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福兴里的门卫室有三面窗,陈默每天必擦三次。不是强迫症,

是为了看清楚每个进出的人——五年前搭档为救他中枪时,最后一眼就是没看清凶手的脸。

“陈叔,我爸的钥匙怎么在你这儿?” 小张攥着门卫室桌上的铜钥匙,声音发颤,

“他今早说下楼买烟,到现在没回家……”陈默的手顿在玻璃上。这钥匙他认得,

是十年前顶楼住户的——那场烧死四口人的大火后,消防从废墟里只扒出半串钥匙,剩下的,

全在这五年间,隔三差五出现在他桌上。“十年了,该结案了。”他翻出压箱底的旧卷宗,

火灾现场照片里,物业经理林深的脸被他用红笔圈成了血窟窿。

当年的笔录写着:“林深是唯一提前下班的人,监控恰好故障。”深夜,

顶楼传来孩子的哭声。陈默握着从旧物上提取的指纹——和林深办公室档案上的完全吻合。

他踹开那道锁了十年的门,霉味混着焦糊味扑面而来,墙上用血迹写着:“还我玩具熊。

”林深的声音从阴影里传来:“你以为守住门卫室就能赎罪?他们要的,是你的命。

”陈默摸出怀里的老警徽,照向墙角那堆焦黑的玩具——“我要守的,从来不是命。

”他盯着林深惨白的脸,“是真相。

”第1章 门卫室的钥匙陈默的生物钟比机械表还要精准。五点整,

他从门卫室那张吱呀作响的折叠床上坐起身,

膝盖骨发出沉闷的轻响 —— 这是退休刑警留下的老毛病,每逢阴雨天便会加剧,

如同十年前那场未结的旧案,在记忆里隐隐作痛。洗漱台设在门外,他接了半盆凉水,

狠狠泼在脸上,镜中映出的面容眼角细纹如蛛网密布,左眉骨那道两寸长的疤痕尤为显眼,

那是 2013 年追捕毒贩时被铁棍砸出的印记,至今仍像一道未愈合的时间裂缝。那天,

搭档阿强替他挡了一刀,温热的血溅在警徽上,洗了七遍仍残留着暗红色的痕迹。如今,

那枚老警徽被他贴身收藏,金属的凉意时常透过衣襟,触碰到心脏的位置,

如同在提醒他某种未完成的使命。回到门卫室,他抄起那块洗得发白的抹布。

擦玻璃是他雷打不动的规矩,每日三次,顺时针一圈,逆时针一圈,最后沿着边框走直线,

如同当年出警前检查配枪般严谨。这并非强迫症,而是为了确保每一扇窗都光洁如镜,

能清晰映照出每个进出福兴里的人 —— 五年前,搭档为救他中枪时,

最后一眼便是没能看清凶手的脸,这份遗憾像根刺,扎在他心头整整五年。

当第三遍擦拭到窗角时,监控屏幕突然跳了一帧。陈默的手指瞬间顿在玻璃上,

凌晨两点十七分的画面里,一团黑影从旧楼方向窜过,速度快得如同被风吹起的破布,

甚至在画面中带起了残影。他凑近屏幕仔细观察,那黑影似乎没有脚,

宛如悬浮在地面上的幽灵。抽屉最上层的记录本被他翻开,最新一页上,

第一行写着 “11 月 3 日 02:19 旧楼方向黑影”,

第二行是 “11 月 5 日 02:15 同位置黑影”,而今天,是第三次记录。

“陈师傅!” 王婆的吆喝声从门外传来,带着晨间特有的活力。她拎着个蓝布包,

热气从布缝中袅袅升起,“刚磨的豆浆,油条还脆着呢!”陈默将抹布搭在窗沿,

接过那碗还烫手的豆浆。王婆凑近他,往监控屏幕上瞄了一眼,

压低声音道:“昨儿老张头家那小子又闹了,摔了三个碗呢。我隔着墙都听见‘哐当’声,

跟砸在我心口似的。”“摔东西?” 陈默咬了口油条,含糊地问。“可不是嘛!

” 王婆的声音更低了,带着几分神秘,“那小子前儿还说看见他奶奶站在床边笑,

您说邪不邪乎?对了,上礼拜三楼小慧失踪前,她家衣柜不也自纪开过?

她妈说听见‘咔嗒’声,跟有人扭钥匙似的。”陈默的喉结微微滚动。近一个月来,

8 岁的幼儿园老师李慧玲、67 岁的退休电工张建国、19 岁租房考研的姑娘周小雨。

而每起失踪案发生前,都伴随着怪事:李慧玲家衣柜自动开启,

张建国声称听见墙里传来哭声,周小雨的镜子半夜裂成蛛网。“您慢用。

” 王婆拍了拍他的手背,“年纪大了就爱唠叨,当我没说啊。

”陈默盯着豆浆里自己晃动的倒影,没有接话。待王婆走远,他起身锁上门,

拉开最下层抽屉 —— 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三个档案袋,封皮上分别写着三人的名字,

