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甜妻:军哥,龙凤胎请签收1 穿越八零,状元及第蝉鸣聒噪的夏日午后,
李晓燕在一阵剧烈的头痛中睁开眼。映入眼帘的不是她熟悉的出租屋天花板,
而是糊着旧报纸的土坯墙,墙角还结着几缕蜘蛛网。身下是硬邦邦的土炕,
铺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褥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油味和泥土气息。“燕丫头,你可算醒了!
吓死娘了!”一个穿着蓝色粗布褂子、满脸皱纹的妇人扑到炕边,眼眶通红地握住她的手,
“高烧烧了两天两夜,可算退了,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娘可怎么活啊……”李晓燕懵了。
妇人的声音陌生又熟悉,
脑海里突然涌入一股不属于自己的记忆——这里是1982年的青河县李家坳,
她是李家唯一的女儿李晓燕,刚考完高考,却在查分前一天中暑晕倒,一睁眼,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社畜李晓燕就占据了这具身体。“娘,我没事了。”李晓燕嗓子干哑,
下意识地开口,声音带着少女的青涩。她看着眼前这位瘦弱却眼神关切的妇人,
心里泛起一阵酸楚。原主的娘叫王秀莲,一辈子操劳,对女儿寄予厚望,盼着她能考上大学,
走出这穷山沟。正说着,屋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李家丫头考上了!还是咱们县的状元!
”一个大嗓门喊着,紧接着,破旧的木门被推开,村支书李建国手里拿着一张大红纸,
满脸喜气地闯进来,“秀莲,大喜啊!燕丫头考了全县第一,够上京城的重点大学了!
”王秀莲瞬间红了眼眶,激动得手都在抖:“真的?俺家燕丫头考上大学了?
”她拉着李晓燕的手,眼泪掉个不停,“太好了!太好了!你爹在天有灵,
保佑俺们燕丫头有出息了!”李晓燕也愣住了。她穿越前就是个普通二本毕业生,
没想到这具身体的原主竟是个学霸!1982年的高考,录取率极低,
全县状元的含金量可想而知。她看着那张写着“李晓燕,总分528,
青河县理科状元”的成绩单,
心里燃起了希望——这或许是她在这个陌生年代站稳脚跟的机会。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李家坳。乡亲们都来看热闹,送鸡蛋的,送红糖的,
把不大的土屋挤得满满当当。李晓燕穿着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坐在炕沿上,
应付着众人的道贺,心里却在盘算未来。京城的大学,意味着她能离开农村,
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可学费和生活费怎么办?原主家里穷得叮当响,
连给她治病的钱都是借的。就在她发愁时,村支书凑近王秀莲,压低声音说:“秀莲,
有件事我得跟你说。县武装部的张干事托我打听,说部队里有位年轻军官,叫吴昊宸,
家里条件好,人也优秀,就是年纪稍大些,想找个有文化的城里姑娘。听说燕丫头考了状元,
特意来问问,要是愿意……”王秀莲愣了一下,随即摆手:“不行不行,
俺家燕丫头要去上大学,哪能现在谈对象?”李晓燕也皱起了眉。包办婚姻?
