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乱世,民生凋敝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你方唱罢我登场。短短五十多年,朝代像走马灯似的换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廷政令朝令夕改,国家没有稳定的法度,人心惶惶。再加上战火四起,天灾不断,官府税赋徭役却越来越重。老百姓被逼得卖儿卖女,交粮纳税,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流离失所,荒野之上满是哀鸿,千里之内难见人烟。
闲话少说,单说这乱世最后一个朝代——后周世宗年间。在东南沿海的闽越一带,本是海陆交通便利、物产丰饶的兵家必争之地。可如今,战乱频繁,田园荒芜,百姓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苦不堪言,只能拖家带口,四处流浪逃荒。
离闽南漳州城不远,有个河南渡双牌村,住着一户姓陈的人家。当家的叫陈上元,人称元献,妻子葛氏,生有一子叫法通。陈上元靠给人驱邪捉鬼、祈福消灾勉强糊口。日子本就清贫,赶上这兵荒马乱、连年大旱的年景,一家三口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夫妻俩愁云惨雾,带着儿子踏上了逃荒路。
一天,他们渡过九龙江,走到一处山地旁,忽听路边草丛里传来阵阵啼哭。陈上元叹气道:“唉,八成又是逃荒的人家丢下的孩子。咱们自顾不暇,还是赶紧走吧!”
葛氏却皱紧了眉头:“见死不救,良心怎么过得去?”
陈上元无奈摇头:“自家米缸都见底了!俗话说,不怕添一斗,只怕加一口啊!”他长长叹了口气。
葛氏心意已决:“一杯水能分着喝,一粒米能分着吃!我宁可自己饿着,也要救他!”说罢,她拖着瘦弱的身子,循着哭声钻进草丛。果然,一个瘦小的男孩蜷缩在乱草中。葛氏心一软,伸手轻轻抱起了孩子。一家人脚步更加沉重,继续向北艰难前行。
这孩子头发乱糟糟,性情孤僻,说话结结巴巴,半天说不清一句。村里人都叫他“乱毛陈法清”。这法清有个奇特的本事——天生一双“铜铃眼”,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妖魔鬼怪。可惜,他只会看,不会捉。陈家收养了他,日子非但没好,反而平添了许多麻烦,这是后话。