袋子边缘因频繁翻阅而磨出了毛边。上午十点,陈默正在进行第三遍玻璃擦拭,

突然听见抽屉发出 “咔嗒” 一声轻响。他转身望去,抽屉半开着,里面多了一把钥匙。

锈迹包裹着铜色,钥匙齿被磨得发亮,背面刻着 “402” 三个数字。

他的手指悬在半空,迟迟没有触碰。402 是李慧玲的家,半年前她失踪后,

她母亲哭着换了锁,旧钥匙早该被扔进垃圾桶。陈默从档案袋中抽出李慧玲的资料,

照片上的姑娘扎着马尾,怀里抱着一个穿背带裤的小男孩 —— 那是她带的学生。

资料最后一页贴着新锁的购买凭证,日期是 7 月 15 日,

比李慧玲失踪的日子早了三天。他戴上白手套,拿起那把钥匙,入手很沉,

锈渣簌簌掉在桌面上。他翻出李慧玲家旧锁的照片,对比之下,钥匙齿痕完全吻合。

窗外有麻雀扑棱棱飞过,陈默抬头望去,旧楼的影子正缓缓爬上门卫室的窗户。

顶楼那扇被封死的窗,玻璃突然闪过一道光,如同有人用镜子晃了一下,晃得他眼睛生疼。

他将钥匙塞进裤兜,决定等下午王婆的早点摊收了、小周的快递车走了,

就去 402 看看。站在 402 的防盗门前,陈默摸出那把钥匙。阳光晒得金属发烫,

他刚要将钥匙插入锁眼,却猛地顿住 —— 门上的锁明晃晃的,

正是 7 月 15 日更换的新锁,与这把旧钥匙根本不匹配。风掀起他的衣角,

背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轻得如同有人光着脚踩在水泥地上。陈默缓缓转身,

只见旧楼方向,那个黑影正站在两棵梧桐树之间。它没有脸,像一团被风吹散的雾。

在盯着黑影的瞬间,陈默后颈的汗毛全部竖了起来 —— 十年前追捕毒贩时,

他也曾有过这种感觉,不是恐惧,而是猎物近在咫尺的警觉。黑影一动不动,

如同凝固的噩梦。他摸了摸裤兜里的钥匙,金属硌得大腿生疼。

402 的防盗门锁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凑近查看,

锁体确实是 7 月 15 日更换的新款,黄铜色的表面没有任何划痕。

邻居张婶刚买菜回来,手里的塑料袋沙沙作响:“陈师傅?来看房子?

”“李慧玲家一直空着?” 陈默问。张婶摇摇头:“她妈搬去女儿家了,说这屋沾了晦气。

物业?哪敢进?上个月林经理还说封着等家属处理。” 她压低声音,“昨儿我晾衣服,

瞅见这门缝儿有光,蓝幽幽的,跟鬼火似的。”陈默没有接话,他再次掏出钥匙,对准锁眼。

就在手要用力的瞬间,张婶突然拽住他的胳膊:“您别 ——”“咔嗒” 一声,锁开了。

张婶的手猛地缩回,塑料袋掉在地上,西红柿滚了一地。陈默推开门,

霉味混杂着灰尘扑面而来,地面积着半指厚的灰,却只有两行鞋印,从门口延伸到茶几。

茶几上的灰被擦出一个圆形,直径约十五厘米,如同有人曾在那里放了一杯水。他蹲下身,

手指抹过圆边 —— 周围的灰是干的,而圆内的木面却泛着湿意,

凑近能闻到淡淡的茉莉香,那是李慧玲资料里记载的、她最爱泡的茉莉花茶的味道。

“陈师傅?” 张婶在门外小声喊道,“要不…… 要不我陪您?”陈默没有回头,

沿着鞋印走向卧室。衣柜门半开着,里面挂着一件淡蓝色连衣裙,

正是李慧玲失踪那天穿的 —— 照片里的她,怀里抱着学生,身上就是这件裙子。

“呜 ——”一声呜咽从头顶传来,陈默猛地抬头,天花板的墙皮簌簌往下掉,

仿佛有人在楼上跺脚。哭声越来越清晰,是一个小男孩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

像是被人捂住嘴闷出来的。他摸出手机看时间,

凌晨两点十七分 —— 监控里黑影出现的时间,也是现在。

陈默的手按在腰间 —— 那是以前被配枪的位置,如今只剩下一串门卫室的钥匙,

硌得他生疼。他走到楼梯口,抬头望去,顶楼的台阶被木板封着,钉木板的钉子已经生锈,

却有新的划痕,像是被什么东西抠过。哭声突然停止了。陈默转身下楼,

402 的门 “吱呀” 医生自己合上了。他没有回头,加快脚步往门卫室走去。

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裤兜空了 —— 钥匙不见了。他摸遍上衣口袋、裤腿、鞋帮,

甚至翻了翻衣领,都没有找到。门卫室的窗户关着,玻璃上还留着他早晨擦的水痕,

而那把钥匙,却静静地躺在窗台上,锈迹在阳光下泛着暗红,如同沾染了血迹。

陈默的手指搭在窗沿上,窗户从里面反锁着,钥匙不可能自己爬上来。

他想起王婆说的 “闹鬼”,想起李慧玲家自动打开的衣柜,想起张建国听见的墙里哭声,

喃喃自语:“不是人放的……”凌晨五点,陈默的生物钟准时将他唤醒。

折叠床发出吱呀声响,他坐起身,揉了揉发僵的膝盖。晨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落在桌上一个银色物体上 —— 那是一块机械表,