在二十一世纪待惯了的她对这种事本能地抗拒。而且“军官”这个词让她有些陌生又好奇,
1980年代的军人,在人们心中地位很高,是无数姑娘的理想对象,可她只想先完成学业,
搞事业啊!“娘,我想先上大学。”李晓燕轻声说,“婚事的事,以后再说吧。
”王秀莲点点头:“娘听你的。咱先把大学念完,以后的日子长着呢。”可她们没料到,
缘分的齿轮已经悄然转动。几天后,李晓燕跟着村支书去县城拿录取通知书,
刚走出教育局大门,就看到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停在路边。车门打开,
一个穿着军装的男人走下来,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身姿挺拔,大约二十七八岁,
眉眼深邃,鼻梁高挺,身上的军装熨帖笔挺,带着军人特有的沉稳气质。看到李晓燕,
他眼神微动,径直走了过来,声音低沉有力:“你好,是李晓燕同志吗?我是吴昊宸。
”2 军哥相亲,意外心动李晓燕看着眼前的吴昊宸,心跳莫名漏了一拍。
1980年代的军人自带光环,更何况是这样一位外形出众、气质沉稳的军官。她定了定神,
想起村支书说的话,脸颊微微发烫:“吴……吴同志,你好。
”吴昊宸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朴素却难掩清丽的少女,眼神温和了些。他比李晓燕大七岁,
在部队待了十年,这次回乡探亲,被家里催着找对象。县武装部的张干事是他战友,
听说青河县出了个女状元,便热心地牵线搭桥。他本没抱太大希望,可看到李晓燕的第一眼,
就觉得心头微动。“听说你考上了京城的大学,恭喜。”吴昊宸语气诚恳,“我这次来,
是想正式跟你认识一下。如果你不介意,我们可以……试着相处看看?”他说得直接又坦荡,
没有丝毫扭捏,倒让李晓燕放松了些。她看着吴昊宸真诚的眼神,
想起原主记忆里对军人的崇敬,心里的抗拒淡了几分:“吴同志,我很敬佩军人,
但我马上要去上大学,可能没时间……”“我明白。”吴昊宸打断她,
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我不是要你立刻做决定。你去京城上学,我部队也在京城,
我们可以先做朋友,互相了解。如果你觉得不合适,随时可以告诉我。”这个提议合情合理,
李晓燕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她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就先做朋友。”吴昊宸似乎松了口气,
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军绿色的小本子:“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到了京城可以打这个电话找我。
还有,你的学费和生活费不用担心,我可以先帮你垫付。”“不用不用!”李晓燕连忙摆手,
她有自己的骄傲,不想刚认识就欠人情,“我会申请助学贷款,还可以勤工俭学。
”吴昊宸看着她倔强的样子,眼里闪过一丝欣赏:“好,如果你需要帮忙,随时开口。
”他没有勉强,把联系方式递给她,又从包里拿出一个网兜,
里面装着两斤水果糖和一袋麦乳精,“一点见面礼,给你补补身体。
”这在1982年可是稀罕物,李晓燕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对他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回到家,李晓燕把见面的事告诉了王秀莲。王秀莲听了连连点头:“听着是个靠谱的孩子,
还是京城的军官,条件好。燕丫头,你自己把握,要是觉得人不错,处一处也无妨。
”李晓燕没说话,心里却有些乱。她拿着吴昊宸给的联系方式,指尖摩挲着那粗糙的纸页,
第一次对未来有了些许期待。八月底,李晓燕背着简单的行囊,坐上了去京城的绿皮火车。
王秀莲把家里仅有的积蓄塞给她,又千叮咛万嘱咐,送她到县城车站,
眼泪汪汪地看着火车开走。李晓燕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里暗暗发誓,
一定要在京城站稳脚跟,让娘过上好日子。火车摇摇晃晃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抵达京城。
看着站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听着耳边带着京腔的普通话,李晓燕既兴奋又忐忑。
她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地址,找到了位于海淀区的京华大学。报完到,领到宿舍钥匙,
李晓燕看着四人间的宿舍,心里踏实了些。1982年的大学宿舍很简陋,上下铺的铁架床,
一张共用的书桌,但对她来说,已经比李家坳的土屋好太多了。安顿下来的第二天,
李晓燕犹豫再三,还是拨通了吴昊宸给的电话。响了几声后,一个沉稳的声音传来:“喂,
您好。”“吴同志,我是李晓燕,我到京城了。”她有些紧张,声音都有些发飘。“我知道,
张干事告诉我了。”吴昊宸的声音带着笑意,“你在学校吗?我下午过去看你,
带你熟悉一下环境。”下午三点,吴昊宸准时出现在京华大学门口。他穿着便装,
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一条蓝色裤子,却依旧身姿挺拔。看到李晓燕,
他笑着迎上来:“刚到京城,还习惯吗?”“还好,同学们都很友好。”李晓燕点点头,
跟着他走出校门。吴昊宸带着她在附近转了转,给她介绍哪里有菜市场,
哪里能买到便宜的日用品,又给她买了一个搪瓷缸子,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字样,
还有几本崭新的笔记本。“上课记笔记用,部队发的,用不完。”他解释道,语气自然,
没有让她觉得尴尬。走到一家国营饭店门口,吴昊宸停下脚步:“中午还没吃饭吧?
