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时空裂口我叫李翔,二十七岁,量子材料学博士,***军事史发烧友。
2025 年 8 月 12 日 22:17,
我在实验室里打开一束 1.3 太赫兹的压缩光脉冲,本想做拓扑绝缘体的瞬态光谱,
结果光谱仪炸了——或者更准确地说,炸成了一道门。门里传来低沉的共鸣,
像谁在敲打两千二百年的战鼓。我走进去,鼓声戛然而止,只剩黄沙扑面。
手表上的 GPS 失去卫星信号,取而代之的是一行小字:——公元前 221 年,
陇西郡,乌氏县。第二章:第一次死亡我遇见的第一批秦人把我当成“天降神人”,
献给了驻军。校尉名叫蒙冲,是蒙骜之孙。他问我可会造“斩铁之剑”。我说会。
我用随身多功能表在夜里打印出一把 440C 不锈钢匕首,削断了他们最好的青铜剑。
蒙冲大喜,决定带我回咸阳。途中,我们遭遇赵边骑伏击。我第一次见识秦军的严整,
却也第一次见识血。蒙冲替我挡了一矛,矛刃透胸。
他临死把虎符塞进我怀里:“替我去咸阳……让陛下看看真正的利器。
”第三章:咸阳宫的对答嬴政在咸阳宫偏殿召见我。殿内灯火摇曳,
他站在巨大的天下疆域图前,背对着我。“蒙冲说你一剑断三剑?”“回陛下,
若给我三个月、千人、万石铁砂,我可让大秦士卒人手一柄百炼环首刀。”“三个月太长,
天下等不了。”“那就造更短的——弩机、甲片、箭镞,都可快得多。”“你要什么?
”“一座炉,一座水力鼓风炉;再加一座保密工坊。”嬴政转身。
我第一次直视这位千古一帝的眼睛:漆黑,像两口井,井底燃着火。“准。
”第四章:隐炉工坊设在骊山北麓,对外称“隐炉”。我征发三百刑徒、两百工匠,
日夜不息。我让他们先挖水渠,引渭水支流,再建六米高的落差水轮。
铁砂、木炭、石灰石源源而入,生铁像赤龙一样从炉口奔涌。
我把多功能表里的 3D 扫描功能拆成模块化夹具,
让工匠们第一次做出可互换的弩机零件。秦军旧弩需五石力才能张,我们降到三石,
射程反增五十步。嬴政秘密来视察。他亲自扣动扳机,一支三棱铁箭穿透三层皮甲,
钉在两百步外的木桩上。他低声道:“若六国之人皆披铁甲,亦能破之?”我答:“可。
”他点点头:“那便让六国无甲可披。”第五章:天雷三个月后,
第一批“秦一型”横刀列装中尉军。刀身 80 cm,刃区二次淬火,
硬度 58 HRC,可单手劈断青铜剑。与此同时,
我把多功能表里最后一格能量用来打印一支 5.56 mm 迷你左轮,只剩六发子弹。
嬴政赐我“工师”爵,赏黄金两百镒。我却在夜里听见刑徒在唱:“渭水滔滔,阿房高高,
谁筑?谁烧?”我开始失眠。荆轲之后三百年六国相继灭亡。秦军的铁刀像秋风,
割麦一样割头颅。公元前 215 年,蒙恬北击匈奴。我随行,
带着我的“天雷队”——三十名弩手,配三连发蹶张弩,箭镞灌铅,两百步内可穿皮甲。
阴山之战,匈奴冒顿以三万骑冲阵。我下令三段射,箭雨密不透风。冒顿退,
秦兵斩首一万两千级。战后,蒙恬问我:“先生之术,可否再快?匈奴马快,弩再快,
也快不过风。”我沉默。夜里,我打开多功能表,能量只剩 12%。
我把它调到“极限模式”,打印出最后一样东西——一支一次性 40 mm 枪榴弹,
编号 R-001。我对蒙恬说:“若有万骑合围,一发可退。”蒙恬看着我,
像看着一个巫。第六章R-001公元前 214 年春,匈奴合七万骑南下。
蒙恬被围于高阙。夜里,我率五百死士突围,潜至匈奴大纛之下。
R-001 在火光中飞出,炸成 2000 片钨合金破片。大纛倒,匈奴溃。蒙恬活,
我左臂被流矢贯穿。回到咸阳,嬴政为我设宴。酒过三巡,他忽然问:“先生之器,
可敌天否?”我答:“陛下就是天。”他大笑,笑声却冷:“若有一日,
先生之器指向寡人呢?”我跪下:“臣不敢。”“你最好不敢。
”第七章:裂缝隐炉规模扩大,工匠增至三千。我日夜画图纸,
教他们造水力锻锤、滚轧机、简易车床。但我发现,铁越来越脆,刀开始崩口。
我意识到:木炭即将耗尽,铁矿含硫过高。我提议改用焦炭,需大规模炼焦窑。嬴政批准,