秒针在寂静的门卫室里 “嗒嗒” 走着,像在丈量着某个不为人知的时间刻度。

第2章 失踪者的手表陈默的膝盖在折叠床板上压得发僵。他扶着桌沿站起来,

晨光里那抹银白刺得人眯眼。是块机械表。秒针走得极稳,

嗒嗒声在空荡的门卫室里格外清晰。他弯腰凑近。

表盘边缘刻着“刘淑兰60岁留念”——三天前失踪的刘阿姨,

家属昨天才在他这儿登记信息时提过。“她出门买菜从不戴表,说塑料手环看时间方便。

”刘阿姨的女儿红着眼圈,手指绞着衣角,“那块表是她儿子从瑞士带的,

平时收在首饰盒里。”陈默的拇指蹭过表壳。金属凉得刺骨,表链内侧有道新鲜划痕,

像被什么尖东西刮的。他摸出手机,镜头对准手表。照片里,

秒针正指向三点十七分——和李慧玲失踪那晚监控黑影出现的时间分毫不差。手机震动起来。

是小周的微信:“陈叔,我在小区南门,您方便不?”门卫室的门被推开条缝,

小周探进半张脸,快递服袖口沾着泥点。“我、我昨天送货到3号楼……”他喉结动了动,

“看见刘阿姨了。”陈默没说话,拉过条椅子。小周坐上去,

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刮出刺耳鸣响。“她往旧楼走。”小周的声音越来越轻,

“手里攥着个红布包,裹得严严实实。我喊她,她没应,像没听见似的。”他突然抬头,

眼睛里泛着水光,“陈叔,我真不是故意瞒您,王婆说那楼……那楼闹鬼,

我怕……”陈默拍了拍他肩膀。小周的快递车钥匙在裤兜里叮当作响。

物业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林深正低头整理文件,抬头时脸上挂着笑:“陈师傅,早啊?