进去尝尝京城的炸酱面。”李晓燕想拒绝,却被他不由分说地拉了进去。
1982年的国营饭店,需要粮票才能消费,吴昊宸掏出一本崭新的粮票和几张工业券,
点了两碗炸酱面,一盘红烧肉,还有一碟拍黄瓜。看着桌上的肉,李晓燕咽了咽口水,
原主的记忆里,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几顿肉。“快吃吧,不够再点。
”吴昊宸把红烧肉推到她面前,“刚开学,要多吃点,补充营养。”李晓燕拿起筷子,
小口地吃着。炸酱面的酱香浓郁,红烧肉炖得软烂入味,是她穿越以来吃过最美味的一顿饭。
她看着吴昊宸安静吃饭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这个男人,不像她想象中那样严肃刻板,
反而细心又体贴。吃完饭,吴昊宸送她回学校。走到宿舍楼下,他突然开口:“李晓燕同志,
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觉得你是个好姑娘,我希望能以结婚为前提,和你处对象。如果你愿意,
等你放寒假,我跟你回李家坳,正式拜访你娘。”李晓燕愣住了,心跳瞬间加速。
她看着吴昊宸认真的眼神,想起这几天他的照顾,想起娘期盼的眼神,
心里的某个角落彻底软了。在这个陌生的年代,有一个可靠的人依靠,似乎也不错。
她深吸一口气,轻轻点了点头:“好,我愿意。”3 闪婚轰动,
随军生活李晓燕和吴昊宸处对象的事,在京华大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个是刚入学的县状元,一个是年轻有为的军官,两人站在一起,郎才女貌,羡煞旁人。
吴昊宸只要有空,就会来学校看李晓燕,给她送吃的,帮她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他话不多,
但总能在细节处体现关怀——知道她怕冷,冬天来临前送来军大衣;知道她舍不得买辅导书,
就托人从部队图书馆借来;知道她想给家里寄钱,默默帮她找了份抄写的***。
寒假很快到了。吴昊宸果然跟着李晓燕回了李家坳。他穿着军装,提着点心、布料和水果,
一进村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乡亲们围着看,嘴里不停夸赞:“这军官长得真精神!