却要求一年内完成。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糟的是,多功能表电量跌至 3%,
屏幕开始闪烁。夜里,我偷偷在表盘上刻下一行小字:——“别相信嬴政,也别相信自己。
”第八章:徐福公元前 212 年,徐福求见嬴政,言海上有仙山,可得不死药。
嬴政心动,命我造一艘“不沉之船”。我苦笑,用剩余电量打印出一块铝合金船板,
告诉他:“此物千年不腐。”徐福捧着船板,像捧着神谕。
嬴政问我:“先生为何不随船同去?”我答:“臣走了,炉就冷了。”他盯着我,
半晌道:“也好。寡人等你把天下兵器,都换成铁的。”第九章:焚书同一年,
李斯上焚书议。咸阳宫外,儒生跪成一片。我路过,听见他们在哭:“秦不爱人,只爱器。
”夜里,我独自在工坊,把最后一卷竹简丢进炉膛。那是我默写的《孙子兵法》和《墨经》。
火苗舔上来,竹简扭曲,像无声的呐喊。我开始写另一本书,用简体字,用钢笔,
写在防水笔记本上。第一页:——“如果未来有人捡到它,请记住:科技若无人性,
只是更快地把人推向深渊。”第十章:叛乱公元前 211 年,陨石落于东郡,
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嬴政震怒,杀尽周遭百姓。同年,隐炉发生爆炸。
原因是工匠私自加大鼓风量,炉壁烧穿,铁水如洪水,瞬间汽化二十人。我站在废墟里,
闻到人肉烧焦的味道。那一刻,我知道我走得太远了。夜里,我偷偷把多功能表埋在后山。
屏幕最后一条提示:——“能量耗尽,进入休眠,倒计时 72 小时。
”我对着星空喃喃:“72 小时后,我就是真正的秦朝人了。
”第十一章:第二次死亡公元前 210 年,嬴政第五次东巡。我随驾,负责沿途弩阵。
七月,沙丘。嬴政病重,召我入帐。“先生,寡人要死了。”我跪下,无言。
“你那件可杀万人的兵器,可愿随寡人入陵?”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什么都知道。
我磕头:“臣愿。”他笑了,笑得像个孩子:“寡人信你。天下,也交给你。”当夜,
嬴政崩。赵高、李斯秘不发丧。我被软禁。五日后,赵高赐我毒酒,说:“陛下临终有旨,
工师李翔,忠勇可嘉,赐死殉葬。”我举杯,一饮而尽。毒酒穿肠,
我却没死——我在酒里滴了自己配制的缓释解毒剂,只能假死十二个时辰。夜里,
我被抬进骊山陵。墓门合拢前,我爬进一条未封的侧甬道。甬道尽头,
是尚未完工的“水银河”。我踩着铜铸的星图,找到一处暗格,把防水笔记本塞进去。然后,
我点燃随身火折,烧断支撑木。巨石落下,封死通道。我在黑暗中等待真正的死亡,
却听见身后有金属摩擦声。多功能表,在休眠最后一秒,发出一道蓝光。
——紧急协议:时空回溯,启动。第十二章:归途光再次亮起,
我回到了 2025 年 8 月 12 日 22:17。实验室里,光谱仪冒着青烟。
我手里多了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片,上面刻着秦篆:——“天下无兵,方为兵。
”我把铁片放进密封袋,贴上标签:样本编号:QX-001来源:公元前 210 年,
骊山陵。尾声一年后,我在国际和平会议上发言,主题是“科技与战争的伦理边界”。
我展示那块铁片,说:“两千多年前,有个年轻人想用科技终结战争,
却差点让战争终结人类。今天,我们拥有比环首刀锋利万倍的武器,却仍然没有答案。也许,
真正的穿越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让过去回到我们心里——提醒我们,科技再先进,
也抵不过人性的一念。”说完,我关掉话筒,走出会场。夕阳下,
我听见两千年前渭水的涛声,和蒙冲临死前的喘息。我摸了摸左臂,那道箭疤仍在,
像一条不肯愈合的时间裂缝。你打算如何改变秦朝的命运?
如果真能带着后见之明与少量现代技术回到秦朝,
我会把“改变帝国命运”拆解成四个层面:制度、技术、资源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