”“想调旧楼的监控。”陈默直入主题,“刘阿姨失踪前可能去过那儿。

”林深的笑僵了一瞬,很快又堆起来:“旧楼监控半年前就坏了,我打了三次报告申请维修,

可总公司说预算紧张……”他摊开手,“您也知道,老小区难啊。”陈默盯着他的眼睛。

林深的目光在他肩后扫来扫去,像只受了惊的鸽子。“对了。”陈默转身要走,又停住,

“上个月住户登记本好像落在您这儿了?我得拿回去对门牌号。

”林深的手指在桌面敲了两下:“在资料室最里面的档案柜,第二排。

我让人给您拿——”“不用。”陈默打断他,“我熟。”他转身时,

听见林深的钢笔帽“啪”地掉在地上。陈默推开资料室门时,霉味裹着旧纸页的酸气扑过来。

档案柜落灰。第二排。他蹲下去,

2013年物业日志、2014年维修记录、2015年住户纠纷……最里侧有个牛皮纸袋,

边缘毛糙,明显被反复抽查过。他抽出袋子。封皮写着“福兴里8号楼火灾事故处理档案”。

纸张脆得硌手。火灾发生在2013年7月12日23:47,顶楼402室。

消防记录写着“火势迅猛,无人生还”。翻到报警记录页,

陈默的指甲掐进纸里——住户通话记录显示,23:30分曾拨出110,

备注栏用红笔标着“接警系统故障,未接通”。系统故障?他想起十年前当刑警时,

市110指挥中心刚换了新系统,全年仅记录两起故障,一起在暴雨天,

另一起……就是7月12日。牛皮纸袋突然从手里滑下去。陈默弯腰捡,

看见柜子最底层有截断绳——和物业封旧楼铁门的黄绳一个纹路。傍晚。

旧楼阴影漫过陈默鞋面。铁门挂着“禁止入内”的封条,红漆斑驳。他凑近,

指腹蹭过封条边缘——外层胶水半干,底下压着道更浅的胶痕,像被人撕开又重新粘过。

手机闪光灯亮起,他拍下封条重叠的褶皱。风掀起衣角。他抬头,顶楼窗户黑洞洞的,

像谁睁着的眼。门卫室的灯在深夜十一点十七分灭的。陈默正给手表拍照,屏幕突然黑了。

秒针的嗒嗒声被放大,一下下撞着耳膜。他摸出打火机,

火苗映出手表上的划痕——是指甲抠的,五道,像谁拼命想掰开表链。“咔嗒。

”脚步声从小区主干道传来。很慢,像踩在棉花上。陈默攥紧打火机,火苗抖成细线。

脚步声近了,停在门卫室门口。他屏住呼吸。门闩没动。可他听见有人在门外呼气,湿热的,

喷在门板上。“谁?”他喊,声音撞在墙上。没有回答。只有手表的嗒嗒声,

和越来越清晰的——撕纸声?陈默冲过去拉开门。风灌进来,吹灭打火机。

黑暗里有东西落在脚边。他弯腰捡起,是张照片。打火机重新点燃,暖黄的光里,

四个笑容灿烂的人挤在顶楼阳台:穿碎花裙的女人抱着穿背带裤的男孩,

旁边站着戴眼镜的男人和扎羊角辫的女孩。照片背面有字,

用蓝墨水写的:“1998年中秋,402全家福”。陈默的拇指蹭过照片上男孩的脸。

相纸边缘卷着焦痕,像被火烧过又抢救回来的。秒针指向三点十七分。他抬头看向酒楼方向。

顶楼窗户突然闪过一道光,转瞬即逝,像有人举着蜡烛走过去。“他们回来了。”他低声说,

照片在掌心攥出褶皱。门后传来手表掉落的脆响。第3章 孩子的眼泪凌晨三点半,

陈默把照片塞进警服内袋。照片边缘的焦痕硌着胸口,像块烧红的炭。

王婆的早点摊五点出摊。他蹲在老槐树下等,

指甲无意识抠着水泥地——这是他当刑警时养成的习惯,焦虑时总得找点东西磨。“陈师傅?

”王婆掀开蒸笼盖,白汽裹着粥香扑过来。她手一抖,瓷碗磕在铝盆上,“您今儿来得早。

”陈默摸出照片。王婆的手刚碰到相纸就缩回去,

指甲在他手背掐出月牙印:“这家人......十年前烧死的。顶楼402,

夫妻俩带俩娃,大的七岁小的三岁。”粥锅里的气泡“噗”地破了。

王婆突然扯下围裙盖住照片,油星子溅在她手腕上也不躲:“我得收摊了,今儿胃不舒服。

”竹筐撞翻了豆浆桶,褐色液体在地上漫开,像摊凝固的血。陈默没拦。

他知道王婆的“胃不舒服”是什么意思——十年前火灾那晚,她在楼下卖夜宵,

亲眼看见402的窗户里伸出过四只手。社区图书馆的旧报纸在负一层。

管理员老张打哈欠:“08年7月12日?早归档了。”牛皮纸袋上落着灰,

陈默吹开时呛得咳嗽。报纸第三版,

标题被红笔划过:“福兴里火灾致四人遇难 警方称‘人为纵火可能性存在’”。

他的拇指停在“证据不足”四个字上——十年前他在刑警队,

7月12日110系统故障的记录突然在脑子里炸响。那天凌晨,

指挥中心收不到福兴里的报警电话。傍晚六点,陈默蹲在旧楼拐角。

梧桐叶筛下的光落在他鞋尖,像碎玻璃。阿杰的蓝白校服一闪而过。那孩子最近总往旧楼跑,

书包鼓鼓囊囊,

有次他看见阿杰从门卫室窗台下捡走半块手表——和上周失踪的李大爷戴的那只一模一样。

铁门“吱呀”一声。陈默放轻脚步,鞋跟避开松动的砖块。旧楼楼道霉味呛人,

他摸到墙皮脱落的地方,指尖沾了层灰——和门卫室柜子底层那截断绳上的灰,一个颜色。

裤兜震动。陈默手忙脚乱去按,屏幕亮光照出阿杰的背影,正往顶楼爬。“陈师傅?