”“燕丫头有福气了!”王秀莲看着眼前一表人才的吴昊宸,笑得合不拢嘴,
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越看越满意。回到京城后,两人顺理成章地领了结婚证。
没有盛大的婚礼,只有两家人简单的聚餐。吴昊宸的父母是退休干部,通情达理,
对李晓燕这个农村出身的儿媳妇没有丝毫偏见,反而觉得她勤奋好学,是个好姑娘。
婆婆还把自己的一块上海牌手表送给她,算是见面礼。婚后,李晓燕继续上学,
吴昊宸则住在部队家属院。每周六,吴昊宸会骑着自行车来接她,带她去逛王府井,
去看电影,去吃京城的特色小吃。1983年的京城,处处充满生机,个体户开始出现,
街头巷尾能听到邓丽君的歌,人们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李晓燕渐渐爱上了这个年代的质朴和热情,也越来越依赖吴昊宸的陪伴。
可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意外发生了。大二下学期,李晓燕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这个消息让她措手不及——她还在上学,怎么生孩子?吴昊宸得知后,却异常冷静,
他认真地说:“燕燕,把孩子生下来吧。我已经申请了随军家属名额,你可以休学一年,
等孩子生下来,我请我妈过来帮忙带。”随军?李晓燕愣住了。她知道部队有随军政策,
军官家属可以搬到部队大院居住,享受一些福利,但这意味着她要暂时放弃学业。
她看着吴昊宸期待的眼神,又摸了摸自己的小腹,最终点了点头。在这个年代,
孩子是维系家庭的重要纽带,她也舍不得放弃这个小生命。办理休学手续时,
辅导员惋惜不已:“晓燕,你可是咱们系的尖子生,真的要休学吗?”“老师,
我想把孩子生下来。”李晓燕语气坚定,“等孩子大一点,我一定会回来完成学业的。
”搬到部队家属院的那天,李晓燕心里有些忐忑。她想象中的部队大院应该是严肃刻板的,
可真住进来才发现,这里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家属院里都是军嫂,年纪大的帮着带孩子,
年轻的一起织毛衣、聊家常,知道她是大学生,都很尊敬她,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她帮忙。
吴昊宸的宿舍是两居室,虽然简陋,但被他收拾得干净整洁。他特意给她买了一张书桌,
让她平时看看书,复习功课。每天早上,他出操回来,
会把早饭做好放在桌上;晚上训练结束,再累也会帮她揉腿,听她讲一天的趣事。
李晓燕的孕期反应很严重,吃什么吐什么,吴昊宸就变着花样给她做开胃的饭菜,
甚至去很远的地方给她买爱吃的草莓。看着丈夫忙碌的身影,李晓燕心里甜甜的。
她之前总觉得军婚会很辛苦,丈夫常年不在家,可吴昊宸只要不出任务,就会陪着她,
把她宠成了公主。大院里的军嫂们都羡慕她:“晓燕,你家吴营长对你可真好,
真是把你捧在手心里疼!”怀孕七个月时,吴昊宸接到任务,要去边境执行任务,
为期一个月。临走前,他把李晓燕托付给邻居王嫂,反复叮嘱:“燕燕要是有任何不舒服,
立刻给我打电话,不管多晚。”他抱着李晓燕,眼神里满是不舍,“等我回来,
咱们的宝宝就该出生了。”李晓燕强忍着眼泪,点了点头:“你放心去吧,注意安全,
我和宝宝等你回来。”吴昊宸走后,李晓燕心里空落落的。幸好有王嫂和其他军嫂们照顾,
帮她买菜做饭,陪她散步聊天。可就在她预产期前一周,突然开始阵痛。王嫂赶紧联系部队,
可吴昊宸的任务还没结束,联系不上。李晓燕又疼又怕,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别怕,晓燕,
有我们呢。”王嫂握着她的手,安慰道,“我已经让我家老王联系部队医院了,
医生马上就到。”被推进产房的那一刻,李晓燕脑海里全是吴昊宸的身影。她咬着牙,
心里默念:吴昊宸,你一定要平安回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不知过了多久,
两声响亮的啼哭几乎同时响起。医生笑着说:“恭喜!龙凤胎!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都很健康!”李晓燕看着襁褓中两个小小的婴儿,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当妈妈了,
还是一对龙凤胎!就在她激动不已时,产房的门被推开,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冲了进来。
吴昊宸穿着军装,脸上带着疲惫,眼神却亮得惊人。他看到李晓燕和两个孩子,
快步走到床边,声音沙哑:“燕燕,我回来了。”原来,他接到消息后,
立刻申请提前结束任务,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连军装都没来得及换。
