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新开始
回想上一世,她的不幸正是从这一天开始。
这一天,太后为她与秦王赐婚。
命运的轨迹就此改变。
此后不久,太后病危。
原定明年的婚期被迫提前。
婚后不久,太后离世——杨家最大的靠山轰然倒塌。
从此,杨家依附秦王,倾尽全力助他登上帝位。
然而,父亲因秦王遭人陷害,杨氏一族被抄家。
她本以为待秦王登基,自己成为皇后,杨家便能重整旗鼓。
未曾想,等来的不是封后诏书,而是他朝夕相处三年的夫君带来的一瓶毒药。
“明日便是登基大典,喝了它,你的家族才能平安。”
“别这样瞪着我,这可是皇上的旨意。
你必须死,杨家不能出第二个太后。”
“哦,这毒,正是他亲手交给我的。”
那个女人如是说。
她被迫饮下毒药。
毒尚未发作,那女人又道:“先前你两次有孕,却都小产,可知为何?
那都是精心设计的圈套。
可怜你还以为是自己身子不争气,日日进补。”
一口鲜血猛地从她口中喷出,星星点点溅在那女人的裙摆上。
那女人蹲下身,托起她的脸,假作怜悯道:“你现在这副模样,像极了你在床上痛恨自己无能时的样子。
你那时就该随你的孩子去了,说不定秦王念及旧情,还能让你那在蛮荒受苦的兄弟回来。”
杨芷紧咬牙关,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剧烈的痛楚才将她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然而,前世与秦王相处的点滴又涌上心头,令她彻夜难眠。
这一世,她定要竭尽全力护住杨家,也绝不再嫁那人面兽心的男人。
清晨,她顶着眼下淡淡的乌青去向母亲请安。
母亲慈爱地宽慰她不必紧张,大嫂和二嫂也打趣她。
她默默听着,望着她们的笑容,眼眶阵阵发酸。
午饭后,她随父亲、母亲以及两位兄嫂一同进宫为太后贺寿。
她与母亲同乘一车,两位嫂嫂共乘一车,父亲和两位兄长则骑马在前。
今日是太后六十寿辰,几乎所有的王公贵族都来贺寿。
她们出发虽早,路上仍遇见不少前往皇宫的车马。
车轮辘辘,离皇宫越近,杨芷的心绪便越复杂。
杨芷一家抵达宴会处时,寿宴尚未开始,宾客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寒暄。
燕国政治清明、民风开化,男女之防并不严苛,世家公子小姐们聚在一处嬉笑玩闹也是常事。
上辈子顶着秦王妃的头衔,杨芷对在场的人大多认识。
但于他人而言,她却是个生面孔。
她自幼在楚州长大,回长安不足两月,许多人尚不知她的身份。
两位嫂嫂想带她与人结识,她借故更衣,悄然避开。
距开宴尚有些时辰,多数宾客尚未入殿,大多聚集在主殿前的逸仙湖附近品茶赏景、谈笑风生。
杨芷环顾西周,心事重重,实在无心应酬,便朝人少处走去。
逸仙湖,傍山而成,主湖高踞,占地广阔。
周边八个小湖依山势起伏,错落分布,宛如九位仙子环绕起舞,因而得名“逸仙”。
主湖之上,一座精巧曲桥蜿蜒如龙脊,连接着岸边的亭台楼阁与湖心。
而今日盛宴的主殿,便矗立在湖畔最显赫处,气势恢宏,首抵水岸。
杨芷漫无目的地走着,不觉步入一处幽静小亭。
她坐下,目光越过亭檐,投向远处喧闹的人群。
湖风徐来,带来些许凉意,她便吩咐丫鬟杏仁去取件披风。
亭中只剩她一人。
她彻底陷入沉思,无意识地摆弄着手中的团扇。
忽觉手上一空,才发现扇子落入水中,幸而被一片荷叶托住,未曾浸湿。
此扇乃母亲所赠,虽非贵重之物,于她却意义非凡。
她焦急地在亭边徘徊,那荷叶离她不算远,可她蹲下身伸手去够,却总是差那么一点。
正烦恼时,两位公子走了过来,问道:“姑娘,可需相助?”
蹲着的杨芷闻声抬头,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来人正是她前世的夫君秦王元彻——不,他此时尚未封王,应称三皇子。
元彻身旁的是安郡王。
两人情同手足,前世元彻能登帝位,安郡王亦出力甚多。
安郡王见她落泪,登时有些无措,忙道:“姑娘莫哭,可是扇子掉了?
我们帮你捡。”
杨芷哽咽着低声道:“多谢。”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至,仇恨、伤心、委屈、激动交织翻腾。
此刻她恨不能手中有把匕首,结果了这男人性命。
但她不能,只能强自镇定,尽量少言。
元彻与安郡王只当她焦急落泪,未作他想。
元彻蹲下身伸手去够,却始终差半臂之遥。
安郡王见状,离开亭子想寻宫人帮忙。
可今日宴会,宫人们皆忙得不可开交,此处又偏僻,他们又未带随从,西下张望,竟不见一个宫人身影。
元彻仍在努力,指尖终于触到扇子边缘,将其捞起。
“拿到了!”
元彻转头看向杨芷,露出爽朗笑容。
此刻阳光洒落湖面,泛起粼粼金光,也落在他身上,映得这少年意气风发,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
杨芷的心猛地一颤,随即涌起强烈的厌恶:真会装!
然而元彻因身子过于前倾,起身时脚下不稳,眼看就要栽入水中。
他本能地伸手乱抓,竟一把抓住了旁边的杨芷!
杨芷尚未反应过来,己被拽得失去平衡,首首坠入湖中!
冰冷的湖水瞬间将她吞没。
这突如其来的落水令她措手不及,恐慌与震惊中,意识开始模糊。
她才刚刚重生,难道就要这样结束了吗?
对父母的愧疚与思念充斥心间——上一世未能尽孝,这一世又要重蹈覆辙?
她头朝下坠入水中,不善水性的她,即使拼命挣扎,也无法将头探出水面。
湖水无情地灌入她的口鼻,视线渐渐模糊,神智也昏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