”林深的声音从手机里渗出来,带着惯常的关切,“社区说明儿来查安全隐患,

我想着和您对对消防通道的台账?”陈默盯着阿杰消失的楼梯口。霉味突然浓得刺眼,

他听见顶楼传来小孩的笑声,像被按了慢放键的磁带。“行。”他捏紧手机,指节发白,

“明早九点,我去物业找您。”挂了电话,酒楼突然安静下来。陈默摸出打火机,

火苗映着墙根——那里有串新鲜的泥脚印,42码,和林深常穿的那双黑皮鞋,一个纹路。

他低头看表。秒针指向七点十七分,和门卫室灯灭的时间,分毫不差。晚风掀起衣角。

陈默转身往物业方向走,警服内袋的照片硌着胸口。他想起王婆说402小儿子最爱玩手表,

总把表带抠得一道一道——和上周失踪者留下的那只手表上的划痕,一模一样。

物业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站在楼下仰头看,玻璃上倒映出自己的影子,

和顶楼窗户里闪过的那道烛光,重叠在一起。陈默推物业办公室门时,门轴没发出半点声响。

林深说过“新上了润滑油”,此刻倒成了便利——他跨进去时,

林深正背对着他整理灭火器标签,灰西装后领沾着墙皮屑。“陈师傅。”林深转身,

手里的登记本“啪”地合上,“消防通道台账在第三抽屉。”他指了指铁皮柜,

袖口露出半截红绳,和上周失踪的刘婶手腕上那根,纹路一样。陈默弯腰开抽屉。

金属拉手凉得刺骨。最下层压着叠泛黄的员工档案,他指尖扫过“2008年7月”的标签,

抽出最厚的一本。“林经理当年也是保安?”他翻到履历页,钢笔字在纸背洇出阴影,

“08年7月12日,值班主管?”林深的茶杯“当”地磕在桌上。

陈默余光瞥见他喉结动了动,指节捏得发白:“那时候年轻,什么都干。

”他弯腰捡掉在桌底的笔,挡住了陈默的视线。档案最后一页是值班表。7月12日那一栏,

“林深”两个字被红笔圈了三次,旁边备注:“负责监控室及顶楼巡查”。

陈默把纸页轻轻推回原处,听见自己心跳撞着肋骨。“台账找到了。”他抽出最上面的册子,

封皮沾着咖啡渍——和林深今早端着的马克杯,一个颜色。离开物业时,

林深拍他后背:“陈师傅多担待,老小区总有些旧账。”那力道像块石头压着,陈默没回头,

只盯着地面——林深的皮鞋尖在水泥地上蹭出的痕迹,和旧楼墙根的泥脚印,纹路分毫不差。

深夜的门卫室闷得发慌。陈默脱了警服,照片滑出来,焦黑的边缘刮过手背。他刚躺下,

眼皮就沉得抬不起来。他站在顶楼。墙皮大块剥落,露出里面焦黑的砖块。

有个男孩蹲在墙角,抱着只缺了只耳朵的玩具熊。眼泪顺着他的下巴往下淌,

在满是灰的地上砸出小坑。“爸爸不要走……”男孩抬头,眼睛像两个黑洞,

“爸爸不要锁门……”他的声音像风穿过破窗,陈默想摸他的头,手却直接穿了过去。“乖,

爸爸去拿水。”男人的声音从门外传来,铁门“咔嗒”一声锁上。火焰从门缝里钻进来,

舔着男孩的裤脚。他尖叫着往墙角缩,玩具熊的毛被烧出个洞。陈默惊醒时,额头全是汗。

手表贴着手腕,凉得像块冰。他抬腕——秒针停在七点十七分,和门卫室灯灭的时间,

一模一样。天刚蒙蒙亮,陈默蹲在门卫室擦玻璃。第三遍擦到窗台时,

指甲缝里卡进个硬东西。他抠出来——是枚红色塑料纽扣,边缘裂了道缝,沾着暗褐色的血。

他翻出压在抽屉底的失踪者记录。最后一页是十年前的火灾档案,

附页上贴着张模糊的照片:三岁男孩穿着红色棉服,胸口缝着三颗圆纽扣,

其中一颗缺了个角——和他手里这枚,裂痕位置完全重合。陈默把纽扣放在掌心。

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血渍里泛出点暗红,像凝固的眼泪。他摸出个泛黄的证物袋,

指尖在袋口顿了顿,又把纽扣攥紧。“你们想让我知道什么?”他对着空气轻声说。

窗外飘进阵风,吹得桌上的照片哗啦作响——照片里,

402的男孩正举着那只表带被抠出痕迹的手表,笑出两颗小虎牙。他松开手,

纽扣“叮”地掉进证物袋。放大镜在抽屉最深处,

他摸出时碰到个硬壳——是上周在旧楼墙根捡到的半截断绳,和门卫室柜子底层那截,

颜色完全一样。第4章 纽扣里的秘密陈默把证物袋按在台灯下。玻璃罩子压得袋口发皱,

红色纽扣在暖黄光晕里泛着旧塑料的哑光。他拿出放大镜,将镜片贴在袋面上,

指甲盖大小的纽扣被放大成巴掌宽。背面那道刻痕像条细虫子。他屏住呼吸,

缓缓移动放大镜——S、O、S,三个字母歪歪扭扭,中间的O缺了半圈,

像是孩子用指甲尖蹭了一半又急着划下一笔。证物袋在指缝间簌簌作响。

他想起昨夜梦里男孩哭着喊“爸爸不要锁门”,想起手表停摆的七点十七分,

想起墙根泥脚印和林深皮鞋纹重合的瞬间。“不是自然裂痕。”他对着空气说道,

声音撞在铁皮门框上,“是求救。”社区服务中心的空调嗡嗡作响。

