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国之南阳客2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张绣归降的消息像一阵风,刮遍了南阳郡的每一个角落。

田埂上耕作的农人不再紧锁眉头,坞堡里的兵卒也少了几分肃杀之气。

林砚站在学堂门口,看着孩子们追逐嬉闹,衣角被暖风拂动,恍惚间竟生出几分岁月静好的错觉。

“林兄在想什么?”

徐庶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他手里拿着一封书信,眉宇间带着几分凝重。

林砚转过身,笑道:“在想这些孩子总算能多认几个字,将来或许能有条出路。”

徐庶却摇了摇头,将书信递给他:“曹操己班师回许都,临行前命夏侯渊驻守南阳。

方才收到友人书信,说……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败,正往青州投奔袁绍去了。”

林砚接过书信,上面的隶书他勉强能认出几个,大意确如徐庶所言。

他心里咯噔一下——刘备败走徐州,这是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那个屡败屡战的刘皇叔,此刻想必正处在人生的低谷。

“玄德公……时运不济啊。”

林砚叹了口气。

徐庶目光闪烁:“乱世之中,败绩乃兵家常事。

可怕的是失了人心,没了志向。

刘备素有仁德之名,身边又有关羽、张飞这般勇将,未必没有东山再起之日。”

林砚默然。

他知道刘备后来会依附刘表,驻军新野,也正是在那里,徐庶会遇上这位明主。

他看了徐庶一眼,终究没把这些话说出口。

徐庶说得对,知晓未来未必是福,强行干预历史,谁知道会酿出什么乱子?

“先生似乎……对玄德公颇为推崇?”

林砚试探着问。

徐庶笑了笑:“乱世奸雄多,仁德君子少。

刘备或许不是最有谋略的,但他是少数还把‘百姓’二字放在心上的诸侯。”

他顿了顿,忽然道,“林兄,你说过你家乡有许多‘奇技’,比如那快速算清账目的法子,还有辨认五谷优劣的窍门……这些,若能传于民间,或许能让更多人免于饥寒。”

林砚心中一动。

他教孩子们算术时,曾随口提过现代的十进制计数法和简单的加减乘除公式,徐庶当时就很感兴趣。

至于辨认五谷,不过是他凭着现代农业常识,教农人们如何看谷物饱满度、闻气味辨别好坏罢了。

“这些都是些粗浅法子,先生不嫌弃,我自然愿意教给大家。”

林砚道。

接下来的日子,林砚果然成了庄里的“奇人”。

他教农人们用新法子记账,省去了许多麻烦;教大家选种时多留意颗粒饱满的种子,说这样来年收成会更好;甚至还凭着模糊的记忆,教大家用草木灰和粪便混合,制作最简单的“肥料”。

起初还有人半信半疑,但试了几个月后,庄子里的账目清楚了许多,选种的庄稼长势也确实比往年好。

这下,不仅本庄的人信服他,连附近几个村子的农人都跑来请教。

林砚索性在村口开了个“讲堂”,农闲时就教大家这些实用的法子。

徐庶看在眼里,对林砚越发看重,只是偶尔会望着远方,露出几分向往之色。

林砚知道,他在等一个时机。

这日,林砚正在教几个老农如何计算田亩收成,忽然见村口一阵骚动。

一个孩童气喘吁吁地跑来:“林先生,徐先生!

外面来了一队兵,说是……说是要找徐先生!”

林砚心里一紧,和徐庶快步走到村口。

只见十几个兵卒站在那里,为首的是个面如重枣、丹凤眼的红脸汉子,身后跟着一个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黑汉,两人都带着一股凛然正气。

林砚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这模样,这气势,难道是……“在下关羽,字云长。

这位是我三弟张飞,字翼德。”

红脸汉子拱手道,声音洪亮如钟,“奉我家主公刘玄德之命,特来拜见徐元首先生。”

徐庶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上前一步:“在下徐庶,不知关将军、张将军驾到,有失远迎。”

张飞性子急躁,大嗓门一喊:“徐先生,我家大哥常听人说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如今我等暂投荆州刘表,驻军新野,正缺先生这样的能人相助!

你就跟我们走一趟,辅佐我家大哥吧!”

关羽瞪了张飞一眼,对徐庶道:“三弟言辞粗鄙,还望先生海涵。

我家主公诚心相邀,望先生能助一臂之力,共扶汉室。”

徐庶看向关羽、张飞,又回头看了看林砚,眼中似有犹豫。

林砚知道,这一刻终究来了。

他走上前,对徐庶道:“先生,玄德公乃当世英雄,关张二位将军更是万人敌。

良禽择木而栖,先生既有匡扶之志,何不去新野一试?”

徐庶深深看了他一眼,忽然笑了:“林兄说得是。”

他转向关羽、张飞,“既蒙玄德公不弃,徐庶愿往新野,效犬马之劳。”

关羽、张飞大喜过望,连忙道谢。

徐庶收拾行装时,林砚在一旁帮忙。

他看着徐庶将几卷书放进包袱,忽然想起一事,从怀里摸出一张纸递过去。

那是他凭着记忆画的简易地图,标注了南阳到新野的几条路径,还特意注明了哪条路更安全,哪处有水源。

“这是……”徐庶接过地图,眼中满是诧异。

“我闲来无事画的,或许能帮上先生。”

林砚笑道,“路上多保重。”

徐庶握着地图,沉默片刻,忽然道:“林兄,新野离南阳不远,若有难处,可来寻我。”

他顿了顿,又道,“乱世之中,独善其身不易,若有朝一日想做些什么,玄德公那里,或许是个好去处。”

林砚点点头,没说话。

送徐庶和关羽、张飞离开时,夕阳正染红天际。

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林砚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先生,徐先生还会回来吗?”

一个孩童仰着头问他。

林砚摸了摸孩子的头,望向新野的方向:“会的,或许有一天,他会带着更重要的人回来。”

他知道,徐庶此去,不仅会辅佐刘备,还会为刘备引荐那位“卧龙”。

而南阳,这个他暂时安身的地方,迟早会再次成为历史的焦点。

夜风渐起,吹得田埂上的野草沙沙作响。

林砚转身往庄里走,脚步却比往日更坚定了些。

他或许改变不了历史的洪流,但至少可以守好这个小小的庄子,教好这些孩子,让他们在乱世中多一分生存的底气。

至于未来会怎样,那就等未来到来时再说吧。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