李晓燕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眼泪掉得更凶了:“你回来了……”吴昊宸握住她的手,
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又小心翼翼地看着两个孩子,
眼眶泛红:“真好……我们有儿子和女儿了。”第四章 反差萌爸,全家宠爱龙凤胎的到来,
让吴昊宸和李晓燕的小家瞬间热闹起来。吴昊宸给儿子取名吴念军,
希望他以后也能像军人一样有担当;给女儿取名吴念燕,寓意着他对李晓燕的思念。
大院里的人都羡慕坏了,说他们是“儿女双全,福气满满”。吴昊宸休了陪产假,
成了名副其实的“超级奶爸”。谁也没想到,在部队里严肃威严的吴营长,
在家里却笨手笨脚——给孩子换尿布,不是把屎弄到手上,就是把尿布穿反;给孩子喂奶,
要么烫到孩子,要么自己喝了大半;哄孩子睡觉,自己先打起了呼噜。
李晓燕看着他手忙脚乱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你行不行啊?不行让我来。
”吴昊宸一脸委屈,却不肯认输:“谁说不行?我只是还没适应,过几天就好了。
”他偷偷观察其他军嫂怎么带孩子,把步骤记在小本子上,晚上等孩子们睡了,
还会拿着玩具娃娃练习换尿布,那认真的样子让李晓燕又好笑又心疼。没过几天,
吴昊宸的父母从老家赶来了。吴父是退休的老军人,不苟言笑,吴母却慈眉善目,
一进门就抱着两个孩子不肯撒手。“哎哟,我的乖孙孙,长得真俊!
”婆婆把带来的小衣服、小被子铺了一床,全是她亲手缝制的,棉花蓬松,针脚细密。
有了公婆帮忙,李晓燕轻松了不少。婆婆做饭好吃,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月子餐,
小米粥、红糖鸡蛋、鲫鱼汤从不重样;公公虽然话少,却会默默帮着洗尿布、打扫卫生,
还会在吴昊宸训练回来后,拉着他在院子里“谈心”——其实是传授带娃经验。这天傍晚,
李晓燕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着婆婆抱着女儿喂奶粉,公公推着儿子在婴儿车里散步,
吴昊宸则在一旁给她削苹果,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又祥和。她突然觉得,
穿越到这个年代,遇到这样一家人,或许是老天最好的安排。“在想什么呢?
”吴昊宸把削好的苹果递到她手里,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脸颊。“在想,现在真幸福。
”李晓燕咬了一口苹果,甜丝丝的汁水在嘴里蔓延,“就是有点想念学校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上学。”吴昊宸握住她的手:“等孩子们满周岁,
我就送你回去复学。你的学业不能耽误,我已经跟学校联系过了,他们愿意为你保留学籍。
”李晓燕惊喜地睁大眼睛:“真的?你早就安排好了?”“那当然,我老婆可是县状元,
怎么能当家庭主妇?”吴昊宸刮了刮她的鼻子,眼里满是宠溺,“你放心去上学,
家里有我和爸妈呢。”日子在忙碌又甜蜜中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1984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更劲了,京城的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个体户,
人们的穿着也越来越时髦。李晓燕的两个孩子满周岁了,会咿咿呀呀地喊“爸爸”“妈妈”,
吴念军像个小男子汉,总是护着妹妹;吴念燕则像个小棉袄,喜欢窝在李晓燕怀里撒娇。
这年秋天,李晓燕终于重返校园。吴昊宸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送她去学校,
晚上再去接她回家。有时他出任务没时间,公婆就会带着两个孩子坐公交去学校门口等她,
看到她出来,孩子们就会挥舞着小手喊“妈妈”,引来路人羡慕的目光。学校里的变化很大,
同学们大多已经上了大三,课程更紧张了。李晓燕白天上课,
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孩子、复习功课,常常忙到深夜。吴昊宸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只要他在家,就会包揽所有家务,让她专心学习。“别太累了,学不会的我帮你问战友,
他们有几个是大学生转业的。”李晓燕知道,吴昊宸虽然是军人,却一直很支持她的学业。
他会把部队发的学习资料给她看,会在她遇到难题时耐心听她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