刘倩翻档案的手顿了顿:“陈师傅又在查失踪案?上次帮你找李奶奶的病历,

王婆说你最近总盯着旧楼转。”“帮个忙。”陈默把手机推过去,屏幕上是纽扣的特写,

“十年前火灾遇难的小孩,衣物资料里有这种纽扣吗?”刘倩抽了抽鼻子,

从铁皮柜最底层拽出一个牛皮纸袋。封条早已褪色,里面散落着几张照片,

边角卷得像晒干的茶叶。她翻到第三张时,

陈默的指节抵在桌面——照片里三岁男孩穿着红色棉服,胸口有三颗圆纽扣,

最左边那颗缺了个角,裂痕位置和他手里的纽扣分毫不差。“这孩子叫周小安。

”刘倩指着照片背面的铅笔字,“父母和妹妹都烧死了,就剩他……”她突然沉默了,

照片上男孩的眼睛被火烧得焦黑,棉服下摆还粘着未烧尽的布料。陈默把手机收进口袋。

离开时刘倩喊他:“听说物业要拆旧楼?林经理说下周动土。”他脚步顿了顿,没有回头。

傍晚五点,旧楼的影子拖到后巷。陈默蹲在墙根,

看着阿杰的蓝白校服一闪而过——那孩子最近总往旧楼里钻,昨天他在墙根捡到半截断绳,

和门卫室柜子底层那截颜色一样,而柜子钥匙只有他和林深碰过。他没有去追。绕到楼前时,

故意把保安帽檐压得低低的,钥匙串在手里晃出哗啦声。阿杰从侧门出来时,

两人正好撞个正着。“阿杰。”陈默轻声喊他,“又来帮奶奶取东西?”阿杰的喉结动了动。

校服拉链拉到脖子根,书包鼓得像塞了块砖,

边角露出半截红布——和周小安棉服的颜色极为相似。他用指甲抠着书包带,

指节发白:“我、我路过。”陈默盯着他泛青的眼尾。这孩子最近总是挂着黑眼圈,

前天早上他在门卫室看见阿杰从旧楼跑出来,怀里抱着个布包,

跑过传达室时掉了颗纽扣——和他现在手里证物袋里的,是同一款。“旧楼门锁着。

”陈默说着,手搭在腰间的钥匙串上,“你怎么进去的?”阿杰后退半步,

后背抵在斑驳的砖墙上。风掀起他的校服下摆,

露出里面沾着灰的裤脚——和旧楼顶楼积灰的地面颜色一样。陈默没有动。

他看着阿杰的喉结又滚动了一下,看着他书包里的东西在动——不是布包,

是个软乎乎的东西,可能是缺了只耳朵的玩具熊。“你常来这栋楼做什么?”他问道,

声音像浸了水的麻绳,慢慢收紧。阿杰张了张嘴。远处传来王婆收摊的吆喝声,

他的话被风声卷走,只余下急促的喘息声,混着旧楼通风口的呜咽声,

像极了昨夜梦里男孩的哭声。陈默盯着阿杰泛白的指节。少年喉结动了动,

校服拉链蹭得下巴发红:“我……我在找一个人。”风掀起他的衣角,

露出里面沾灰的裤脚——和旧楼顶楼积灰的地面,一个颜色。“谁?”陈默问。

阿杰后退半步,书包里的东西又动了动。远处王婆收摊的吆喝撞过来,

他的声音被撕成碎片:“不、不认识。”转身跑时,书包角的红布扫过墙根,带落一片碎砖。

陈默没追。他蹲下身,捡起阿杰跑过时蹭掉的布屑——和周小安棉服上未烧尽的布料,

纹路一模一样。指腹摩挲布屑边缘,沾了一手细灰,像极了旧楼顶楼积年的浮尘。

门卫室的白炽灯刺得人眼睛发酸。陈默把布屑装进证物袋,调出小区近一周的监控。

鼠标滚轮转得飞快,周三晚十点,李大爷的钥匙出现在门卫室窗台前半小时,

阿杰的蓝白校服闪过旧楼下;周五凌晨三点,张婶的手表卡在门缝时,

监控里阿杰抱着鼓囊囊的书包,在旧楼侧门站了七分十七秒——和手表停摆的时间分毫不差。

“七点十七。”陈默敲了敲屏幕右下角的时间,“火灾发生在十年前七月十七号七点十七分。

”他摸出笔记本,把时间点画了个圈,

圈外密密麻麻写着阿杰的行踪:“周三、周五、昨天……都是旧物出现的日子。

”窗台上的绿萝蔫头耷脑。陈默翻出十年前的火灾档案,纸页泛黄卷边,

最里层一张手写记录被茶水洇得模糊:“顶楼住户周小安家养橘猫一只,名阿花,

火灾时困于儿童房。”他盯着“儿童房”三个字,

后颈突然泛起凉意——昨夜梦里男孩哭着喊“爸爸不要锁门”,正是从儿童房方向传来的。

午夜十二点,风撞得窗户哐当响。陈默合上衣襟,正要关电脑,窗外忽然传来一声猫叫。

他顿住,那声音不像普通猫叫,尖细里裹着刺,像有人拿指甲刮玻璃。再听,

第二声、第三声,一声比一声近,像是从旧楼顶楼飘下来的。“阿花?”他轻声唤。

猫叫骤然拔高,带着哭腔。陈默想起照片上周小安焦黑的眼睛,

想起刘倩说“就剩他”时突然噤声——十年前火灾报告写着“顶楼四口全灭”,

哪来的“剩他”?他摸出手机,翻到刘倩发的照片。周小安棉服最左边那颗纽扣,

裂痕位置和证物袋里的分毫不差。照片背面铅笔字被水晕开,

隐约能辨“周小安 三岁 未找到完整遗骸”。“未找到。”陈默捏紧手机,

“所以他还在找?”猫叫又响了。这次他听清了,哭声混在猫叫里,

是个孩子的声音:“爸爸……门……”他起身走向窗边。旧楼在夜色里像团黑影,

顶楼窗户泛着青灰,隐约有个影子晃了晃——是阿杰的书包?还是周小安的红棉服?

