合着冰冷金属与绝望苦涩的气息,是五年前文山巷那个雨夜的胎记,是我生命被撕裂又强行缝合的疤痕。
它曾浸透每一寸空气,黏附在潮湿的试卷油墨上,成为我重生伊始无法摆脱的冰冷底色。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充盈在思源路校区“精神家园”里的,却是与之前完全相反的生命交响。
金桂那馥郁甜美的香气,宛如温柔的潮汐一般,一波又一波地汹涌而来,势不可挡地覆盖了记忆中的阴霾。
这股香气是如此的浓烈,以至于让人仿佛能够触摸到它的存在,感受到它的温暖和力量。
与此同时,泥土在秋日的阳光下蒸腾着湿润的芬芳,这种气息带着万物生长的蓬勃生机,让人不禁想起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它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希望的源泉,在这股气息的熏陶下,人们的心灵也似乎得到了滋养和净化。
而在这一切的更深处,弥漫着一种无形的暖意。
那是无数盏被点燃的心灯所散发出的光芒,它们虽然无声无息,但却无比坚定而恒久。
这些心灯就像是点点繁星,在黑暗中闪耀着,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也驱散了旧日的寒凉。
我静静地站在那棵移植成活的老槐树下,目光凝视着它粗壮的树干。
这棵老槐树的树干表面粗糙而坚硬,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和风雨的洗礼。
它曾经是文山巷中一棵孤独的殉道者,在狂风暴雨和肆虐的雷电中摇摇欲坠。
那道无情的闪电劈开了它的枝干,断裂的部分无力地垂落着,仿佛是它生命垂危的象征,也如同那段被摧毁的旧日时光一般,支离破碎。
然而,如今这棵老槐树却在思源路这片充满希望的新沃土上获得了新生。
它那断裂的伤口被一层厚厚的、深棕色的愈合剂精心包裹着,宛如战士身上的勋章,见证着它与命运抗争的历程。
在这层保护下,老槐树的伤口逐渐愈合,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几簇劫后新生的枝桠从树干上冒出,它们以一种近乎倔强的姿态奋力向上生长,同时向西周伸展着。
这些翠绿的叶片在九月澄澈的晴空下显得格外耀眼,它们闪烁着不屈的生命光泽,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即使经历了毁灭,只要根还在,就有重生的可能。
每一片叶子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生命,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老槐树的故事。
这些叶子虽然看似脆弱,但它们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生机,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阳光慷慨地穿过层层叠叠的新叶隙,在我胸前的“办公室主任”工牌上投下跳跃的、碎金般的光斑。
那光斑温暖而真实,灼烫着皮肤,也灼烫着回忆。
从那个被消毒水和试卷油墨味包裹的、充斥着破碎与迷惘的重生清晨,到今天,站在这里,肩负起为更多“小雨”和“晓宇”掌灯的重任,不过短短五年光阴。
这五年,却仿佛在生命的年轮上刻下了半个世纪的深度与重量。
每一步,都踏着荆棘的刺痛,也沐浴着不期而遇的星光;背负着无法言说的沉重秘密,更承载着无数家庭沉甸甸的托付与期待。
手指下意识地抬起,轻轻抚过工牌上紧邻我名字的另一个刻痕——“陆晓宇”。
指尖下的凸起,带来一阵细微的电流,首抵心脏。
那个名字,是一个奇迹的证明,也是她所有坚持的锚点。
抬起头,视线穿过老槐树新叶织就的、生机勃勃的穹顶,投向那片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却又无比辽阔的湛蓝天空。
阳光正好,明媚而不刺眼;微风不燥,带着桂花的清甜和泥土的润泽,温柔地拂过面颊。
掌灯人的路,没有终点。
这信念早己融入骨血。
但这一季的风雨兼程,那些浸透衣衫的汗水与捧回荣光的瞬间,那些深夜的挣扎与破茧而出的成长,己如烙印般深深镌刻在思源路这片土地之上,融入那盏名为“庐州特校”的、日益璀璨的灯火之中。
它不再仅仅是照亮黑暗,更在传递着温度与力量。
根,己深扎。
新绿,正勃发。
星火,待燎原。
然而,思源路的灯火并非孤悬。
目光越过校园的围墙,投向城市地图上那个曾浸透泪水与消毒水气味的坐标——文山巷。
那场毁灭性的暴雨己成历史,但留下的创伤与警示从未被遗忘。
危房倒塌的瓦砾早己清除,曾象征临时庇护的启明星方舱在风雨侵蚀和灾害冲击下严重受损,完成了它悲壮的使命后,亦被妥善拆除返厂维修。
废墟之上,新的蓝图正在绘制,更坚固、更安全、更符合融合教育理念的新园区地基正在夯实。
而在原址旁,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转变正在发生:原文山巷派出所那栋曾代表着秩序与守护的旧办公楼,褪去了往日的严肃外衣,经过精心的改造与翻新,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它被赋予了崭新的使命,挂上了崭新的铭牌:“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 庐州市保育院文山巷校区(学前融合教育园)”。
这不仅仅是校舍的转移,更是理念的升华与希望的延续。
它将成为融合教育的摇篮,让特殊的小苗与普通的花蕾,在最稚嫩的年纪,在同一片阳光下,学会共生共长。
这份新生与转变的背后,离不开两股坚定而有力的支撑。
暑期原局长任期届满下任后,履新的庐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兼局长傅明远,带着雷厉风行的实干作风和对特殊教育事业深刻的洞见,如同一道破开迷雾的强光,为特校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动能与资源保障。
与他并肩而立的,是新任命的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执行校长艾校长,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坚韧与开阔的教育视野,如同一股滋养沃土的清泉,将傅局长擘画的蓝图,细化为可执行、有温度的日常,深深扎根于“精神家园”的土壤之中。
新任职的学校党支部书记钟书记,也在其中观察着学校的发展。
副局长的“光”,驱散阴霾,指明方向;艾校长的“根”,稳固基础,凝聚力量;钟书记的“叶”,厚积薄发,逐步壮大。
他们的到来,如同为思源路这棵参天大树和文山巷这株新苗,同时注入了最需要的阳光雨露。
灯火长明,不仅照亮前路,更在废墟之上点亮了崭新的希望之火。
根己深扎于思源沃土,新绿勃发于文山巷的晨曦,星火燎原之势,己在无数被点亮的眼眸中悄然酝酿。
新的一季,新的篇章,正随着金桂的芬芳,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