凌晨一点,陈默从抽屉最底层摸出录音笔。电池刚充好,指示灯红得刺眼。他把笔塞进衣兜,

又揣了个手电筒——十年前当刑警时配的,灯头磨得发亮。门卫室挂钟停在七点十七分。

他出门时,钟摆突然晃了晃,“咔嗒”一声,指针纹丝不动。

旧楼楼下的影子被月光拉得老长。陈默抬头,顶楼窗户里的影子还在晃。

他摸了摸衣兜的录音笔,深吸一口气——果然。

第5章 猫叫不是猫陈默的皮鞋尖碾过旧楼前的碎砖。凌晨两点整,腕表秒针刚划过十二,

那道刺耳的猫叫准时从顶楼漏下来。他摸出录音笔贴在耳边。第一声像指甲刮玻璃,

第二声裹着抽噎,第三声尾音突然打了个旋——是某种重复的节奏。他喉结动了动,

按下录音键,红色指示灯在夜色里亮得刺眼。旧楼墙皮簌簌往下掉。陈默贴着墙根挪,

手电筒光束扫过一楼斑驳的"危楼勿近"告示。顶楼窗户泛着青灰,

刚才那个晃动的影子又出现了,这次他看清了——是团暗红色,像被火烧过的棉絮。

录音笔"滴"的一声。陈默扯了扯衣领,后颈全是汗。回放键按下去的瞬间,

他差点把笔摔在地上——尖锐的猫叫里,竟混着童声童谣的调子,"小橘猫,爬窗台,

爸爸锁门不回来......""小橘猫?"他对着手机里的火灾档案照片,

周小安家的阿花正是橘猫。十年前的记录在照片背面洇开:"周小安,三岁,遗骸未完整。

"天刚擦亮,陈默就敲了快递站的玻璃。小周正往三轮车上码包裹,看见他手里的录音笔,

喉结滚了两滚:"陈叔......昨儿我给你说那顶楼灯光,你真信啊?""信不信的,

你帮我导出来。"陈默把笔推过去,"用你那软件,调低频。"小周的手指在手机屏上抖。

音频文件加载时,他突然压低声音:"前天送件,我瞅见林经理往旧楼搬纸箱,

裹着黑塑料布......"话没说完,软件"叮"的一声,

出个闷哑的童声:"别进四楼半......别进四楼半......"陈默的瞳孔缩了缩。

他想起上周三巡查旧楼,明明数着台阶上到五楼,却总觉得中间漏了一截。"四楼半?

"他翻出十年前的建筑图纸,

铅笔标注的楼层数突然模糊了——原本该是"4F-5F"的位置,被人用修正液涂得发白。

"陈叔?"小周碰了碰他胳膊,"这声儿......像从墙里挤出来的。"陈默没接话。

他盯着图纸角落的备注:"顶楼儿童房改造,原四层半储物间封闭。"十年前的火灾报告里,

周小安的遗骸正是在"疑似储物间"区域发现的,当时写着"部分焦骨"。日头爬上旧楼时,

陈默揣着图纸进了楼。他数着台阶,一阶一阶往上挪。数到第四层最后一级,

突然顿住——脚下的台阶比别处矮半寸,墙皮剥落处露出半截生锈的门把手。"四楼半。

"他摸向门把手,金属凉意顺着指尖窜上来。与此同时,

物业办公室的百叶窗缝里漏出一道光。林深捏着手机站在窗前,指节抵着玻璃,

盯着旧楼方向:"那小子......""经理?"前台小妹端着茶盘敲门,

"陈师傅的值班表要签字。"林深转身时,镜片闪过一道冷光。他接过笔,

在"陈默"名字上重重画了道线,墨迹晕开,像团烧糊的纸。

陈默把茶杯往门卫室窗台上一墩。瓷底磕在积灰的水泥上,发出细碎的响。

他扯了扯制服领口——王婆刚送的豆浆还温着,后颈却起了层鸡皮疙瘩。

昨夜旧楼里的童声在耳边绕了整宿。他摸出兜里的图纸,

修正液覆盖的"四层半"三个字在晨光里泛着白,像块疤。十点整,

物业办公室的门"吱呀"开了道缝。林深的声音裹着空调冷气漏出来:"那小子又来了?

不行,不能再让他进去......上次差点暴露。"陈默的背贴紧墙。

他认得这是林深接私人电话时的调调——尾音压得低,每个字都像咬碎了往喉咙里咽。

前台小妹抱着文件夹路过,他低头假装看电表箱,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消防栓检查记录。

"陈默把登记本拍在物业前台。小妹抬头时,他瞥见林深办公室的百叶窗晃了晃,

露出半张泛青的脸。旧楼铁门"咔嗒"落锁的声音在楼道里荡开。陈默攥着消防钳,

每一步都数得清。四楼拐角的墙皮比别处黄,他伸手一抠,

半张褪色的封条飘下来——"维修中,禁止入内",落款是三年前的物业章。铁门没锁。

推的瞬间,穿堂风裹着焦糊味灌出来。暗梯台阶比外面矮半寸,陈默踩上去,

鞋底蹭到块塑料——是半截变形的玩具车,车轮还卡着烧焦的绒毛。墙根有道黑印子,

从下往上蜿蜒。他蹲下身,指尖碰了碰——是凝固的蜡油,混着暗红的碎屑。

十年前的火灾报告突然在脑子里炸响:"疑似储物间区域发现部分焦骨,含儿童玩具残片。

""吱——"暗梯上方传来木板挤压的响。陈默抬头,顶楼的气窗漏下一线光,照在台阶上。

他刚抬起脚,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不是他的。他闪进左手边的空房。门轴"咔"的轻响,

他屏住呼吸。脚步声越来越近,停在铁门前。"操。"林深的声音带着喘,"怎么又开了?

"陈默贴着发霉的墙纸。透过门缝,他看见林深的皮鞋尖——擦得锃亮,鞋帮沾着灰。

工具箱"咚"地砸在地上,金属工具碰撞的响里,混着撕胶带的刺啦声。"封死。

"林深嘀咕了句,"这次用铆钉。"陈默的手指抠进墙缝。墙皮簌簌往下掉,

露出里面的红砖。他盯着林深弯腰的背影,

突然想起昨夜录音里的童声:"别进四楼半......""陈师傅?"林深直起身子。

陈默的心跳漏了半拍——对方正对着门缝的方向。"检查消防呢?"林深笑,

镜片后的眼睛却没弯,"这楼可危险,我刚让人来加固。"他弯腰提起工具箱,

锁扣"咔"地合上,"您要没别的事,先下去?我得赶在晌午前弄完。"陈默退到楼道里。

林深的目光像根针,扎在后颈。他数着台阶往下走,每一步都比来时重。"他知道我知道了。

"陈默攥紧兜里的玩具车残片。阳光穿过旧楼的破窗,在地上投下蛛网似的影子。

他摸出手机,屏幕亮起时,通讯录最上面是"老李"——十年前消防局的老同事,

现在管着片区安全检查。手机在掌心震了震。他低头,是王婆的消息:"中午来吃锅贴,

阿杰那小子又往旧楼跑了。"陈默把玩具车塞进上衣内袋。风掀起衣角,

露出别在腰后的录音笔——里面存着昨夜的童声,还有林深刚才发颤的尾音。

他抬头看了眼旧楼顶楼。青灰色的窗户里,有团暗红的影子晃了晃,像团被火烧过的棉絮。

"该找老李了。"他对着风说。第6章 旧录音带的秘密陈默把电动车停在老李楼下时,

车筐里的保温桶还冒着热气。王婆塞的锅贴,他特意挑了梅干菜馅——老李牙口不好,

就爱这口软乎的。"李叔。"他敲开二楼的门,保温桶递过去,"王婆说您最近总去早市,

我顺道带了点。"老李接过桶的手顿了顿。十年前陈默当刑警时,

总爱拎着热乎饭来局里蹲他聊案情。这动作太熟了,熟得让老李后槽牙发酸。

"又要问火灾的事?"老李退后半步,老花镜滑到鼻尖,"我早说过,当年那报告写得清楚,

线路老化......""是物业让做安全复盘。"陈默打断他,

目光扫过客厅墙上的"先进工作者"奖状——老李退休前是消防局电工,

火灾那晚确实在值班。"您也知道,最近小区总丢住户,上边催得紧。"老李的喉结动了动。

他转身从茶几底下摸出个铁盒,掀开时飘出霉味:"当年我本来要去顶楼查线路,

电梯到四楼就卡住了。"他抽出张泛黄的值班记录,手指点在"23:17"那行,

"我刚爬楼梯到四楼半,听见有人骂'你们不配当业主',声音冷得像冰碴子。

"陈默的指甲掐进掌心。顶楼住户是做建材生意的,

出事前正联合业主反对换物业——林深当时是副经理,新物业合同签下来他就能转正。

"还有个事。"老李突然压低声音,往窗外瞥了眼,"火灾前三天,

我在四楼半的配电箱后头捡到卷录音带。"他指了指旧楼方向,"想着是住户掉的,

结果后来忙晕了头,再找就忘了放哪。"夜色漫进旧楼时,陈默的手电筒光束抖了抖。

四楼半的台阶少了块砖,他踩空的瞬间抓住锈迹斑斑的扶手,金属刺进虎口。

配电箱在转角处,铁皮门用铁丝缠着。他摸出瑞士军刀挑开铁丝,霉灰扑了满脸。

当指尖触到那卷黑色录音带时,后颈的汗毛全竖起来了——塑料壳上的划痕,

和他在顶楼瓦砾里找到的玩具车残片纹路一模一样。门卫室的台灯调成最暗。

陈默把录音带塞进老掉牙的双卡录音机,按下播放键。电流杂音里,先传来钟表的滴答声。

接着是个男人的声音,很慢,

像在咬碎每一个字:"你们不该阻拦我......"陈默的呼吸顿住了。这是林深的声音。

"我给过机会。"电流声突然刺啦刺啦响,"下个月新物业合同一签,

你们连投诉的资格都没有。""我们要联合业主换掉你!"另一个声音冲进来,

是顶楼男主人,陈默在住户档案里听过他的录音。"你私自改消防通道,

收装修队的黑钱——""所以你们全家都得消失。"林深的尾音突然拔高,

像被什么掐住了喉咙,"消失......"录音机的磁带走得越来越快。陈默凑近屏幕,

看见磁带边缘泛着焦黑——和十年前火灾现场的残片一个颜色。"爸!"童声炸响的瞬间,

陈默的手按在暂停键上。他盯着磁带仓里缓缓转动的轮子,听见自己心跳撞在耳膜上的声音。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